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惠会馆始建于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由广东潮阳、
惠来县的船商在
上海市城北地区建立。历经多次迁移和重建,最终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6.5万两白银的资金,在大关南(现中山南路)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
潮惠会馆最初成立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位于上海市城北。随着历史的发展,
会馆在
咸丰、
同治年间经历了数次搬迁,最终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选址于大关南(现今的中山南路)并进行了重大的重建工程。然而,不幸的是,这座建筑在民国26年(1937年)的
淞沪会战战争中遭到破坏。
重建后的潮惠会馆拥有丰富的建筑元素,包括正殿祭祀天后,后殿则供奉
关羽等众神。此外,会馆还设有戏台、五层更楼和大型走马楼。内部装饰方面,会馆内的砖雕作品如“八骏图”和“凤戏牡丹”,以及木雕作品“百鸟朝凤”均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生动的造型。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研究当时的雕刻技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潮惠会馆在其运营期间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会馆曾设立了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即《致馈本帮科第仕宦贺赆章程》,详细规定了会馆向新科文武状元、二至七品官员以及上海籍
举人、
进士、翰林等赴京考试或任职人员赠送礼金的具体金额。这一举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也显示了会馆在地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