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4年(1935)设立
竦坑乡,建国后坑隶属
大谷运和溪头区,1955年6月成立竦坑乡,后拼入大谷运乡(公社)。1962年2月12日,经徽州地委批准增设竦坑公社,下设里竦、外竦、平坦源三个村,改革开放体制改革,称竦坑乡。1992年3月,撤区拼乡,成建制拼入大谷运乡;2004年12月区划调整拼入
溪头镇;2008年1月,村级区域规模调整。由里竦、外竦、平坦源三村合并成立新的竦坑村。全村现有人口2100余人,党员80余人,下设一个党总支三个党支部;竦主要经济是茶叶、菊花,近年发展1000余亩高山蔬菜。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0年3月,该村作为第二批村落单馆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村庄简介
徽州地势,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的山村都躲藏在群山的褶皱里,或是蛰居在山脚下,但是能从村名上读出地势高耸感觉的,应当只有歙东的竦坑。
竦坑村,虽然先人是因村庄在安徽省
黄山市歙县绩溪交界的竦岭脚下,且清泉淙淙、古树参天,有桃源胜景而名之“竦源”,又因源、坑同义,而又更名为“竦坑”。但是,远不如对村名的望文生义来得意境深远。“竦”、“耸”音同而义近,而“坑”自然是凹陷之故。竦坑自然就是一个诗意栖居在山脚水边的村庄了。
明朝万历乙巳年(1605年),歙县桂林牌头人江积元在去
绩溪县途中路途疲倦,在竦坑一个环境清幽的河边燃起火堆烤粿,隔日返回发现火堆居然余烟缭绕,让他深信此地的风水,毅然决然的举家迁来,遂有了竦坑第一代
江姓祖先,被后人称为“积元公”。而那燃起火堆的地方,修建了祠堂,名为“济阳家庙”,供奉着族人的烟火。
小村的历史不长,经历了约莫四百年的风雨,但是她的地理位置却不一般。
竦坑在
大谷运、
汪满田和绩溪的上庄之间,经过上庄则是盛产大米的
旌德县。崇山峻岭之间,勤劳的村人如何的劳作收获的只能是玉米山芋,及其村口微乎其微的水田里的一点水稻,吃饭还得去旌德挑米。竦坑刚好成了里东乡人挑米返回时暮色四合的地方,找了亲眷朋友家歇息,淘米煮饭正当时。
小村依山伴水,村中巷弄、接连外地的都是石板路。长条的,正正方方的,形状大同小异,错落有致的蜿蜒而去,给人一种清爽舒坦的感受。
竦坑因山势河道的拐弯,人口繁衍外迁之故,分为里、外竦坑。外竦坑的的街道,沿着河流的方向及其方位,随意的喊为前街、中街、后街。古时建房选择宅基地都是坐北朝南,中规中矩的都是门朝河流的。房屋的方位几乎类似,开门的堂前,照壁背后是厨房。村小的缘故,打开厨房门,看到的另一条街人家的堂前。或许可以这样理解,从自家堂前门口,一个纵跳,可进入对门人家的厨房。隔上三五家,便是一个横向的小胡同。
而里竦坑,却是因着山形,沿河一条街,然后循着地势沿一个大的弧度拾级而上,靠山排列着房屋,街道如同一巨大的弓静静的卧在村庄里,默然无语的承载着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匆匆步履。两个村的街巷,都是直来直往的,一如村人的性格--单纯而淳朴。
水口庙,供奉着虽然是保护村人的菩萨。水口那高大的参天
杨属,在夜晚感觉却是恐怖可憎,加上对菩萨的敬畏,在村外水椎米磨粉的夜归人,走到庙前,总感觉毛骨悚然。挑担的男人走在前面,到庙前时,为稳定慌乱的情绪,都要把歇担用的打杵在石板路上恶恨恨的敲一下,清脆的声音提醒着鬼神赶紧远离,不然可是自讨苦吃了。身后的女人赶紧跟着男人,背着竹篓,低头一口气走进村。
在外竦坑村头,过了石桥,转了
山脊又有小河。小河对岸,是一高大的庭院深深的房屋,还没走近,浓郁的酒香就迎面而来,夹杂着乡村的清风,沁人心脾。村人称那为“漕坊”,房主人江良福是引屋后来龙山石坞口的清泉,利用五谷杂粮酿的酒。酒香飘到四邻乡村,也就有雅号“龙口酒”,不过当地人依然称之为“竦坑烧”。阳光灿烂的日子,漕坊晒自己配制的一个个的搓成李子一般圆滑大小酒曲,晾在竹匾里。沿河磅搭建的木架上,一连十几个竹匾,被小河串着犹如一华美的项链。酒曲干透之后,如剥好的
鸡蛋一般雪白,亦如硕大无朋晶莹的珍珠,引发路人的遐想,也给暗示者乡村的繁荣。
村中的石桥,是最热闹繁华的地方。整齐的石板,横竖的石缝协调一致,顽劣的活跃的村童,随手捡个石头,扔在某块石板上,拉几个人随意的确定几块凑成一个“田”字,单腿在里面跳着比赛踢石子。白发苍苍身材佝偻的老人,是坐在墙角下,静静的看着孙辈开心的玩耍。桥边有沿河搭的用来晒东西的木架,那高度刚好可以顺势做为长长的条凳。吃饭时分,大家端着饭碗凑在一块儿,或坐或站,聊天打趣,乡村的和谐亲热,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
竦坑有“庆熟节”,每到阴历十月半,家家户户包粽子。十月半是小村最热闹的日子,亲朋好友应邀而来,
粽子的悠香飘荡着,幸福着每个一在巷弄来来往往的人。狭窄的街巷,前条街人家的亲戚,因为两家距离近,加之村民的热情,后条街的人也熟悉,喝酒猜拳、祝贺恭喜之类的话语不绝于耳。
沿河的街道,视野开阔,惠风和畅。连接着每家每户更多是仄仄的巷弄,清一色都是两层楼的民居,阳光自然不够理想。房子的设计别居匠心,门顶上开个宽2米X高1.5米的天窗(当地人称天井),堂前自然阳光普照,那天窗的高度以坐在
八仙桌边看到蓝天白云来确定。先人在规划村庄发展时,也就因地制宜的留出一些空地来做晒坦!江庙坦、潘家坦、祠堂坦,还有沿河的石桥边,就是村人冬天晒太阳秋天晒稻谷黄豆
番薯干的好所在。
行走在竦坑的街道上,没有文化名人,鲜有历史故事,只有村人安宁悠闲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村庄的古往今来。在
徽州,如斯静寂安祥的乡村,应该很多,它们的存在,昭示着徽州人勤劳、善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