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诊则
学古诊则
《学古诊则》是明代脉学著作,共四卷,作者为卢之颐。该书主要阐发了《黄帝内经》的宗旨,参考了扁鹊张仲景等人的理论,重点强调了脉诊与经络原理,并对经络学说进行了详细阐发。作者采辑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乘半偈》《症论疏》《痎证疏方》《摩索金匮》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加以归纳整理,并参考了自己的经验,荟萃成编。《学古诊则》,脉学著作。四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加以归纳整理,又参以己见荟萃成编。全书共40则,阐述脉义、脉法、生理脉象及病理脉象、经络、经穴等内容。原书略有残缺、重复或引文错误等情况。1765年由王琦予以考订刊印。卢氏县有一定的崇古思想,故书内反映后世脉学的发展和变化甚少。现存清刻本,又收《医林指月》中。
衍生作品
《学古诊则》的流传版本包括清乾隆三十二年(1765)宝笏楼刻《医林指月》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图书馆集成印书局铅印本,以及199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铅印本。
原书存在残缺、讹误等问题,清代王琦在辑《医林指月》时,对《学古诊则》进行了重新整理、考订、加注,并在清康熙刊行。
内容简介
《学古诊则》全书分为脉生原始、诊则10法、指法密因等40则,详细阐述了脉理及诊脉方法。书中指出,诸脉总不越大小、迟数、滑涩、长短、浮沉十纲,并将各脉类从条分为目,如大者为纲,则洪、散、弦、革皆为目;数者为纲,则急、疾、促、动皆为目。诊脉指法必须三指齐截,用指端棱起如线者以按脉中之脊,故医者不宜留长甲。书中多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等有关论述,并列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病形症状及腧穴部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衍生作品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