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亮诚,名耀明,字亮诚,号孟愚、莲父,
云南省,
个旧市,
沙甸区人。出身武门,父白金柱,字载廷,为
清代武将,敕封谥号忠果公。兄白耀鸾、白耀龙均随父从吏。白幼入私塾,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兼学医理、习武。及长,遵族训习教义,精攻
马注、刘介廉、
马德新、
马联元等人著作的
文言文、汉译经典,笃信
伊斯兰教哲学。
基本介绍
姓 名:白亮诚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893~1965.8.6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后支持Ahmadiyya
白青年时,有重教兴学之见,并付诸实践。民国3年(1914),他在家乡倡办国民新学堂一一沙甸小学,聘请优秀教师与私塾先生到校任课。他为接纳更多子弟人学,争取乡绅赞同扩建学校。新校于民国12年竣成,有教学大楼、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师生宿舍等设施配套的校院,其规模可与县城学址相颉顽。
白取村后金鱼山之名将学校更名为鱼峰小学,并于校前石柱上赋联“秀气拥金鱼兆百代人文鼎盛,清流环玉带作千秋学子型仪”以为桑梓兴学育才之宏愿。
此前由于白不通
阿拉伯语,于是下决心研读,先投师王诚一(阿訇),民国15年白奉母往
沙特阿拉伯完成
朝觐天命功课和考察伊斯兰文化回国,此时,也就是在投师王诚一阿訇一年后,在晋省再投师田家培继续攻研阿拉伯语经典年余。回乡后,于民国17年初创办经学教育改革试验班,培养
伊斯兰教子弟。后来,试验班发展为8年制经书并重,开设阿汉文学、经学、数学、物理、英语基础等课程的新型宗教学校——沙甸私立养正学校。学校设忠果公祠内,白家承担年均约5000
银元的学校经费和免费资助外地及本乡贫寒学生膳宿费。
民国18年,
云南省回教俱进会大会召开,李芳伯、白亮诚两人提出创办符合现代教育标准的清真中学的计划。大会会长马伯安,副会长马敏斋及多数会员极为赞成。会上决定利用原有的位于昆明南门的中阿学校,开办清真中学,校名定为明德中学(即今天的
昆明市明德中学),推举马伯安为董事长,请
杨文波为校长,李芳伯任教务,白亮诚任训育。民国19年1月正式开学,学制为三三制,一切课程符合民国教育部的部定标准,只有上午6时至8时为教授
阿拉伯帝国文语时间,以求满足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时间,提高
回族知识及调和回汉感情。但此校限于经济,仅开办初级三班约学生百人。后来因种种困难逐渐停顿。
民国19年5月,招安军团长白起周抢劫
傣族列车被通缉,白与白起周的断交,组织乡自治会与
蒙自市驻军协力将白起周捉获枪决,此举名噪全滇,白受到
云南省省长龙云接见和赏识,委任磨黑盐井保款专职。白竭诚供职,两年内解送省款
银元百余万元,毫厘无损。白在白起周被正法后,仍以故交身份按照回教风俗,为其安葬。后曾发生土匪掘坟断
白起周之首的事件,白后来再次安葬这位故交。
民国21年,白升任
思茅区、
普洱市、车里、佛海、澜沧等县税务总局长。他勤于税政,一面大胆改革,减轻税率,实行税捐承包;一面整肃局务,严加管理,不许属下营私舞弊,违背重处。他到任不久,即开除了一名作风不正的雇员,并将其有卖
罂粟嫌疑的女婿从主任职务上辞退。
白以身垂范,廉洁奉公,任上10余年未许家眷来局探望。一次,他重病几殒,为表克尽职守,执意不允部下护送他回家治疗。此举政界蜚声,
南疆为宦者引以为效,倍受省厅器重。凡贪赃枉法者,一经白总办检举,即予惩办。白除理政务外,还致力协调民族关系,稳定百姓情感。他每逢农闲,宴请少数民族头人,谢绝回赠;平日邀往来膳宿,以礼仪待之,让职工与周边百姓结姊妹亲家;帮助乡民换良种,鼓励乡民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当地乡民感其诚,安心垦植。
白目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富庶,向省财政厅上书,要求兴办农业、工业、商业、牧业等多种多样事业,以富国强民。其设想经批准后,他即兴办诸业。引种
甘蔗、芋头、棉花,从
昆明市购置设备开办纱厂,率队到滇西北探寻
钨矿,在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永仁县采办铅、
锡矿。同时组织茶叶生产,以普洱南糯山为基地,建立普洱税务局茶叶厂,又在佛海设总厂,茶叶面积达数万亩。后茶厂更名为思普企业局,白任总理。
民国26年,白赴
