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境花园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真境花园》(波斯语:گلستان,Golestān)是波斯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是波斯语散文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书成书于公元1258年,是中世纪著名波斯诗人萨迪·设拉兹的两大主要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书籍。《真境花园》在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许多句子在西方世界中仍然被引用。
《真境花园》是一部诗歌和故事的集合,就像一个花园是一朵朵花的集合。这部作品以精简的情节、精确的语言和心理深度,创造了一种“思想诗”,简洁如数学公式。书中探讨了人类面临的各种主要问题,同时具有乐观和微妙的讽刺色彩。书中包含了许多对统治者的建议,因此它可以被视为“镜子为王”的一种类型。然而,正如Eastwick在作品介绍中所述,波斯语中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萨迪·设拉兹的每个字都有七十二种含义。”
故事既具有娱乐价值和实用和道德层面,也常关注德尔维什的行为,据说包含了苏非主义教义。
图书简介
《真境花园》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故事体教材之一,波斯语原作名为《古丽司汤》,又译《蔷薇园》或《玫瑰园》。波斯语原意为“花园”,是取“涉足花园,驰目骋怀,园中一草一木,皆足怡心养性之义。”中文翻译者将原作者之意概括为:“鲜花满园足奇,六日香退色亦萎,试来吾国择一朵,芬芳不随四时移。”遂将此书名直译为《花园》后改为《真境花园》。
作者简介
萨迪·穆斯利哈(Sadi,1213—1291) 13世纪阿拉伯著名穆斯林诗人、苏菲主义学者。一译“萨阿迪”。全名穆什莱菲丁·穆斯赖哈·萨迪。出生于波斯设拉子。其父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传教士。他早年在设拉子求学,14岁时丧父,家境贫困。后经人相助,到巴格达著名的尼采米亚大学学习伊斯兰教义和文学。学习期间,便能用波斯文、阿拉伯语写作,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因不堪忍受学校严格的宗教制度束缚,中途辍学,离开巴格达。
他背井离乡,开始长达30多年的苏菲巡游苦行生活。他的足迹西至埃及马格里布埃塞俄比亚(今埃塞俄比亚),东至伊拉克、巴尔赫、印度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他沿街行乞,聚众讲道,宣传苏菲主义。萨迪·设拉兹曾15次徒步朝勤麦加克尔白,访问过阿塞拜疆的贝拉庸、大不里士,并向蒙古的阿巴喀汗进谏。在北非曾被十字军俘虏,送往的黎波里要塞充当苦役。他重返故乡设拉子时已进入中年,隐居乡里,潜心著述。
萨迪作品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抒情诗、鲁拜诗和颂诗等,都收入他的《全集》中。他的抒情诗约600多首,作品通过对花乌、山水、美女、静夜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他的诗结构严密,语言凝炼、流畅,韵律抑扬有致,是波斯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蔽。萨迪·设拉兹的成名之作是《果园》和《蔷蔽园》。
《果园》完成于1257年,是一部阐扬伊斯兰教哲理和道德准则的叙事长诗,包括仟悔、感恩、礼拜、正义、行善、教养、知足、谦逊、爱情等篇章和一篇很长的序诗。每章由一些生动的小故事组成,穿插以诗人的见解。每个故事大多以诗人在流浪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题材,描写了帝王、贤哲、穆斯林、苏菲派苦行者等的不同生活和市民社会的风俗习惯。
蔷薇园》于1258年用韵体散文写成,内有故事和个人的奇闻轶事,正文中穿插点缀着各式短诗,引用了大量民间格言、警句、幽默小品等,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黑暗,歌颂了人类的善与美。他以凝炼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道德信条和行为规范,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和炽热的宗教情感。萨迪·设拉兹的作品语言风格几百年来一直是波斯文学的典范。他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受到读者的赞誉。《蔷薇园》有两种汉译本,译名为《真境花园》。
作品特点
《真境花园》是根据波斯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形式,由诗体与散文体综合写成,共章和一个序言。前面七章都是以若干生动有趣的故事组成,并以哲理的或格言式的短诗作为结束,起到画龙点睛之用。第八章是最先写成的,主要由一些格言、谚语组成,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此节题材多样,有的富于幻想,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讽刺谴责。《真境花园》的基本思想特点是作者突出表现了穆斯林大众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作品主持正义,揭示伊斯兰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品影响
《真境花园》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广泛阅读的书之一,从创作时期到现在,它因其“无与伦比的简洁”而备受赞赏,被视为简洁优雅的波斯散文的精髓。波斯语长期以来一直是从孟加拉到君士坦丁堡的文学语言,而《真境花园》在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是众所周知和研究的对象。如同莎士比亚英语中一样,《真境花园》中的谚语和格言在波斯语国家的各种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并且在对话中仍然流传着。正如约翰·马尔科姆爵士在1828年的《波斯素描》中所写的那样,萨迪·设拉兹的故事和格言“为所有人所知,从国王到农民”。
《真境花园》对波斯文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让·德·拉·封丹的《莫卧儿人的梦》就是基于《真境花园》第二章第16个故事。伏尔泰熟悉萨迪的作品,并以他的名义写了《扎迪格》的序言。他提到了《真境花园》的法文译本,并自己翻译了一些诗句,无论是从原著还是从一些拉丁文或荷兰文的译本。威廉·琼斯建议波斯语学生选择《真境花园》中的一章作为他们学习波斯语的第一练习。因此,这本书的选段成为了英属印度的威廉堡学院和英国海利伯里学院的官员的入门读物。
在美国,拉尔夫·爱默生致力于萨迪·设拉兹,为格拉德温的翻译写了序言,写道:“萨迪展示了永恒的情景和事件。他在狭窄的画布上为命运的极端、动机的游戏、道德的教训和伟大人物的肖像留下了空间。他提供了许多流传在我们口中的故事和谚语的原型,并被我们归因于近期的作家。” 亨利·梭罗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畔的一周》和《瓦尔登湖》中引用了这本书中的内容。
此书问世700多年来,以它的崇高精神境界,美学价值和所塑造的中世纪各个阶层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宗教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各国人民都喜爱的不朽之作。对各族穆斯林在道义上的阐扬精神上的陶冶,哲理上的辨析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卡伊赫斯鲁·沙普尔吉·索拉比的1940年作品《真境花园》——钢琴夜曲就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他还为声乐和钢琴谱写了其中三首诗歌(法国翻译自弗朗茨·图桑)。
参考资料
..2023-12-24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特点
作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