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荣
四平调大师
拜金荣(1931-2011),女,汉族河南省博爱人,四平调大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四平调代表性传承人。
拜金荣12岁拜张明华为师学唱评戏、京剧河南坠子,14岁入班演唱,1950年加入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兼工生、丑、彩旦。1979年,她因主演《小包公》一炮走红。1981年,她被选为商丘市政协委员,1982年被吸收为河南省剧协会员,同年任商丘市剧协主席,1985年任剧团名誉团长,退休后仍担任剧团艺术顾问。2011年2月28日8时,拜金荣因复发脑血栓逝世,享年80岁。
拜金荣的嗓音浑厚嘹亮,演唱风格激越豪放、说唱自如、顿挫有序、收放得当、刚柔相济,表演纯朴自然、形象生动,代表作品有《小包公》《打面缸》《挑女婿》《审命》《三不愿意》等,弟子有拜小荣(邵凤荣)、宋小英、黄丽等。
人物生平
1931年,拜金荣出生于博爱县。因家庭条件落后,父母想让她当童养媳,拜金荣便从家中逃出来四处流浪。她晚上睡在戏院里上,白天在一旁听演出,由此喜欢上了戏曲。为了拜师学艺,她主动为师父倒茶,跪下来给师父磕头喊“爸爸”,师傅只好收她为徒。12岁时,拜金荣拜张明华为师,学唱河南坠子,在14岁入班演唱。1950年,19岁的拜金荣来到商丘市,加入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兼工生、丑、彩旦。1954至1962年间,拜金荣参演了《拾玉镯》《打面缸》《小包公》等多部传统戏曲。
1979年,戏曲恢复演出,四平调剧团重新排演了《小包公》等多部传统戏曲,由拜金荣主演的传统移植剧《小包公》倍受观众欢迎。该剧讲述了年少的包拯中举得官的故事:早年丧母的小包拯在家中受到尖酸刻薄的二嫂虐待,在善良贤惠的大嫂的关怀鼓励下,小包拯发奋读书,求取上进,不顾二嫂的讥讽和暗害,与家人包兴经过一路坎坷来到首都汴京。经忠良举荐,铜殿再试包拯中举,被任为定远县知县。包拯衣锦还乡,痛斥二嫂,接大嫂一同上任。1979年,四平调剧团携《小包公》赴省会演出,轰动省城。1980年,《小包公》一剧被河南省电视台录像并在省内外多次播放。1984年,该剧又被中央广播电台灌制唱片,并于1985年由中国图片社拍制成连环画册。《小包公》成为四平调的标志性剧目,拜金荣也因此得到广大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认同,成为在中国大陆最有影响力的四平调演员之一,并且掀起了“女净学唱拜金荣”的热潮。
1981年,拜金荣被选为商丘市政协委员,1982年被吸收为河南省剧协会员,同年任商丘市剧协主席,1985年任剧团名誉团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剧团发展困难,缺少演员和演出机会,拜金荣想把剧团重新振作起来,为保护传承发扬商丘四平调尽一份力,退休后仍担任剧团艺术顾问。2002年,商丘市文化局新任领导更换四平调剧团领导成员,指令青年演员付美任副团长主持工作,四平调剧团才有新的转机,拜金荣作为当时表演的总指挥,几乎次次都要亲临排练场地。2010年后,拜金荣重新开始收徒弟,亲自教他们唱四平调,直到七十多岁仍坚持上台唱戏。
2011年2月28日8时,拜金荣因复发脑血栓逝世,享年80岁。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拜金荣的嗓音浑厚嘹亮,演唱风格激越豪放、说唱自如、顿挫有序、收放得当、刚柔相济、旋律清新,表演纯朴自然,形象生动。(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评)
拜金荣把小包公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是四平调剧种的经典之作。她以其特有的宽厚明亮的声音和泼辣逼真的表演技艺,成功地塑造了包拯幼年的艺术形象,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河南移动戏曲频道 评)
拜金荣的表演不拘一格,朴实自然,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做为四平调的又一代学习楷模,她全面继承了腰鼓艺术和四平调的声腔技巧,广泛吸收坠琴、京、豫、评剧等音乐元素,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发展,丰富了四平调唱腔艺术的表现力。她主演的《小包公》以史无前例的演出效果和久唱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为四平调树立了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为四平调剧种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河南大学于露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