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托省
普拉托省
普拉托省位于意大利托斯卡尼大区东北部,佛罗伦萨和匹斯托亚平原的中心。1992年建省,管辖包括普拉托等7个市镇(意大利语:comune),陆地面积365平方公里。普拉托省是意大利交通主枢纽之一,也是托斯卡尼大区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
简介
附近有大理石开采。有铁路与佛罗伦萨、博洛尼亚相接。有中世纪融合罗马和哥特式两种建筑风格的大教堂。
普拉托现有居民约18万人,合法居住在当地的华人占该市总人口的10%以上,大约在2万人左右。普拉托是一个相对比较宽容的城市,普拉托(Prato)译成汉语是草原的意思,她象草原一样具有开阔的胸襟,包容了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她是意大利华人移民最多的城市。据普拉托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华人移民企业已发展到近3000家,在各国移民企业中名列榜首。在普拉托市出生的华人儿童已超过1500多人,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8%。
支柱产业
该省的支柱产业是纺织业,早在15世纪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毛纺加工制作中心,到了19世纪中叶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为该地区逐渐成为意大利现代化纺织业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行政区划
普拉托省有7个市镇:普拉托、蒙特穆洛、卡尔米尼亚诺、瓦亚诺、波焦阿卡亚诺、韦尔尼奥和坎塔加洛。
博物馆
普拉托省的纺织品博物馆是意大利唯一完全着重于艺术纺织工艺为主题内容的博物馆,收藏着5世纪以来的5000种纺织样品。
文化
普拉托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留了众多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教堂和博物馆等。普拉托省的金属品制造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近几年来,普拉托省的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都在蓬勃发展。同时也积极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在普拉托省有近3万温籍华人,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普拉托“中国城”严格的说应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普拉托郊外的伊欧楼(IOLO)和达沃拉(TAVOLA)工业区;另一部份是靠近市中心的华人聚集区彼斯道耶哉(Via Pistoiese)和法标费理哉(Via Fabio Filzi)两条街。华语广告牌、灯箱更是随处可见,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都是中国人。两条不十分宽敞的街道到处布满了中餐馆、金行、超市、服装店、网吧、旅行社、理发店、摄影楼等各式各样的华人店铺。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社区内仅中餐馆和中国货行就开了几十家。如果不是道路两旁欧陆式建筑衬托着华人街,在这两条街上已经找不到多少置身国外的感觉。
温州方言是普拉托华人的常用语言,普拉托的华人日常生活和生意往来基本上都使用家乡话。普通的打工者和小业主只在华人圈内做生意或打工,与意大利人的交往非常少,只有老板们在生意往来时和意大利人才有接触。普拉托的华人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在普拉托能看懂意文报纸和杂志的华人不足5%,和意大利人交往大部分人也只会讲些日常用语,平时华人或是读读中文报纸、或是看看中文电视、或是看看中文录影带来打发时光,业余生活十分单调。
普拉托唐人街并不是一个完全畸形的华人社会,普拉托有4个华人社团,普拉托华侨华人联谊会、普拉托华商会、旅意福建华侨华人总会和意大利华侨华人佛教总会。这些侨团在稳定华人社会、资助弱者、救济贫困、协调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普拉托华侨华人联谊会曾为普拉托医院捐赠了近十万欧元的善款,而且又组织捐赠了一辆救护车,大大提高了华人在当地社会的声誉和地位。
名人
普拉托省不仅以其历史文化遗产吸引游客,也是一些著名人物的出生地和现居地。其中包括著名足球运动员保罗·罗西,奥林匹克体操运动员朱里·切基,以及享誉国际的演员和喜剧演员罗伯托·贝尼尼。此外,自行车运动员菲奥伦佐·马尼也是普拉托省的杰出代表。
友好往来
1. 温州市与普拉托省、普拉托的交往开始于1996年;
2. 应市委书记蒋巨峰的邀请,意大利普拉托省政务局局长马菲意先生一行2人于2000年10月来温参加第三届商品博览会并考察,双方签定了“友好交流意向书”;
3. 2001年6月,马菲意先生再次来温进行工作访问,双方签定了“友好交流关系协议书”。同年2月、9月,我市两次派团到普拉托省进行访问;
4. 2001年10月,普拉托省派出30多人的大型代表团来我市参加第四届商品交易会;并就教育、文化交流,“亚洲城市”项目等达成合作意向;
5. 2002年3月、7月、8月,我市三次派团访问普拉托省,就“亚洲城市”项目以及经贸、教育、医疗交流等事项进行交流与落实;
6. 2002年10月12日至15日,普拉托省省长马诺奇先生亲自率领大型政府、经贸代表团来温参加博览会,并于10月14日与我市正式签定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博物馆
文化
名人
友好往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