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学者的力量,本卷也不例外。导言的作者是本卷的两位主编,
慕尼黑大学名誉教授傅海波和
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崔瑞德。前者是著名的辽、金、元史研究专家,著述颇丰,尤长于金史研究,在本卷中还担任第3章
金朝历史的写作;后者则多年来从事
古代史的研究,亦是《
剑桥中国史》
秦汉、隋唐、明代等卷的主编,在本卷中还与克劳斯-彼得·蒂兹合写了第一章
辽朝的历史。
第二章
西夏史的作者是肯永学院教授邓如萍,她已发表过一些有关西夏历史的论著。特伦顿州立学院教授托马斯·爱尔森主要研究早期
蒙古国的历史,故撰写本卷的第四章。第五章的作者
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莫里斯·罗沙比,著有《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等著作,所以专写忽必烈一朝的历史。第六章的作者
萧启庆原为
新加坡大学教授,现为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著有《元代的军事制度》、《
元代史新探》、《蒙元史新研》等著作,此次担任元中期历史的写作,驾轻就熟。堪萨斯大学教授窦德士,主要研究元明思想史和政治史,著有《征服者与儒士》、《儒学与独裁统治》等著作,在本卷中撰写第七章元后期的历史。第八章作者是原在
哈佛大学任教、现在米德尔斯伯里学院任教的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斯特教授,她著有《蒙古在中国的统治:元代的地方行政管理》等著作,所以专述与元代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有关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教授
牟复礼研究中国史多年,在本卷中写作第九章,专门讨论
元朝统治下的社会问题。如本卷原书序言所说,牟复礼还通读了本卷全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应该承认,本卷是《
剑桥中国史》中难度较大的一卷,因为它所叙述的辽、
西夏、金、元四个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研究这些王朝的历史时,既要面临许多语言、文字问题,还要深入研究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发展变化、多元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影响、社会风俗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卷的编著者对这些问题作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