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玢玲
汪玢玲
汪玢玲(1924-)女,满族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笔名冰凌。辽宁北镇人。
个人简介
汪玢玲,1946年毕业干东北大学中文系。1953年从师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生班,此后专攻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兼任国家开放大学民间文学教授,东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著作
专著作品
《蒲松龄与民间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民间文学概论》(合著,中央电大出版社,获北方十五省民间文学评委会一等奖
《中国婚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俚韵惊尘:〈三言〉与民俗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虎文化》(中华书局)等。
编著作品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中国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中国民俗大典·吉林卷》
《吉林省志·民俗卷》
《长春市志·民俗方言志》
个人论文
《试论长白山区人参的传说》
《中国虎文化探源》
《萨满教的本质及其学术价值》
人物评价
汪玢玲教授是我国民间文学界前辈,自1953年师从我国著名民间文学研究家钟敬文教授,就一下子扎进民间文学的广阔天地,她象一头垦荒的牛,在民间文学的土地上乐此不疲的辛勤地耕耘着,半个多世纪 里,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成果丰厚。汪老对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不盲从,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勤于实践,敢为人先,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有着独到建树。
重视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化的关系
她从典型作家着手,进行理论研究,撰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蒲松龄与民间文学》等著作,考证出蒲松龄《耳中人》来自民间故事多至160余篇,近期出版的《鬼狐风情》,深入地对鬼文化和狐文化进行研究。在地区文化上最早参加田野作业,多次到长白山踏查,对东北三宝:人参、紫貂乌拉草的民俗研究,对狩猎文化中虎、鹿的研究,对原始文化萨满教都有比较深入的探究。在大量的研究中,纵深明彻地说明了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乳娘。
善于综合运用知识
她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文艺学、民族学、生物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立体地、综合性地研究了虎文化,出版了《中国虎文化研究》一书,填补了虎文化研究的空白,被认为是“虎文化学”的开创性著作。
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在《中国婚姻史》著作中,以路易斯·摩尔根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氏族、家庭、婚姻形态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婚姻形态的发展、变革、寻找其经济制度,文化政治因素,总结了几千年中国历代婚姻演变的规律,揭露宗法制度酿成封建婚姻,是制造男尊女卑思想的总根源。敏锐地提出:只有坚定地、不停顿地肃清源于封建宗法制、传统观念影响下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才能真正取得现实社会中的男女地位的平等。这部历史性专著里破天荒地写进了历史上各民族婚俗,从女性立场沥血书写的妇女生活史,视角新颖独特,被专家学者誉为“近百年来研究中国婚姻史最出色的著作”。她在深入研究中提出:中国较早就有“情人节”。在每年的“七月七”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就体现出“情人节”的思想。
勇于开拓,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全国解放初期的一段时间内,民俗学被贬为“资产阶级伪科学”,成为学术研究的禁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汪玢玲第一个打破禁区,写了《民俗运动的性质和它的历史作用》一文纪念五四运动(发表在《民间文学》1979年5月号)。正确评价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民俗学活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应正确的对待历史,予以继承。为民俗学复兴和20世纪80年代新发生的文化寻根热浪的兴起,发挥了打开坚冰、鸣锣开道的先锋作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学术著作
专著作品
编著作品
个人论文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