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阐微
音韵阐微
《音韵阐微》,18卷,清李光地等撰,雍正六年(1728年)武英殿刻本。此书是清朝韵书,收录16000字,依据《平水韵》分为106韵部,采用新的反切方法,对古代韵书体例进行了改革。此书另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本及清光绪七年(1881年)淮南书局刻本。
内容简介
是书运用等韵学理划分音类,改革了韵书体例。其特点:一、全书按读音收汉字16000余个,将这些字分别隶于《平水韵》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字下说明该韵部与《广韵》《集韵》以来韵书的韵部关系。二、每字首释音后释义。释音先注《广韵》《集韵》的反切,后注本书的反切,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只注第一个字的读音。释义一般皆引其它韵书,简单明了。三、本书的反切是新的反切方法,即合声切法,用以切音的两个字,缓读为二字,急读成一音。如“公字”,旧用“古红切”,改用“姑翁切”;“巾”字旧用“居银切”,改用“基音切”等。上字用:“支”、“微”、“鱼”、“虞”、“歌”、“麻”韵的字,下字用能收本韵的字。这种反切方法的产生受到了满文12字头拼音方法的启示。凡声母相同韵部不同而呼法开合相同者,标注反切时只换下一字而上一字不换;凡韵部相同声母不同而平仄清浊相同,标注反切时只换上一字而下一字不换。至于反切中的各种不同情况,则用“合声”、“今用”、“协用”、“借用”标明,在凡例中皆有说明。四、各韵部的字,皆用“见”、“溪”、“群”、“疑”、“端”、“透”、“定”、“泥”、“帮”、“旁”、“并”、“明”等36字声母依次区分排列,每一声母之字又标开口、合口的四等,如“见一”、“溪一”、“见三”、“溪三”等。书中所录汉字类依《平水韵》分为106韵部,同一韵内再依“三十六字母”牙、舌、唇、齿、喉声母序排列,声韵母组合中又分韵等而得读音。每字先注《广韵》反切,再注《集韵》反切,然后注上本书的新反切,最后加上扼要释义。本书的新反切,乃“合声”之法,使用者可以把切上字与切下字急读,即容易地得出读音。例如“东”字,《广韵》是“德红切”,《集韵》是“都笼切”,本书改为“都翁切”合声,方便使用者急读切语中的二字。此合声法受满文12字头拼音方法之启示而生,切语上下字尽量声韵和谐。
作品影响
此书在方法上是最完备的古代韵书,对反切做了很大的改革,为研究近代读音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