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乡境内的“大古堆屯”,形成于
清代初期。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后,清廷将
云南省降卒发配到此地建屯戍边,因聚落中间有个大土包,故名。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建“拉哈岗”驿站时,为站丁居住区,隶属布特哈总管统辖。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划归东布特哈总管管辖,1910年(清
宣统二年)改隶讷河直隶厅。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讷
河县第三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拉哈站区,后改设新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底设置第七区,1955年5月改为
解放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分设新安、国荣、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太和、中合5个乡。1958年9月,将5个乡合并成立红太阳人民公社,翌年3月改称太和公社。1961年6月,将东部地区划出设置长发公社。1984年4月,将太和公社改为太和乡。
太和乡全境为
嫩江市、
讷谟尔河汇流的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草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半农半牧乡。全乡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6万亩,草原20万亩。境内盛产大豆、小麦、水稻、马铃薯,是
讷河市马铃薯种薯基地之一。江河泡泽盛产鲫、鲤、
鲇形目等。乡办工业有砖厂、农机修配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1521万元。全乡共辖繁强、富强、新安、解放、
灯塔市、仁和、良种场、黎明、兴农、前程、红光、太和、旭光等13个村,其中解放村为
朝鲜族聚居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8万人,其中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乡政府驻地新安村。境内兴农村的“大古堆墓葬”,据出土文物认定为新石器晚期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