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香
拢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的植物
摸摸香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叶有成年女性指甲盖大小,上有细细密密的绒毛。背面有明显的叶茎纹路。"摸摸香"是"香叶天竺葵"的别称,原产非洲南部。
简介
摸摸香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叶有成年女性指甲盖大小,上有细细密密 的绒毛。背面有明显的叶茎纹路。静止摆设时没有太多香味,不可晒过多阳光。若放在较阴暗的门口通风处,会随着开关门的风飘出淡淡清香。若用手轻轻触摸叶子,会使手指上留有较重的薄荷般的清香味,空气中的花香也会变浓。摸摸香的生命力极强,基本上三天给水五天给太阳就可以长的很好,而且随便掐一枝下来就可以移植活。是办公桌和窗头一道养眼的风景线。
“摸摸香”是“香叶天竺葵”的别称,是一种的香味型观叶植物,因叶片在用手抚摸等外界刺激下会散发香味而得名。香味清凉如薄荷,略带苹果香味,闻之能醒脑提神、清热去烦。其株型紧凑,碧绿的叶子上长着细细的白色绒毛,非常漂亮。适合用作小型盆栽,点缀几案、窗台等处,能在炎炎的夏季给人以清凉的感觉。是一种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保健花卉。据说可以驱蚊,但未听说它能抗辐射。
概况
天竺葵又名拨拉香绣球属,为牻牛儿苗科牻牛儿苗属植物。天竺葵叶密,四季翠绿,一交夏令竞相开放,鲜艳夺目,异常热闹,是一种常开不败的好花。天竺葵在欧美栽培十分普遍,是盆花和花坛植物的主要种类之一。至今,美国对天竺葵的应用和改良做了大量工作,天竺葵已成为美国三大盆花之一,戈德史密斯和泛美两家种子公司,已把天竺葵种子列为主产品,销往全世界。在欧洲,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等国都十分重视天竺葵的生产和育种,匈牙利还将天竺葵定为国花。我国栽培天竺葵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引进,以上海市、南京等地栽培较早,到目前约有70年的历史。但对天竺葵的认识还不够,一直停留在老品种和传统生产模式上,发展不快。直到近年来才开始批量生产,现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如开发新品种、新类型的话,其销售的前景十分广阔。
特征品种
天竺葵为多年生草本。基部稍木质化,茎多汁。叶心脏形,绿色,常具马蹄形环纹。伞形花序顶生,花蕾下垂,花冠有红、白、淡红、橙黄等色,还有单瓣、半重瓣、重瓣和四倍 体品种。常见的品种有真爱(TrueLove),花单瓣,红色。幻想曲(Fantasia),大花型,花半重瓣,红色。口香糖(BubbleGum),双色种,花栗色,花心粉红。紫球2·佩巴尔(Purpurball2Penbal),花半重瓣、紫红色。探戈紫(TangoViolet),大花种,花纯紫色。美乐多(Meloda),大花种,花半重瓣,鲜红色。贾纳(Jana),大花、双色种,花深粉红,花心洋红。萨姆巴(Samba),大花种,花深红色。阿拉瓦(Arava),花半重瓣,淡橙红色。葡萄设计师(DesignerGrape),花半重瓣,紫红色,具白眼。迷途白(MaverickWhite),花纯白色。
常见同属观赏种有蔓生天竺葵(P.peltatum)。其品种有紫水晶(Amethyst),花紫红色;兰巴达98(Lambada98),花粉红色;香恩(Shany),花半重 瓣,栗色;彭维(Penve),花半重瓣,粉红色;龙卷风(Tomado),花单瓣,白色。另外有四倍体天竺葵的雀斑(Freckles),花粉红色;四倍红(TetraScarlet),大花种,花鲜红。
特性
天竺葵原产非洲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性差,怕水湿和高温。生长适温3~9月为13~19℃,冬季温度为10~12℃。6~7月间呈半休眠状态,应严格控制浇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10℃,短时间能耐5℃低温。单瓣品种需人工授粉,才能提高结实率。花后约40~50天种子成熟。
产地分布
原产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栽培的均为杂交园艺栽培种
繁殖方法
常用播种和插繁殖。
播种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以春季室内盆播为好。发芽适温为20~25℃。天竺葵种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约14~21天发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开花。经播种繁殖的实生苗,可选育出优良的中间型品种。
扦插繁殖:除6~7月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外,均可扦插。以春、秋季为好。夏季高温,插条易发黑腐烂。选用插条长10厘米,以顶端部最好,生长势旺,生根快。剪取插条后,让切口干燥数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胀珍珠岩和泥炭的混合基质中,注意勿伤插条茎皮,否则伤口易腐烂。插后放半阴处,保持室温13~18℃,括后14~21天生根,根长3~4厘米时可盆栽。扦插过程中用0.01%吲丁酸液浸泡插条基部2秒,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个月开花,即1月扦插,6月开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开花。
