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书记
刘海波,1972年出生,山东人,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党支部副书记、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电影批评、城市电影研究、电视剧及电视栏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左派文艺理论,当代文化思潮研究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党支部副书记、教授、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论文
1、《闻一多诗学理论与新诗形式的现代化建构》,2003年10月《齐鲁学刊》2003/5期。
2、《论周萍与\u003c雷雨\u003e的戏剧性》,2003年11月《济南大学学报》2003/6期。
3、《“谢晋与20世纪中国电影学术讨论会”综述》2004年1月《当代电影》2004/1期。
4、《尖叫的魅力:论\u003c同一首歌\u003e中的观众因素》2004年3月《当代电影》2004/2期。
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关于电影\u003c英雄\u003e及其评论》2004年1月《批评家茶座》第二辑,山东人民出版社
6、《\u003c芙蓉镇\u003e:当“现代性”遭遇“民间”》2004年1月《理论与创作》2004/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卷》2004/4期转载)
7、《观众欢迎身边人、家务事、伦理情》2004年8/18《文汇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4/10期转载)
8、《政治与资本的博弈:影响中国电视剧生产的两股力量及其互动》2004年8月《南方电视学刊》2004/4期,《电视文摘》2004/24期摘录,收《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
9、《中国为什么没有更好的战争片》2004年12/5《文汇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5/2期转载)
10、《双面乡村、暧昧城市、浪漫革命者及一个分裂的文本》2004年11月《当代电影》2004/6期。
11、《\u003c清宫密档\u003e:历史纪录片的成功探索》2004年11月《当代电视》04/11期
《以烟草的名义思考》2005年2月《天涯》2005/2期。
12、聂伟、合译《派生、交叉与叙事学理论》收入《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
13、《恐怖幽灵:从日本“飘”到美国》2005年7/16《文汇报》。
14、《重审“谢晋模式”的合法性》2005年8月《济南大学学报》2005/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5/10期转载)
15、《\u003c白求恩大夫\u003e:带着镣铐的诗意舞蹈》2005年8月《当代电影》2005/4期。
16、《妥协与自律:由张骏祥的电影人格看左翼电影的世纪合法性》2005年8月《当代电影》2005/4期。(《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卷》2005/11期转载)
17、《良好的开端——关于新中国第一部电影\u003c桥\u003e》2005年8月《国际广播影视》2005/8期
《城市、电影与现代性:以孙瑜电影看多重吊诡下的早期上海电影》2005年8月《电影新作》05/4期。
18、《论上海电影的传统品格及其消长》2005年11月《电影艺术》2005/6期。
19、《走调的长恨歌》2005年11月《电影新作》2005/6期。
20、《自古诗人多乡愁》2006年3月《当代电影》2006/2期。
21、《\u003c武林外传\u003e:七十年代人的内存整理》2006年3/26《文汇报》。
22、《传记片的“何谓”、“为何”与“何为”》,《电影新作》2008年第2期。
23、《无戏怎成梅兰芳》,《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
24、《回归:中国大片的成熟之路》《电影新作》2009年第3期。
25、《逼近真实与疏离真实——论新世纪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悖反特征》,《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
26、《语境的力量:三类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境遇解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7、《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悖反》,《粤海风》2009年第6期。
著作
参与撰写《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8月出版。
专著《20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教材《影视文学写作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教学成就
指导的03本科班有5人次获国际短片奖项。
社会活动
曾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委员。
曾任上海电视台资深策划和撰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教学成就
社会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