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璧联珠——乐在轩藏清代楹联》是由郭继生和石慢合编的作品,ISBN编号分别为10位[962710163X]和13位。该作品由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12月1日出版,定价为人民币565元。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楹帖、联语,是
中原地区特有的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
视觉艺术。联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这些时期的联语佳句深受人们的喜爱。早期的楹联多用于
春节时贴在门柱上,而随着时代变迁,它们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性文字,被刻在建筑上,增加了景观的情趣。到了明朝末期和
清代初期,人们开始流行将楹联书写在纸上,经过装裱后再悬挂于室内,形成了清代特有的艺术形式。
作者之一的郭继生教授的父亲是一位热爱书画和收集楹联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作者自幼便对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曾多次更换家中悬挂的名家楹联,其中有一副
郑板桥的行书六言联和一副
何焯的楷书八言联,分别挂在不同的房间。作者的父亲去世后,他对楹联的热情并未减弱,反而在过去二十年中不断扩充了自己的收藏。
1983年,应屈志仁先生的提议,作者将其父亲所收集的《乐在轩藏联》借予
波士顿美术馆用作研究资料。2000年初,这批藏品又被转借给
马里兰大学博物馆。在此期间,郭继生教授提出了将作者父亲的藏品与其后来增加的部分一同展出的想法,并命名为《合璧联珠——乐在轩藏清代楹联》。他还计划出版一本英文图录,并邀请学者撰写相关文章。考虑到国际交流的需求,作者认为图录应该包含中英文两种版本。这一想法得到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林业强的支持,并决定由文物馆主办展览并负责图录的出版工作。
《合璧联珠——乐在轩藏清代楹联》的图录由郭继生教授撰写前言,并邀请石慢教授、艾良诺教授和
莫家良教授等学者撰写专业文章。此外,目录的编写工作由郭继生教授和石慢教授指导下的来自
加利福尼亚州、
马里兰州以及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