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恋
李谷一演唱的歌曲
《乡恋》是李谷一演唱,马靖华填词,张丕基谱曲、编曲的歌曲,也是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发行于1979年,收录于专辑《乡恋-李谷一影视歌曲》中。
1980年2月,《乡恋》入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1983年,李谷一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乡恋》。2008年《乡恋》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勋章
改革开放初期,《乡恋》是备受争议的一首歌。随着思想的解放,最终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成为改革开放的信号弹。
创作背景
《乡恋》定稿之前,有一个初始稿叫《思乡曲》。《思乡曲》是按照传统的写法写的,适逢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和意识相比解放了,文艺创作不应该总沿着过去的老路走下去,应该创新,《乡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979年12月21日,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录制插曲。导演马靖华感觉插曲不理想,要求词曲都推翻重写。第二天,作曲家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就送来了马靖华连夜写好的歌词。
这一稿歌词中,歌名改成了《乡恋》。歌词的内容讲述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离开家乡归,踏上漫漫和亲路时,家乡的山山水水幻化成心目中的亲人,于是就有了歌词的画面,一下子激发了作曲家张丕基的灵感,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旋律的创作。
歌曲歌词
你的身影
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
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
你的一片深情
昨天虽已消逝
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
你的一片深情
我的情爱
我的美梦
永远留在
你的怀中
明天就要来临
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
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明天就要来临
却难得和你相逢
只有风儿
送去我的深情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发行信息
获得荣誉
歌曲鉴赏
《乡恋》并非一首歌那么简单,它是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内的一颗"信号弹"。它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的模式,告别千人一面,千曲一调。有尝试,就有碰撞,甚至是论战,进而"刮风下雨"。(深圳新闻网评)
《乡恋》这首歌李谷一并没有用"气声唱法",而是用了"半声",或称为"轻声唱法"。群众对《乡恋》面世后的批判针对的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种新的演唱方式、新的文艺形式。因为《乡恋》从节奏的变化、歌词的人性化、旋律的温情、演唱的甜美上来看,现代元素比其他歌曲更多一些。(深圳新闻网评)
《乡恋》柔美婉转,使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歌坛为之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扉,让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旋律深沉舒缓,歌词细腻感人,歌曲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深圳新闻网评)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李谷一用圆润清亮的嗓音唱响一曲《乡恋》,让观众如沐春风。这也成为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一幕。(文汇网评)
姜昆曾在2009年春晚,用相声回忆了1983年首届春晚的盛况。那一年春晚李谷一共演唱了8首歌曲,《乡恋》便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文汇网评)
歌曲争议
《乡恋》是1979年热播电视片的主题曲,使用气声演唱,且旋律缓慢,让观众耳目一新,却也因此饱受“靡靡之音”的争议,很长时间都没能登上主流平台。
《乡恋》的公开亮相是1983年的春节晚会,晚会的节目排好之后,演员先上台演,观众就根据现场的演员,打进电话点唱。演员都坐在观众席里,镜头中观众看到李谷一,观众打电话点李谷一。当大家都纳闷为什么《乡恋》还没有唱,点《乡恋》的电话一下子就多了。当时的导演没有权利去解禁这首歌曲。导演看到当时的广电部老部长吴冷西在现场,于是就叫场记将小纸条递给吴冷西,内容是打电话进来都是点播《乡恋》的。纸条送了五次,吴冷西坐不住了,把眼镜拿下来,擦擦再戴上,大冬天紧张的流汗,快步走到导演身边,说:“播!”
导演立刻让音乐编辑去准备《乡恋》的伴奏带,因为禁歌的原因没有带子。一个做技术骑车回家将《乡恋》伴奏带取来。1983年,李谷一的《乡恋》在一片点播声中,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晚会播出后,观众来信特别多,信里把这台晚会叫做“人民自己的”,这是最高的奖赏了。李谷一在当天成了“点播之王”,一人唱了7首歌,也成了无人能打破的春晚记录。
《乡恋》背后包含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风与人民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代表着春晚对时代潮流与百姓情感的追寻与贴近。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歌曲歌词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发行信息
获得荣誉
歌曲鉴赏
歌曲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