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1932年9月-2021年9月15日),男,浙江宁波人,生于
上海市。
四川大学考古学教授(离休)。历任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教研室主任、四川大学
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副主编等职,现为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应邀赴
伯尔尼国立博物馆、中国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国
香港中文大学、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等处讲学。曾获
四川省重大
科技成果奖、四川省重大科技
三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
二等奖。
1.我对学生的要求有三方面:识、才、学。
冯汉骥先生曾对我说,学问有两种境界,一种是晓得一个问题该怎么去查书、哪里去找资料来解答,也就是知道解答问题的路径;还有一种是融化在研究者的血液中,下意识就能够反应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2.
考古学现在已经不冷了,在
四川大学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想转来学这门课程。考古绝不只是埋头做研究,每一次田野调查、遗迹发掘都像探险一样,而一旦有所收获,又能通过眼前的古物与古代的人、事相连接,乐趣很多。
3.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考古学工作者,白天要能在田野摸爬滚打,沾一身泥巴,要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会抽烟会喝酒,和当地人称兄道弟,具备很强的交际能力。而到了晚上,要能挑灯夜战,读书、写文章,做记录,把白天得到的东西转为知识,这是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同时,知识面要宽,天文地理都要有所涉猎,从多维视野去进行考古研究。
4.以
四川盆地为中心,北跨陕南盆地,东到
江汉平原西侧,南到
云贵高原北缘,这是
三星堆遗址典型器物所辐射到的区域,构成了一个巴蜀文化区。我们发现文化区里的好多图像都有承袭性。巴蜀文化区的研究,说明
成都平原是
长江上游古代文化中心,应在中华文明起源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星堆文化的发现突破了这一点,推上去还有史前的宝墩文化,后面还有巴蜀文化,它们一脉相承。
曾出版《四川名塔》(1986年出版)、《巴蜀文化新探》(1995年出版)、《巴蜀考古论集》(2004年出版)、《清江深居集》《童心求真集:林向考古文物选集》等著作,刊出其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