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中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2014年和2018年两届共评出特等奖4项,一等奖98项,二等奖767项,这些优秀教学成果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起源发展
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源于1994年3月国务院第151号令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根据这一条例,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了四年一届的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1月,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组织了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这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
评审规则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参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评选
2014年度因是首次评选,高校、基础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数十年积累的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成果一同参与评审。
如始于70年代的北京“马芯兰数学教学法”和南通市李吉林的“情境教育”
始于80年代的江苏常州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和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的“成功教育”
始于90年代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的“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和浙江省的“童声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成果。
历届获奖
2014年度
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申报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北京市十一学校申报的《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吕景泉等申报的《开发技能赛项与教学资源 推进高职机电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复旦大学汪玲等申报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南京大学陈骏等申报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5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8年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已经过异议处理,共计13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22年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已经公示并完成异议处理,共计1998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目录
概述
起源发展
评审规则
评选
历届获奖
2014年度
2018年度
2022年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