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位于
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210国道东侧,与路遥故居毗邻相望。清涧县委、县政府从2009年8月份开始筹划并修建路遥纪念馆,2010年12月建成,2011年12月3日正式开馆,著名作家
冯骥才题写馆名。场馆总占地面积5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馆内展厅分为“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个部分,共展出和收藏
路遥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600余件(张),真实诠释了路遥的创作历程,路遥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各类文学作品荟萃其间,使人直观地领略到路遥一生的创作成就,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及其作品史诗般品格的艺术魅力,是一处弘扬路遥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的人文教育基地。
路遥大事年纪
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
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父亲
王玉宽给他起名“卫”。
1957年冬天,父亲瞒着年幼的
路遥,将他过继给远在百里外的
延川县城关乡郭家沟村的大伯王玉德为子。
1958年春天,被养父母送进郭家村小学开始了他的求知生涯。当时,班主任给他赐学名“王卫国”。
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延川县城关小学读五年级。
1966年10月,他随延川县“红卫兵”到北京串联。由于出众的组织能力,被延川县一派群众组织推举为“红四野军”的“军长”。
1968年9月15日,以群众代表结合为“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一月之后被停职。11月,以返乡知青的名义遣回
延川县城关乡郭家沟村。
1969年春天,成为延川县马家店小学的“民办教师”。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0年被调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培训,随后,他又被调入县“毛泽东文艺宣传队”,从事文艺创作工作。期间,他与北京知青
杨克明、闻频合作,创作了
歌剧《幡龙坝》和《九支队》。
1971年9月,与白军民、陶正、闻频等人,共同编辑《工农兵定弦我唱歌》诗集。5月(?),更名为《延安山花》,正式出版,国内外行销28.8万册。同年《延安通讯》发表诗歌《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1972年9月1日,“
延川县工农兵创作组”创办了文艺小报《山花》。此时的
路遥正以—种忘我的状态,开始创作。作品《桦树皮书包》、《优胜红旗》在《山花》发表后,又被1973年的《陕西文艺》创刊号上连载。
1973年11月30日,《
人民日报》发表《重视文艺创作,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文章,表彰了路遥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边劳动边创作。
1974年春天,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推荐进入
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1975年被《陕西文艺》编辑部以“开门办刊”借调去当见习编辑。时有散文《灯光闪闪》、《不冻结的土地》在《陕西文艺》上发表。
1976年在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
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主办的《陕西文艺》担任文学编辑,此时,他有幸结识了著名作家
柳青、
杜鹏程、
王汶石等人,并有小说《父子俩》,与李知、董墨合作的散文《吴堡行》,在《陕西文艺》上发表。
1977年与
谷溪合写了散文《难忘的二十四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
1978年1月,与来
延川县插队的北京女知青
林达(笔名程远)在延川县结婚。
1979年11月,他们的女儿出生,取两人笔名为“
路远”。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不会作诗的人》刊登于《
延河》,短篇小说《在新生活面前》刊登于《甘肃文艺》,短篇小说《夏》刊登于《延河》。
1980年在《山花》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匆匆过客》,在《
雨花》上发表短篇小说《青松与小红花》,在《
鸭绿江》上发表短篇小说《卖猪》。中篇小说《
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在《
当代》1980年第8期,后分别荣获“1979—1981年度”《当代》文学荣誉奖、《
文艺报》中篇小说奖和第—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1年短篇小说《姐姐》发表在《
延河》,小说《月下》发表于《
上海文学》,《风雪腊梅》发表在《鸭绿江》。夏,开始创作《人生》。
1982年中篇小说《
人生》发表在大型文学期刊《
收获》上。1983年3月,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3年中篇小说集《当代纪事》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人生》
广播剧播出。期间,还创作了小说《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散文《柳青的遗产》。
1984年荣获
陕西省文艺创作“开拓奖”
一等奖。电影《
人生》在全国公映,并荣获“第八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5年短篇小说《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发表于《西安晚报》,中篇小说集《路遥小说选》由青海
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集《姐姐的爱情》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创作随笔《注意感情的积累》发表于《文学报》。同年,担任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秋天,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
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刊登于全国大型文艺期刊《
花城》第6期上。同年,
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夏天,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1987年1月7日,《小说评论》和《花城》编辑部在北京召开
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座谈会。3月,随中国作家访问团访问西德。秋天,在榆林宾馆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1988年2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