天竺葵也可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001%吲哚-3-丁酸激动素促使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进生根。组培法为天竺葵的良种繁育和迭育新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栽培管理
天竺葵苗高12~15厘米时进行摘心,促使产生侧枝。盛夏高温时,严格控制浇水,否则半休眠状态的天竺葵如盆土过湿,叶片常发黄脱落。茎叶生长期,每半月施肥1次,但氮肥不宜施用太多。茎叶过于繁殖,需停止施肥,并适当摘去部分叶片,有利于开花。花芽形成期,每2周加施1次磷肥。或"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为了控制挖株高度,达到花大色艳的目的,除选择矮生天竺葵品种以外,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十分重要。当天竺葵定植于12厘米或15厘米盆后2周,可用0.15%矮壮素或比久喷洒叶面,每周1次,喷洒2次,每天光照14~18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天竺葵的高度,提供优质的商品盆花。
花谢后应立即摘去花枝,以免消耗养分,有利于新花枝的发育和开花。一般盆栽3~4年老株需要重新进行更新。冬春花期,应放阳光充足处,否则叶片易下垂转黄。雨雪天增加人工辅助光照,对开花更为理想。
防治病虫
通风不好易发生叶斑病和花枯萎病,发现后应立即摘除,以防感染蔓延,并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粉虱为害。红蜘蛛个别发生时可摘除病叶;大量发生时可喷1.8%阿维菌素6000倍液或晶体石硫合剂400~500倍液防治,也可用200~300倍洗衣粉液或600~800倍风油精液防治。发生粉虱用黄板诱杀,也可用2.5%溴菊防治。
产后处理
天竺葵盆栽适用于厅室、餐车、会场等公共场所摆放,形成一种热烈的气氛。点缀家庭阳台、窗台和案头效果更佳,全年开花不断,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露地散植或摆设,装饰岩石园、花坛或花径,也能表现出天竺葵的株形和色彩的美。
种名为“南方苦艾”的小型盆栽花草,毛茸茸像菊花瓣一样的叶片闪耀着银色光泽,散发着清爽的香味。另一种高度约50厘米,开着唇形白色花的植物,茎叶能散发出类似肥皂香的气味,摊主说它叫“吸毒草”,不仅能吸收室内有害气体,也能驱蚊,并且还专门打印出了它的简介和养护方法。还有一种有着厚厚的肉质叶片的植物,有个特别的名字“到手香”,也叫“摸摸香”,因为只要用手轻轻摸一下它的叶子,手就很香,所以叫做“到手香”、“摸摸香”,它开花的模样也挺好看。这些都是今年最流行的芳香驱蚊花草。
驱蚊花草大多小巧秀丽养护方便,价格也便宜。在墙角、案头摆放一盆,白天美化居室,晚上则是驱除蚊虫的“蚊香”。阵阵袭人的香气在充当居室卫士的同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专家提醒说,芳香植物多数喜欢阳光,所以一般不适合长期放在室内,可以多选几盆,经常调换。
学名:Pelargonium graveolens
别名:石蜡红、入蜡红、洋玫瑰、月月红、摸摸香
科属:龙牛儿苗科、天竺葵属
形态特征:为牛儿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肉质,茎基部木质,茎上密生绒毛。具特殊气味。叶互生,圆形或肾形,基部心脏形,叶缘具有波状浅裂。叶面有较明显栗色马蹄形环。伞形花序,小花4-30朵,或更多。花小,花蕾下垂。花有红、白、粉红、橙黄等色。同属种类有大花天竺葵、盾叶天竺葵香叶天竺葵(摸摸香)。
习性:不耐高温,较耐寒。秋冬季给于充足的光照,光线变差则下部叶片黄化脱落。冬季于室内越冬,温度保持10度以上。夏季适当遮阴,可以延长花期。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栽培养护:生长季节每半月施肥一次,花芽形成期每两周施磷肥一次。夏季高温时,适当遮阴,严格控制浇水,否则半休眠状态的天竺葵会因为盆土过湿而落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移栽在地里,着样不仅天竺葵长势好,开花多,而且还可以避免夏季休眠,延长观花期。要及时去除开过的花梗,一不影响观赏二不消耗植株的营养。
其实天竺葵应该每年栽新的植株,或作2年生栽培,时间长了长势减弱,新的植株长的健壮,花多花大,抗高温能力强。具体做法是秋季扦插,冬季室内养护,春天栽于地里或换大盆,施足底肥加强养护管理。
苗期管理:扦插成活的植株要适时摘心,促进分枝,为了保持株形,适当摸去多余过密、位置不合适的枝条,根据需要整形。花期也要注意防止枝条过长,需要时短截,不能心痛。
繁殖:天竺葵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法。9月至次年春天进行。选取健壮而稍硬化的嫩枝,10厘米左右,每条带3-4个芽,放置于通风处晾1-2天,待剪口干燥后插于干净的河沙中,于半阴处,15-20天可生根成活,上盆栽植。
病虫害防治:生长期如通风不好和盆土过于潮湿,易发生叶斑病和花枯萎病。要立即摘除有病部位以防感染蔓延,并喷洒波尔多液多菌灵防治。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粉虱危害叶片和花枝,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家庭养护应注意:要经常用清水喷洒叶面,保持叶面清洁,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生长季节需要供给充足养分,应每隔10天——20天左右追施稀薄液肥一次,可用豆饼、蹄片、鱼腥水混合配制,待发酵后加水使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概况
特征品种
特性
产地分布
繁殖方法
栽培管理
防治病虫
产后处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