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神庙
1940年建立的寺庙
建国神庙建于满洲国首都新京满洲国皇宫内,是用于祭奠为满洲建国而捐躯的人士的国家寺庙。该建筑于1940年春天开始兴建,在1945年满洲国解体时混乱中焚毁。伪满洲国建国神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修建的伪满洲国的“太庙”,建于当时的“帝宫”(即现在的宽城区光复北路5号伪满皇宫博物院旧址)之内。建国神庙的建筑风格和当时的“首都”新京类似,为白木日本式庙宇,由南向北分为拜殿、祭祀殿、本殿三个部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从日本请回的“天照大神”就供奉在这里。
历史事件
引言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东北地区彻底殖民地化,又开始考虑新的花招——在日本军部里酝酿在新京建立“建国神庙”,供奉日本“天照大神”,作为吞并我国东北归为日本版图的一个标志。亲历此事的溥仪曾回忆了这段日本人从旁敲侧击到直言相逼的经历——作为满洲国的“皇帝”,他必须亲去日本迎请“天照大神”。在向自己的祖宗灵位预先拜祭了一番后,于1940年春夏之交(5月),溥仪第二次动身去日本,专程迎接“天照大神”,从昭和天皇的手里“请”来了不过是装盛在一只长方形木匣里的象征“天照大神”的三件“宝物”。回到新京后,便在“帝宫”之东,在每一片瓦当和滴水上都刻着“一德一心”的同德殿东南侧,按照日本的营建制度,修起了这座“建国神庙”,供“皇帝”祭祀“天照大神”之用。庙内专门供奉“天照大神”,并把其作为“建国神”,表示满洲的开始不是起源于清始祖,而是和日本一样,始于“天照大神”,并专门成立了“祭祀府”,司祭祀事宜。为纪念这件“满洲国大事”,还专门制作了满洲国之建国神庙创建纪念章。从此,上到满洲“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在生活中就多了一件大事。当月在沈阳市建立建国神庙。关东军规定,每初一、十五必由溥仪带头,连同关东军司令官和"满洲国"官员们前去祭祀。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各地都按规定建起这种神庙,必须按时祭祀,违者按"不敬处罚法"加以惩治。这是日本对东北各地进一步加强奴化教育的体现。
事件
1940年夏天,在东北大众的唾骂声中,溥仪发布了他生涯六个诏书中的第三个诏书,即由“国务院总务厅”嘱托一位叫佐藤知恭的日本汉学专家拟写的《国本奠定诏书》。诏书上说:“自建国以来……莫不皆赖天照大神之,天皇皇帝保佑。……”,“天照大神”最终被定为“满洲国”的“国神”。学生、士兵都必须把此诏书背诵如流,背不下来或背错的要受到批手板等惩罚。这不但是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奴化教育的宣传材料,也是用以镇压百姓反抗的最高司法依据。同时又颁布了《建国神庙、建国忠灵庙祭祠令》。在随后的《建国十周年诏书》里,把日满关系由“盟邦”改为“亲邦”。
可悲的结局
可悲的是,“天照大神”既没能保护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关东的天长日久统治,也没能保佑溥仪这个皇帝。“请”回“天照大神”仅4年后,1945年8月11日晚9时,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4天前,溥仪悄悄地逃离了“帝宫”,据他自述:“汽车开出了帝宫,我回看了一眼,在建国神庙的上空,升起了一股火苗,日本人已放火把神庙烧了。”
以史鉴今
建国神庙灰飞烟灭,这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证也成为一片废墟。
今天,在“以史鉴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修旧如旧”的原则下,重新修复的包括建国神庙遗址在内的满洲国皇宫八处景点已于2002年向游人开放,神形俱灭的建国神庙在消失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其遗址重又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地区的例证,它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珍惜今天。
参考资料
建国神庙.携程.2023-11-15
“建国神庙”.伪满皇宫博物院.2023-11-15
目录
概述
历史事件
引言
事件
可悲的结局
以史鉴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