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晚唐时期词人
李珣,生卒年均不详,晚唐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
李珣的作品《南乡子》系列主要描绘了隐逸和风土人情,其中17首被收录在《花间集》和《尊前集》中。这些词作记录了他在后蜀灭亡后的生活经历,从成都市到三峡,再到巴楚、永州市广东省。他的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土的热爱,同时也隐藏着对亡国的悲愤和不平。李珣在《花间集》和《尊前集》中的作品风格和主题各异,表明赵崇祚在辑录时所看到的作品是他从湖南省进入广东后不久创作的。李珣曾从梓州迁至成都,并在前蜀灭亡后游历多地,最终定居广东。他的作品《琼瑶集》是后人辑录的。
李珣的《海药本草》是专门研究外来药的专著,收载了128种药物,其中16种药物首次在本草中正式记载。该书详细记载了药物的产地、生态形状、性能、用途和真伪优劣,还介绍了鉴别方法和多种药物用法。李珣现存的54首词中,包括多种词调,涵盖多个主题,其中描写男女闺情的作品最多。
人物生平
关于李询的生卒年,学术界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他生于855年,卒于930年;二是认为他生于880年之后;三是认为他约生于896年。然而,根据史料记载和逻辑推理,这些观点都存在问题。首先,如果李询生于855年左右,那么他的妹妹舜弦就可能生于860年左右。但根据《十国春秋》记载,舜弦在王衍继位时已经是58岁左右的老妇人,这与常理不符。其次,如果李询生于855年左右,他应该在王建时期受到器重,但相关史料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因此,李询的出生时间应该相应地往后推。综合以上分析,李询的生卒年应该是在9世纪末到10世纪初之间,具体时间需要进一步考证。
李询的“南乡子”系列词作主要表达隐逸和风土人情,其中十七首词被收录在《花间集》和《尊前集》中。这些词作描绘了李询在后蜀灭亡后的生活经历,从成都市到三峡,再到巴楚、永州市之地,最后到达广东省。这些词作中表达了李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土的热爱,同时也隐藏着对亡国的悲愤和不平。在广东之地,李询有了一位歌妓身份的伴侣,这也许是他选择到达广东的原因。
李珣在《花间集》和《尊前集》中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这表明赵崇祚在辑录《花间集》时所看到的李珣作品是他从湖南省进入广东后不久创作的。在《花间集》中,李珣的词作多描述由成都入湖南的旅途,而较少提及广东的风物景致。相比之下,《尊前集》中的李珣词作主要表达他在广东省的隐逸生活和心境。特别是“渔父”三首词,展现出淡泊名利、逍遥世外的情感。此外,从他在广东的词作以及友人的遗忘来看,李珣的卒年应在宋朝建立之初(约公元970年),这表明他的创作时期正值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总的来说,李珣是一位波斯裔四川人,约在公元890年至960年间活动,他从梓州迁至成都市,并在前蜀灭亡后游历多地,最终定居广东。他的作品《琼瑶集》是后人辑录的。
主要作品
医学著作
李珣的《海药本草》是继唐朝郑虔《胡本草》之后,专门研究外来药的专著。该书收载128种药物,大部分来自国外,少部分来自我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全书分六部,玉石、草、木、兽、虫鱼和果,每部载有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16种药物首次在本草中正式记载,这16种药物包括潭门砗磲、金线矾等。李珣在编写这部著作时,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外商、医生和药工中获取。
《海药本草》详细记载了药物的产地、生态形状、性能、用途和真伪优劣。外国产药物多达96种,也有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物。药物形态也有详细描述,并介绍了鉴别方法。每味药的气味、功用及主治也全面记载,还补充了之前本草中简略的药物资料。李珣还注明了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李珣在每味药的功用主治后常附有偏方。这些偏方除单方外,亦有一些复方和成方的记载,在药物用法上亦多种多样,有汁饮、洗浴、淋蘸、贴敷、含化、酒服、蒸煮、烧炼等。
诗词著作
李珣现存的54首词中,《花间集》录有37首,《尊前集》录有18首,但有一首《西溪子》在两集中重复收录。他的词调丰富多样,包括《渔父》《南乡子》《西溪子》《女冠子》《中兴乐》《酒泉子》《浣溪沙》《巫山一段云》《菩萨蛮》《渔歌子》《望远行》《河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临江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15种。此外,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还记载了李珣用5种词调创作的另外5首词作。在《花间集》中,李珣的37首作品涵盖了多个主题。其中,描写男女闺情的作品最多,有21首,如《望远行》、《菩萨蛮》等。其次,是描写隐逸生活的作品,有4首,如《渔歌子》。怀古类的作品占2首,如《巫山一段云》。此外,还有10首描写乡土风情的作品,如《南乡子》。
创作特色
五代十国小词中,李珣的创作主题多以男女情思为主,与乱世的背景相结合,作品情感丰富多样。与其他词人相比,李珣在描写女性时更加有分寸,视角更平等单纯,不涉及过多的颓废和色情。他的“男女闺情”作品主要表现爱的苦恼、闲的情思,以及男女之间的思念和情爱追忆。李珣在创作此类作品时,注重情景交融、相互对照、烘托的创作手法,使情感审美特质更加深层次、有余味。他的“男女闺情”作品与其他词人相似题材的作品相比,更加简单清晰,脂粉气较淡,审美视点正常、不颓废、不扭曲。这种写作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趣味,区别于多数同代作品的“绚烂”“暖昧”,具有单纯性、隽永和余味悠悠的审美韵味。李珣在创作男女闺情这一题材时,无论是代言还是直接倾述,都少了蒙昧,多了单纯;少了艳情,多了真情。他真实地抒发情感,寄托了自己独有的蕴藉。
李珣的“怀古词”同样值得称道,其作品将个人体悟与时代、社会纷乱紧密结合,展现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认知。在《巫山一段云》中,他以三峡风光和神女故事为题材,抒发离情别恨,巧妙地将家国离乱的苦闷融入男女之间的分离之苦,将个人与时代流离失所的苦闷化为深切的叹息。
李珣的《南乡子》系列词作以其对客观景色的细腻描绘和真实再现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南方独特的自然风貌。这些小词以其清丽明快的风格,与《花间集》中的其他风土词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如此,在李珣的《南乡子》中,还有表现思乡之情和向往避世、投身山水间的作品,这些词作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评价
陆游在《花间集跋》中批评花间词人过于流连声色,忽视现实生活,其反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一针见血。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认为,花间词人过于雕琢辞藻,缺乏意境创造,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一股浊流,影响了后来的常州词派。然而,也有一些评论家对花间词派持较为公允、客观的态度。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称赞李珣的词有清疏之笔,下开北宋人体格,认为其词质朴自然,对后来的南宋词人吴文英有一定影响。同时,况周颐也指出了李珣词作“以清胜”、“以质胜”的特点,并认为其风格雅致。在《餐樱庑词话》中,况周颐将李珣与高观国相比,认为两者用意略同,但李珣的风格更为雅致。在《蕙风词话》中,况周颐特别提到李珣《临江仙》中的一句,认为其描写生动传神,极尽形容之妙。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对李珣的评价颇高,认为他擅长写小词,题材广泛,风格朴素。他的作品如《巫山一片云》写行旅的愁思,是花间词中的别调。而《南乡子》描绘南国风光和劳动妇女的生活情趣,具有南梁汉乐府的清新风味,与一般花间词浓艳之作不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医学著作
诗词著作
创作特色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