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坑
安徽省歙县溪头镇下辖区域
坑,位于安徽省歙县里东乡,原属大谷运乡,现属溪头镇辖区,南距县城39公里,溪头镇12公里,北距离绩溪县上庄仅15里。
简介
竦坑是一个风景秀丽明清古韵犹存位于崇山峻岭间的山村。村名如地形,环村皆山,小河穿流,其高耸入云的青山上,漫山遍野都是鳞次栉比郁郁葱葱的茶园,小村静静的蛰伏在大山脚下。
历史
竦坑拥有四百年(1604年建肇)的历史沧桑。相传是在明朝后期,竦坑的第一代祖先济元公从牌头(歙县桂林镇的一个村名)由竦口沿河而上走路去绩溪县上庄,披荆斩棘的途经竦坑时,已是午后,身体乏倦,遂折些干柴烧了个火堆烤火,顺便烤些干粮吃。休憩片刻后,继续赶路。翌日,从上庄返回时,那火堆依然余烟缭绕,济元公见此景象,心里大喜:这里龙脉风水不错,是繁衍子孙的好地方。于是,他便举家迁来此处,依地势取名为“竦坑”。几年后,他的三个儿子,娶来妻子成了家,各自添丁生生不息的延续,也就有称的“长房集团”、“二房”、“三房”。而那个火堆燃烧的地方,建起了“歙东竦川济阳江氏祖庙”,精致的砖雕门脸还挺立在村中间。村中的石板路和古建筑、两侧山坡的郁郁葱葱的茶园和远处巍峨的竦岭,令外来游人不停驻足。
到竦坑的第五代人的时候,小村里已有几十户人家。当时的永柏公见家族越来越大,独自出资,买来了专门办红白喜事用的大碗大盘还有配套的酒具,以供族人随意借用。那淡蓝的底色深蓝的碗边,还有用那写在碗外“永柏公办”碗底的“用”的碗儿,依然在发出幽蓝的光泽仍在周到的服务着如今的竦坑人。
竦坑人大都姓江,取名都以辈份来的。“积老玄文永,宗天志正良,禄受成功大,基开喜昌……”男人才有资格按照辈份里的字,做为姓名里的第二个字,最后的字是自由选择的。至今已衍至基辈;以前,曾有“余”姓,因江氏子孙繁茂,而余姓人口太少,家族经常受期负,无奈之中,或改姓为江,或迁移外地。后来,有潘姓的迁来此处,定居在山峦之间,至今已有数十户人家,是为平坦源。
由于地势起伏,出门靠肩扛人挑,竦坑男人蛮劲远扬乡里,有谚语道“竦坑竦大汉,挑米挑十担,彻起十人(石塝),赶上十人担...”。百十年前,仅一山之隔的大谷运村和汪满田村不和睦,人口众多的大谷运人不准汪满田人从他们村里走。身单力薄的汪满田人寡不敌众迫于无奈,只能是另开路通向山外,便有了名为“新路上”的羊肠小道。古时的竦坑人较“蛮”也讲义气,看了不服,拿出自己的那蛮劲,一蛮三分理,联合汪满田村,前后夹击,大谷运人腹背受敌,只能乖乖的让汪满田人从村里走。于是乎,汪满田与竦坑成了互相连姻的山村,关系更是密切!
