周仲羲
寓居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学者
周仲羲,原籍安徽省,颍上县人。1925年生,1949年肄业于南京大学
人物简介
姓 名:周仲羲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25-
民 族:回族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后改为Ahmadiyya
周仲羲,20世纪50年代初,留学巴基斯坦,在Ahmadiyya大学进修阿拉伯语、乌尔都语,攻读伊斯兰教和比较宗教学课程,从此,由伊斯兰教信仰,改为Ahmadiyya。毕业后,留校研究伊斯兰文化,并倾心致力于译注《伊斯兰教圣经》的准备工作。1986年移居伦敦,并动手翻译,初稿译成之后,曾到新加坡上海市旅游,征询对译文的意见,接触过一些他所熟悉的学者。译本以阿、汉对照的形式出版后,主要在海外华侨穆斯林中传阅,亦有少量流传到国内。由于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内部刊物《参考消息》曾经刊登过一篇短文评介周译《古兰经》,该刊发行量很大,有关周译《古兰经》的信息传播范围极广,但大陆内地见到译本的人数实际并不多。
个人译著
周译《古兰经》
当代汉译本《伊斯兰教圣经》之一。译者周仲羲,经名奥斯曼,系寓居巴基斯坦的华侨穆斯林学者,祖籍安徽。1990年出版,以阿拉伯语文言文对照形式按章节次序排列。每章(或两章)前均有引言,主要介绍启示日期、背景、章名主题及同各章的关系等,每页均有脚注。译文用浅显易懂的粤语语体,文从字顺,为连贯语势而增补之字样改排斜体字以示与正文相区别。译本的主要特点是对《古兰经》中意义隐晦的经文(Mutashabihat),参照注疏家揣测性解释进行翻译,如第36章的章首字母“雅·希尼”,汉译为“完善的领导者”,将第20章首节“塔·哈”两个字母译为“具有完全力量的男子啊”等等,均有尾注说明所依据的资料来源。有些专门词汇,译文也与众不同,如对第72章首节及章名中的“精灵”(Jinn,亦译为“神类”,与“人类”并举)一词,除章名音译为“精纳”外,译文中译为“陌生人”,而在第46章第29节和第114章第6节中出现的这个词汇,又译为“大人物”,其尾注中则注明指的是“纳西宾Nasibin的犹太人”,或“莫塞尔Mousai的犹太人”,或“伊拉克的尼维维Niveveh人”。此外,脚注也有其特色,内容大都采自艾哈迈迪耶教派学者马立克·欧拉姆·沙里德的英文本《古兰经译释》。周译本之风格,以第103章《时光》为例,以见一斑:“我以飞逝的时光作证,人确是在损失的状态中,只有那些信仰、行善、以真理相促、坚定相勉的人例外”。全书译文均用简化汉字横排,释文中引用阿拉伯语语汇均改排为拉丁字母拼音,书末附有《索引》等资料。1990年由英国伊斯兰教国际出版社出版,新加坡佳艺彩印公司刊印。
作品特点
周译《伊斯兰教圣经》的优点是:
(一)对“含义隐晦“的经文,一律在正文中用直接意译的方式表达,而在脚注中补述其依据来由。在处理上,与诸译家只以音译为主、注释为辅的情况正好相反。
(二)对个别词汇(主要是称谓名词),译文也独树异帜,不仅与众不同,甚至连译者自己也不尽一致。
(三)某些译句虽与诸汉译略有差异,但不矢为独到的体会,颇有可取的价值。
周译《古兰经》的争议是,全面的Ahmadiyya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对默罕默德是伊斯兰教最后的先知、使者(信使)。(伊斯兰教认为默罕默德是最后的圣人,此后只有贤者,没有圣人。圣人包括:先知、使者)
2、真主(安拉)是存在,为“真主再次降临启示”提供理论依据,即:只要是“存在”就一定有迹象,并被认知。(“伊斯兰”的英文 Islam 一词的本意是哲学名词“唯心实在论”,现代伊斯兰教哲学,有三种主流观点,即:真主不是存在、真主不存在、真主是永恒所以是唯一的实在)
3、承认基督教的《引支勒》,即《新约圣经》,从而为 Ahmadiyya 组织的教主(教皇、教皇)提供转世依据和证明。(Ahmadiyya 教宗与梵蒂冈天主教教皇、莫斯科东正教大主教、达赖喇嘛并称世界四大“教皇”,伊斯兰教禁止宗教领袖的存在,不允许个人凌驾于大众之上,要求“众议即为真主之道”,不承认“圣人转世”,即便是什叶派也不把“伊玛目”称为“宗教领袖”)
由此,周仲羲译《伊斯兰教圣经》在华人穆斯林中,尤其是海外华人中,引起巨大争议和激烈反对,此书没有大量进入大陆地区。
周仲羲翻译的《古兰经》引发的巨大争议,周仲羲本人把支持意见和反对意见,均汇编起来,印制成册出版。
周仲羲在50年代负责重印汉译《伊斯兰教哲学》一书(陈君葆1936年译并做序,白亮诚1955年做重印序)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个人译著
作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