平凡的世界》并召开座谈会。5月25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至此,历时八年、长达百万字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全部完成。同时,《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刊登于全国大型文学期刊《黄河》。同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由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88年被
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1991年3月10日,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荣获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代表获奖作者讲话《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初冬,路遥开始创作随笔《
早晨从中午开始》。同年12月荣获“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光荣称号。
1992年散文《杜鹏程:燃烧的烈火》刊登于《
延河》,散文《少年梦》刊登于《
少年月刊》。6月,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授予路遥“优秀共产党员”称号;8月6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住进
延安市人民医院,9月5日,被转入西安西京医院。
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时20分,
路遥在西安西京医院逝世,年仅42岁。
1992年11月21日,路遥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三兆公墓举行,
陕西省省委副书记牟玲生、陕西省副省长徐山林、省委组织部长
支益民等省政府领导参加追悼大会,时任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忠实致悼词:《告别路遥》。
1992年12月,路遥随笔《
早晨从中午开始》由
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路遥文集》(1一5卷)由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3年5月,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由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95年1月,《
平凡的世界》
连环画(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绘画)由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5年11月17日,
路遥的骨灰移至
延安大学文汇山安葬。
2002年11月17日,延安大学召开“路遥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延安大学在校园修建“路遥文学馆”。
2011年12月3日,路遥纪念馆在路遥故里——
清涧县王家堡正式开放。
2015年2月26日,改变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
平凡的世界》在
北京卫视、
东方卫视首播。3月11日,清涧县政府对外宣布将修建路遥书苑。
开馆仪式
2011年12月3日,是
路遥诞辰62周年纪念日,路遥纪念馆在路遥出生地——清涧县王家堡开馆。从此,“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精神,以馆藏的形式,永驻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时任陕西省委副书记的王侠从
西安市发来了饱含深情的贺信:“路遥诞生在
清涧县这片热土上,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在他短暂的42年人生中,创作了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荣获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路遥曾为自己生活过的这片热土而骄傲。
路遥纪念馆的建成开馆是对路遥的最好纪念,表达了世人对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深切缅怀之情。”贾平凹的讲话情真而意切:“路遥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死却获得了长生。他除了留下他的著作,更留下了一种精神,那就是无论生活如何贫困,环境如何艰辛,灵魂却一定要高尚,志存高远,坚韧不拔,闷头奋进,奉献一切。”他说:“路遥终于有了自己的纪念馆。过去,民间有个规矩,一个伟人去世了,后人就会为其修座庙,路遥纪念馆就是一座庙堂,路遥配得上这座庙堂,而路遥就是庙里的那尊神。”他还希望“路遥纪念馆将来变成一个教育基地,激励后人。”
陕西省委原政法委书记、当年的榆林地委书记、
路遥生前的挚友霍世仁、
延安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路遥的恩师
申沛昌、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
雷涛、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清涧籍的
白宜勤、延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薛占海、著名诗人、路遥的文学启蒙老师
谷溪、
榆林市副市长
马秀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东明、市政协副主席张北平、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著名画家、路遥的挚友
郑文华、为电影《
人生》配唱的著名歌唱家
冯健雪、著名诗人、路遥的好友
鲍世军、
尚飞鹏、著名评论家、榆林学院副院长、
榆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龙云……等一大批政要、作家、艺术家和
清涧县党政领导和文学艺术界人士出席开馆仪式。路遥的独生女
路茗茗专程从北京赶回来参加。路遥纪念馆位于清涧县
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210国道东侧。主体建筑的庄重、肃穆所深深震撼——朴素的建筑风格、朴素的色调和朴素的装饰,
冯骥才题写的“路遥纪念馆”5个大字,端庄地横铺在展馆的主体建筑之上,下侧“LUYAO1949-1992”的字样,镌刻的是路遥的生卒年份,一幅徽章样式的路遥照片,高高悬挂于纪念馆的拱形门上方,两侧的墙体做成了凸凹结构,上面布满了诸如“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什么要紧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这样的路遥名句。门前是一座雕塑,一头奋蹄昂首的耕牛,拖曳着
路遥的两部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默默耕耘在苍茫的黄土地上,呼应着路遥的那句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黄土一样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