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田鼠(学名:田鼠属 socialis),别称社会田鼠,是
仓鼠科、田鼠属动物。社田鼠个体小,尾短,后脚小,耳朵短,背毛浅灰棕色或淡黄褐色,毛基深灰,近毛端淡灰杏黄色,毛尖黑褐色。
社田鼠昼夜活动,善挖掘,对其
栖息地内的各种植物均不拒食,每年产仔至少3胎,每胎为2~9个,以5~6仔居多,栖息于海拔2480m以下的山地草原、灌丛草原及农田附近的草地,分布于
亚种、
欧洲、非洲部分地区。
社田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概述图来源: )
形态特征
社田鼠个体小,尾短,尾长不及体长1/3;后脚小,后脚长17(13~19)mm;耳朵短,耳长8(4~12)mm,稍露出于毛被之外。毛长而软。脚底有中等长度的密毛,但脚趾和脚垫上没有毛。后足垫5个。
社田鼠背毛浅灰棕色或淡黄褐色。毛基深灰,近毛端淡灰杏黄色,毛尖黑褐色。头顶毛色与背色同,两颊稍浅,淡杏黄色明显,耳背与头顶毛色相同。腹毛浅黄色,毛基铁灰色。尾二色,但极不明显,尾背面浅土黄色,底面淡黄,毛色反差极小,可以认为尾巴是同色。
社田鼠个体虽不大,但
颅骨却相对较大,颅全长26.4(25.0~28.3)mm。吻部短粗,鼻骨宽而扁平。眶间部宽,左右两侧眶上嵴明显,但却不在眶间愈合,眶间形成一个较宽的洼陷纵沟。颅室长约颅全长的50%,颅室宽也接近颅全长的50%。左右人字嵴隆起,向两侧延伸,矢状嵴不明显。枕髁不发达。顶间骨横长,纵短,上缘中央有尖突。门齿孔小。腭骨表面有两条纵沟。腭骨后缘有典型的骨桥。听泡极大,听泡长8.9(7.9~10.2)mm,听泡长约占颅全长1/3。听泡向两侧突伸,虽膨大,但表面却低平,向后可突伸至枕髁或超出顶髁,向两侧则至副枕外侧或超出其侧。听泡内壁有海绵状或蜂窝状的骨质,使膨大的听泡可以加固。大的听泡,向外隆突,使后头宽变大,后头宽14.0(12.9~14.9)mm,约占颧宽的90%左右。除台湾
耗子的后头宽也达颧宽的90%左右外,社田鼠是中国大陆后头宽较大的田鼠种类之一。
社田鼠第1上
臼齿上面的横齿环呈不等边的倒置三角形状,外侧的边短,内侧的边长。下面有4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内侧2个,外侧2个。此臼齿内、外侧各形成3个突角。个别的个体外侧第2个封闭三角形有后内角向内隆突。第2上臼齿前面的横齿环也呈倒置的三角形,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有2个。内侧有1个。外侧第2个三角形有后内角,有的个体此后内角甚大与
克氏田鼠颇相似。此臼齿外侧与内侧均具3个突角。第3上臼齿前面的横齿环也是倒置三角形状,下面有3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外侧有2个,比较小,内侧有1个,比较大。最下面有一个C字形的齿环,其上臂较长,下臂稍短,C字形的底部有一个向下突的底突,朝下突出。此
臼齿由于底部C字形齿环的开口朝内,因此内侧形成4个突角,外侧形成3个突角。从齿型,以及封闭三角形的宽度来看,仍属于
田鼠亚科亚属的齿型。第1下臼齿后横齿环的外臂短,内臂甚长,其上面有5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内侧有3个,外侧有2个。最上面的顶齿环呈跳棋子状。此臼齿内侧有5个突角,外侧有4个突角。第2下臼齿后横齿环的上面有4个交错排列的封闭三角形,内侧有2个,外侧有2个。此臼齿内侧有3个突角,外侧有3个突角。第3下
臼齿为3个摞置的横齿环。最上面横齿环外侧底边有一个显著的内陷角,使此上横齿环形成一个外下角。
栖息环境
社田鼠栖息于海拔2480m以下的山地草原、灌丛草原及农田附近的草地,喜选择潮湿、近水源附近的草丛作为栖息位点。
生活习性
社田鼠昼夜活动,但主要在夜间出洞,白天离洞不远,善挖掘。山地多在丛生
禾本科杂草和
半灌木的向阳缓坡上筑洞;平原及山前丘陵的社田鼠多选在地势低洼处和下冲沟的两侧筑洞。
社田鼠洞穴呈集群分布,地下洞道结构复杂,分为夏季型和冬季型。夏季型洞道一般距地面较浅,易被牲畜踩踏而塌陷。每个洞群洞口颇多,洞口难以准确判定。洞道分支较多,一般有3~7个分支,以4~5个分支者居多。鼠巢为半球形,巢内多为草叶,距地面垂直深度约为20~25cm,洞口外积土明显。每一洞群洞口少则十余个,多者可达五十多个,占地面积10~50m。冬季的洞道多分布在草丛中,地表较坚硬。洞口与洞道直径相差不大,洞道倾斜直通鼠巢。鼠巢一般较深,距地面垂直深度约为29~37cm。鼠巢内没有明显仓库和厕所之分。洞内多栖息一雌一
雄性成体,或者雄体多而雌体少。
社田鼠对其
栖息地内的各种植物均不拒食,但主要取食禾本草类和
蒿属植物的嫩芽。冬季以贮藏于洞内的干草和植物种子为食。
分布范围
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
繁殖方式
社田鼠全年繁殖期达6个月之久,每年产仔至少3胎,每胎为2~9个,以5~6仔居多。
社田鼠3月中旬进入发情交配期,4月中旬,雄鼠与雌鼠均进入繁殖盛期,雄鼠的
睾丸下降率为70%,雌鼠的繁殖指数为2.14,均为全年最高值。此间参加繁殖的均是越冬鼠。5月的繁殖力指标有所回落,6月是第2个高峰。7月又有所回落,8月除了越冬鼠还可参加繁殖外,当年早春出生的鼠也可参加繁殖,故又出现当年的第3个高峰。8月份雄鼠的睾丸下降率为68.75%,雌鼠的繁殖指数为1.91,仅次于4月的繁殖力。9月又开始回落,10月进入繁殖休止期。
亚种分化
(资料来源:)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该种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波动不大,一般在夏天潮湿或冬天温暖时达峰值,数量发展也趋于稳定。由于其广泛分布和种群数量众多,该种无主要面临的威胁。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