民俗
竦坑还有接观音的民俗。每到阴历龙抬头,由族长组织有声望的人来占卜选择六月里的某个良辰吉日。派人到潜口请来观音水,倒入村中的大水缸里,灌入清泉,供村民饮用。再请人来唱大戏,给观音看,热闹上好几天,四邻八村的人们都纷纷前来观看。可惜,文革里破“四旧”,全部东西都被付之一炬。
到,竦坑已是一个近三千人的一个山村。原本是一个乡,92年撤区并乡时才成为邻乡的三个行政村;04年行政村撤并,里外竦坑及平坦源村三村合一,为竦坑村,村治在原里竦坑小学。竦坑虽地处偏僻山村,却长期有自己的乡村中学,且学风浓厚。自恢复考试制度来,每年都有勤奋的少年考上中专或大学,相邻的村子许多人纷纷转学过来。
“饱熟节”是山村特有的节日。阴历十月半,是竦坑独有的欢乐日子。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裹上几十斤米的粽子,一般的是一斤米三个,里面是陈年的老火腿或板栗蜜枣。亲朋好友都被邀请来享受山村淳朴的风情,那箬叶包裹着的清香,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临走时,热情的竦坑人还让客人带回一串,让纯朴的感情伴随着粽子香味飘得更远。
产业
竦坑人以茶和菊花(黄山贡菊)为业。山高雾浓,茶叶的味儿是绵绵不绝的悠香扑鼻,沁人心脾。主要茶叶品种有黄山毛峰、大谷银钩和屯绿,此外,就是孟宗竹,点缀着群山,也给村民带来幸福和快乐。
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竦坑在未来三年中,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全面做好竦坑的工作。
一、目标及任务:通过三年的工作,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逐步增强,党员素质得到提高,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得到稳步的增长,努力构建起一个和谐稳定的人居环境。
二、加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按照《歙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0-2012年规划》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大党员教育力度和管理。坚持党课、党员冬训等活动的开展,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对于全村党员,深化开展“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扬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每年至少发展2-3名新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逐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抓好党员活动室的建设的同时,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奋进、开拓的班子。
二、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1、发展经济及富民增收。竦坑是一个以茶、林为主要收入的村,茶园面积有3428亩,山场面积20362亩。做好茶叶文章,构筑起“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格局,改造低产、低质茶园,建立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初步建立茶叶生产加工基地,提高茶叶附加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销一条龙的格局,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林业投入,多建一些“绿色银行”,重点在于培育发展油茶,每年培育油茶300亩以上,同是做好发展与保护相协调。鼓励有文化、有技能的村民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与有关部门合作,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阳光培训”工程,培育农村经济人和乡土实用人才,三年完成劳务输出800余人次,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对村零星分散的茶园、山场进行新的重组,改变原有经营模式,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凭着竦坑茶叶量多做工久的优势,与农户合作,搞好茶叶加工、销售,增加集体收入。
2、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一是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及使用办法,积极争取落实竦坑村委会组织活动坦的新建,全面规范,2010年内完工。二是做好我村新型合作医疗卫生室的新建,进一步提升我村卫生建设,在2010年完工。三是积极申报实施竦坑河道治理工作的同时,做好我村生态环境建设,2010年内建设垃圾池1口,2010年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四是落实好我村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点建设,于2010年完工。五是村组道路建设,2010年完成境内三道路的修复和硬化,2010年做好村委会道路的实施完工。六是良种茶园的建设,2012年达到无公害标准茶园。
三、做好村里的社会稳定工作,推进和谐村的建设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保证。以建设“平安村”为契机,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完善党务、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发挥村治保、调解、综治组织的作用,排查化解各种社会治安隐患,实现平安祥和,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对农村的教育培训,普及科学知识及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树立文明新风。一是关心村里的特困户、五保户,与他们谈心,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对那些钉子户、威望户,也要与他们交朋友,达到他们支持村里工作的目的。二是切实地转变村组干部作风,杜绝有办事不公、损公肥私、优亲厚友、侵害农户权益的事情发生。三是做好制度建设,抓好党务、村务公开,特别是村民反应较为集中的村财务公开。严格规范“一事一议”,按照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解决好“有章理事”的问题,真正按规矩办事。四是加强计划生育工程,严格落实计生工作的各项措施,争取每年村计生工作位于全乡先进行列。五强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切实维护全村的社会稳定。通过以上措施,三年的努力,逐步使老百姓能脱贫致富,村里班子得到加强,老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有全面的进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民俗
产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