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梁赵村,
平遥县中都乡辖村,距平遥古城西南方向7.5公里,位于中都乡的最南处,与西胡村,侯冀,岳壁接壤。本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为主,基本上能达到自给自足。全村人口达到3600余人,是仅次于东达蒲的“
中都乡第二大村”。
梁赵村支部村委会由六人组成,党支部2人,村委会4人,并有妇女主任,治保主任,会计等一班子的工作人员。大家各司其职,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大集体。近年来,大多数村民不再满足于从黄土地上取得的收入,逐渐发展起了小型的养殖业,还有一些青壮年在忙完农活之余到一些企业中去工作,更有头脑活络的村民在城里做起了买卖,农村经济一派和谐繁荣。
宋聚奎(1847-?)梁赵村人。幼好读书,因家境贫寒,弃学入蔚泰厚
山西票号。光绪初年,湖南分号被一
饶姓人倒下疲帐甚大,官司告到省府,然虽有责饬,仍未收回。平遥总号便派宋赴湘追讨。面对众皆束手状况,宋道:"饶某神通广大,如想在
湖南省要回款项,诚恐难乎其难,非到两江总督衙门去要不能成事。"众人听了,甚为赞成。公推其为首领,赴
两江总督衙门上诉。前后达七年之久,终告成功。从此甚为总号青睐,声名大振。后调往汉口,总领南省业务。
光绪二十一年(1895),宋在号中人力股已达九厘,位居副经理之职。时蔚泰厚
沈阳市(今沈阳)分号赵某放出疲帐20万两,难以收回,吓得连
平遥县也不敢回。总号又调其赴盛京收结帐款。宋因身体状况不好,恐怕难以胜任。拒绝前往又感对不起东家。正在此时,其昌德总经理宋聚源(聚奎之兄)正好巡视分号到达汉口。征求意见时,其兄道:"号事为重,应尽之忠,不及顾身"。到盛京后,宋不避艰难,多方交涉,使疲帐很快收回。时
慈禧欲创办
山西票号,便密遣铁路总办冯莘找宋,让其出任总经理。宋以有病难以胜任为由,未予应允。光绪二十二年(1896)带
沈阳市分号赵某回到平遥时,总号为收回疲帐搭台唱戏,予以庆祝。后因病辞号回家静休。
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川官办浚川源
钱庄经理乔世杰、
四川省布政使许涵度、川边大臣
赵尔丰等,筹集白银26万两开办宝丰隆票号。乔世杰请其出任总经理,宋以体弱为由推辞。乔与宋为莫逆之交,直言道:"我们所请者,不独因兄才高,且为老练",恳请宋成全。宋应允后,招进伙友300余人。对有才能的人,宋不惜大股重聘。在全国各地设庄16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远达
雅安市、
康定市、
拉萨市等地。业务多来自官方,生意量大,盛极一时。
宣统二年(1910),清算大帐时,除撇疲帐外,每股开红利银2600余两,在当时初帐而能开利的
山西票号仅此一号。
程玉英,女,1920年生,梁赵村人。祖父程遵濂,
晋商巨贾,并因兴学助教有功,授
学政衔。但不幸父亲程福荣沾染吸毒嗜好,家道中落,以至生活无着。10岁时拜晋剧艺人“说书红”(
高文翰)为徒,工须生。13岁时,随师进京演出,为应急救场,在《忠报国》中饰李艳妃,一炮打响,遂改攻
青衣。16岁时,在师傅的帮助下,对晋剧老艺人中原有的“那一咦呀嗨”行腔进行大胆改革,创造单用一个“嗨”字的“嗨嗨腔”,并使之在晋剧唱腔中正式定型和程式化,成为独树一帜的程派声腔体系特征。30年代初,随师在太谷锦梨园与
王步云、三儿生、毛毛旦、秋富生、
丁果仙等同台演戏,以《
武家坡》、《
大祭桩》、《
双官诰》、《女中孝》、《
清风亭》等风靡剧坛。30年代末,又与丁果仙等人进京联衔演出,受到
马连良大师的指点,演艺大进,被
北平市观众誉为“
山西省两个女戏王”。之后,因战乱辍演。
1949年,受
平遥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出任本县群众剧团团长。1953年,又随团荣调到榆次专署,任专署晋剧团团长。1955年,赴京参加全国戏剧演员第一期讲学班,向
梅兰芳学习《
宇宙锋》,特别是通过
程砚秋示范演出《
锁麟囊》,对
大青衣行当的“手眼身法步”,更加理解深刻。从此之后翻身做主的
程玉英不仅视艺术如生命,孜孜追求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潜心研究剧中人物形像的塑造。而且还把带好团、演好戏,当作自己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率团走遍
山西省全省乃至北京、
河北省、内蒙、
江苏省、
福建省及东北三省地区,皆以严谨的台风、鲜明的人物形像和高亢激越、节奏明快、舒展流畅的“嗨嗨腔”博得观众称赞和受到戏剧界专家的好评。《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北京晚报》等,多次刊载专家的评论文章。其中,著名戏评家
翁偶虹曾称:“
程玉英的程腔,大可与
程砚秋的程腔并列媲美。”为此,在三晋大地上,至今还有“宁肯跑的丢了鞋(读音孩),不要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和“宁肯跑得厥煞(累死),也不要误了程玉英的哭嚓(指悲剧)”等美传。与此同时,也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先后授予“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和“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并被推选为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协会理事、省戏剧协会副主席等。
1983年,虽已年过花甲,仍不负众望,出任
山西省晋中市艺术学校校长,以宝刀不老,
松柏常青的拼搏精神,继续为晋剧艺坛培养了大批新秀。1984年,文化部、省文化厅及地委、行署联合为其颁发“纪念
程玉英舞台生涯50周年”荣誉证书并赠送了“晋剧瑰玉,艺坛精英”
匾额。同年,《
中国艺术家辞典》以“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称号刊载其辞条。截至1996年,为其录制的晋剧唱片音像有《教子》、《
秦香莲》、《
大祭桩》、《情探》、《女中孝》、《鲛绡帕》等数十部。著述有《程玉英剧目选》及《程玉英舞台生活五十年》等。更为可喜的是程派艺术现已传宗三代,枝叶繁茂,继续独占晋剧
青衣行当之头,其代表人物有王艾艾、
王万梅(1988年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得主)、
侯玉兰、杜美丽等。一代新秀
栗桂莲,也已立雪程门,开始学习和继承程派艺术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