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镛
清代的进士
陶,(生卒年代未详),字序东,号西圃。安徽芜湖人,廉惠爱民,以忧归。起补山西洪洞,调知乐平知县(1757~1763年),三聘同考搜罗称得士。寻迁宜昌市司马,引疾旋里,杜门不妄交接,惟日以诗书自娱。他的同年进士庄有恭在《小仓山房文集》说他:“貌不逾中人,踽廉谨,乃其诗若不称其为人者然。”可见陶镛长相不敢恭维,但为政的口碑还不错,是个廉政爱民、有些清高的人。
人物简介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进士,授庶吉士,改知北直武强县。,
人物经历
陶镛与袁枚是同年进士,有一次两人一起谈文论诗,当陶镛读到袁枚《扁鹊墓》中的句子“一坏尚起膏肓疾,九死难医嫉妒心”时,感慨不已,泪随之下。袁枚问其缘故,才知道对方有一个小妾被吃醋的夫人赶走了,心伤不已。
袁枚为了安慰陶镛,就将一个叫招儿的婢女赠给了他。十多年后,陶镛升为楚中司马后,带着招儿再次路过随园。招儿生的儿子叫陶时行,陶镛将其培养成一名“文学青年”,诗写得不错,只是命短,考中秀才后,在二十岁上得痨病而死。
据学者研究,这位陶镛还是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原型。吴敬梓之所以把他写成范进,是因为古汉语“陶范”一词连用,意指铸造青铜器的陶制模子。范即是陶的词,范进是隐指陶镛这样的人竟成了进士
政绩
1、《昔阳县志》卷三佚官记载:陶镛,字序东号西圃,精明悌恺,视邑事如家事。岁旱,劝谕绅士减价平,察弊厘奸,民食以济。倡捐续修孔子庙殿无斋厢前后落成学校。改观治沾城书院,按月亲课,给饭食以赡生童,镌课卷以示奖励,指授诗学,仍教以礼,六年不倦。倡修西门鱼鳞坡井城门,以资保障,以利行旅,粮无重耗、讼无停滞、编审升擦、公明士民。有清映冰壶、明空玉镜之颂。
2、德政碑记
《陶邑侯德政碑记》
乾隆二十二年合邑士民公立于柏井驿
尝思不有贤宰无以用人,不得良才无以广惠。斯理也,考之往古莫不皆然。乃观于今而益信,唯我邑侯陶公秉性慈祥,宽猛互济,其所以抚绥乐邑者美不胜记。
如距邑东北七十里之柏井驿,向属县辖,额马四十七匹,岁需草约两万束,皆须自县买运交驿。历任之委办经收者不无畸重畸轻之弊,且多旷时,守候之虞,无穷疾苦,莫可如何。我公下车始,问悉情弊,第马非草不生,草非民莫办,而畸轻畸重、旷时守候我公不忍马故,于亲友中择其老成慎重者,监司驿务,通号情弊,谆切明言。而独于收草一项,民关,更勤殷忧,不时严札谕驿,无多收无久待,而经收者仰体遵办,持衡一倒,随到随收。减一斤,于在官即增一斤,于在民早离一刻,于驿号即多一刻以宁家。人人感说,户户讴歌,莫不为我公得人庆。
但我公之膏泽遍及四郊,而小民之讴思希垂百代,不勒诸石,必更张。邑之士庶推某为董理,并祥序我公之实行。某虽鄙陋无文,而公之仁心德政,合邑难忘。不揣固陋,濡笔以书,永著惠泽于不朽云尔。
参考资料
清朝大才子袁枚说媒.中国国学网.2013-02-10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政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