日本考察种茶技术3个月,其间他把学习观感寄回鼓励职工努力发展生产。白回国途经
上海市,拜访了沪上很多热心教育的
回族中上层人物,包括:伊斯兰师范学校校长
达浦生、
哈德成(两人均为民国五大阿訇),校董事长
马福祥,《
大公报》总编辑
辛亥革命元老
伍特公,银行家马俊卿等人。
随后到北京时,拜访了京城热心教育的回民中上层人士,包括:成达师范学校校长
马松亭、主任艾宜裁、教师
白寿彝、阿訇
庞士谦,并会见了
云南省籍学生:马有耀、马天慈、马绍良、马心泉。通过白寿彝,结识
顾颉刚、
冯友兰、
陶希圣、董纯武等著名教授,白开发边疆的热忱和业绩感动了这些知名教授,被邀到
清华大学讲演。对此,《北平日报》、《大公报》、《小时报》、《朝报》均刊登了消息。白被邀参加
北平市赴
西北考察团(此次考察团实为
瑞典探险家
斯文·赫定牵头的中瑞联合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年至1933年一系列考察活动中的一次),顾颉刚任此次考察团团长,白任副团长,到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及新疆等地考察。
他经过国内外学习和考察,更开阔了他实业救国、献身边疆建设的胸襟。白回思普后,即从
印度引进先进制茶机,从沪杭选聘
高级技师10余人,生产出质优价廉的茶叶。其产品得到
日本、缅甸等外商的青睐,订货日增,供不应求。茶厂迅速发展,职工达数千人。
南糯山的茶香为当地民族经济增添了生机,
傣族百姓喻白为“孔明老爹又活回来了”。白为扩大经济交往,广交工商界朋友,严禁往来马帮敲诈勒索,平息匪乱,劝善镇恶,周边一带多平静无事,博得同道称誉。
白十分关心国家安危,民国31年,日军逼近中缅边境,白在车里成立接待站,赶造木筏50多张抢渡和护送大批居缅华侨安全撤回祖国。组织茶厂
回族抗日游击队协助第六军九十三师镇守边境,在边寨丛林中袭击日军。
一次,九十三师二七八团被日军包围,军长告急。白修书一封,派
布朗族人潜入敌围,交与二七八团团长,使全团在回民游击队的接应下突出重围。他为鼓舞回民将士,筹建一支回民救护队,在前线抢救回民阵亡尸体以宗教仪式安葬。
民国32年,白不避风险,将被追踪的进步教授
夏康农、曹礼吾、
白寿彝及10多位学生由
昆明市送到
沙甸区家中避难,资助旅费将30多名学生接到
普洱市掩护。他的民主思想、道德声望受到民主人士爱戴。
民国34年,白再次上书
山西省财政厅,拨巨资扩种茶叶,计划从国外进口制茶机数台,扩大进出口贸易,建设流沙河电站,后因中茶公司侵吞和战争影响,计划夭折,白挥泪遣散职工。
民国37年11月,率王义诚、马云安、金治堂、林永文等30余人,到
仰光投靠华侨马以福,投资10万美元与马合办穆斯林
面条厂及发展其他贸易,一时生意兴隆,在华侨实业界颇负盛名。
1949年3月,白为朝觐团长携夫人沙凤书、林兴昌、林兴荣、纳曹轩、王和斋、马安珍、
马汝邻、马端廷、马玉堂、林文良、马存恩、王成林、马荣福共14位哈吉第二次完成麦加朝觐。返回仰光后,继续兴办企业,潜心研习
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用中、阿、英语编写著作,经6载笔耕,编著《礼法史语》、《拜功浅说》、《课赋玄机》、《斋戒真》、《朝觐指南》5部阿汉经典,在仰光出版,并由同乡杨德亮将军帮助在台湾出版。
新中国建立后,知名人士
白寿彝、马坚等向中央建议邀白回国,西南行署成立后也函请白回国任政协委员。1958年,白寿彝到
伊拉克参加
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受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委托,绕道
仰光,希望接白回国,但是,时遇缅甸政局变化,
吴奈温政权搞社会主义革命,没收华侨商户资产,白10万美元财产尽失,与大批华侨避难,前往泰国,白寿彝未能见到白。后,白在泰国弥赛女儿处,帮助女儿白芷卿办学为乐,直到寿终。
白有侄儿白琼,长子白珍,三子白瑾,次女白芷卿。
白一生支持教育,被他资助的著名人士有
马坚、张子仁、
纳忠、林仲明、林兴华、林兴智、沙国珍等。
白致力于边疆
伊斯兰教事业,曾经请来著名阿訇王少美到边疆讲学。在
云南省边疆地区,有三个傣族村寨佛海、蛮弄、蛮塞,本来信仰伊斯兰教,在清朝
咸丰丙辰年间,被迫改教,在白的劝导下终于回归,白并亲自教会了当地村民重新开始念经、礼拜,以及各种伊斯兰教习俗、规定。并在当地兴办产业,发展经济。
1955年,在
仰光,白亮诚与周仲羲负责校订,重印汉译《伊斯兰教哲学》一书(
陈君葆1936年译并做序),白并作做重印序,从此支持了Ahmadiyya,引发极大争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