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丛矮病毒
番茄丛矮病毒
番茄丛矮病毒是一种属于Tombusviridae科的病毒,主要侵染番茄、曼陀罗等植物,也会对豇豆菜豆、黄瓜等植物造成局部侵染并产生枯斑。该病毒广泛分布在多个欧洲国家、北美洲以及南美洲
形态特征
颗粒性质
番茄丛矮病毒的不同株系的沉降系数(S20,w)范围在131到140S之间。其分子量约为9.3x10^6约翰·道尔顿,扩散系统(D20x10^-7cm^2/sec)为1.26,等电点为pH4.1,颗粒特定体积为0.71cm^3/g。在pH8.2离子强度为0.02的佛罗那缓冲液中,Petunia和典型株系(BS-3)的电泳移动率分别为-4.96x10^5和-4.65x10^5cm^2sec^-1伏特^-1。Pelargonium、artichoke和典型株系的区带电泳R值分别为0.17、0.25和0.34。260nm处吸收值为4.5,A260/A280分别为1.62和1.66。
颗粒结构
番茄丛矮病毒的颗粒等体积,直径为30nm。在磷钨酸化合物中渗透了少数粒子,可能是由于他们受到损害。在某些菌株的制备物在电镜观察封固前必须用甲醛固定。粒子的蛋白外壳包括90%形态学单位(每个由2个蛋白分子构成,所有达到180个)定位于一个T=3的二十面结晶体的两叠轴上。更进一步而言,化学和物理信息表明,该病毒粒子包括不到180分子的主要蛋白的存在,然而它暗示了包括一个内部蛋白核心的可能性。
颗粒组成
番茄丛矮病毒的基因组核糖核酸,分子量约1.5x10^6,占病毒粒子重量的16~17%,为单链。典型菌株(BS-3)核苷酸的摩尔百分比是G28.6;A26.3;C212;U26.3。其他株系的信息由Quacquarelli等人(1966),Ambrosino等人(1967)和Tremaine(1970)提供。在病毒粒子中发现非基因组核酸;亚基因组mRNA、卫星RNA及其异常结构(缺陷性干扰RNA)。在侵染细胞中发现亚基因组mRNA。在侵染细胞种发现4种病毒特异性dsRNA种(+1)。最大的病毒特异性dsRNA的大小为4.733kbp(对应基因组);第2个为2.188kbp(第一亚基因组);第3个为0.936kbp(第二亚基因组);第4个为0.62kbp(卫星核糖核酸);第5个为0.499kbp(DI RNA)。病毒粒子蛋白之一:外壳蛋白,分子量42000。病毒粒子蛋白未糖基化和磷酸化。病毒编码非病毒粒子蛋白分离;发现了三个蛋白:最大的分子量为92000;其次为33000;第三为22000。复制:基因组可能在细胞质中复制 (与multivesicular bodies相关). 外壳蛋白mRNA可能在细胞质中转录。复制病步依赖辅助病毒的存在。是卫星RNA的辅助成分。
寄主植物
番茄丛矮病毒在超过20个属中大于120个种中进行传播实验。大部分寄主不是系统性的。诊断品种包括藜属 amaranticolor、千日红属烟草属 clevelandii和Nicotiana globos。扩繁品种包括Nicotiana clevelandii,也可使用Daturastramonium、Petunia hybrida或Chenopodium quinoa替代。分析寄主包括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曼陀罗属 stramonium和Ocimum basilicum。此外,还有多种菌株,如Type strain、Pelargonium strain、Petunia strain、香石竹 strain、Artichoke strain和Cherry strain,每种菌株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危害情况
番茄丛矮病毒感染会导致番茄植株矮化和丛生,叶子出现斑驳和严重变形,产量下降。在artichoke上可能导致不育,Pelargonium叶片上会出现变形和黄化的卫星斑,Petunia则可能出现星状花叶,中国樱桃果实可能会出现纹孔、脉络坏死和矮化,而康乃馨叶片上则可能出现变色斑点和变色环。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颗粒性质
颗粒结构
颗粒组成
寄主植物
危害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