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卷叶螟绒茧蜂
膜翅目茧蜂科动物
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北、湖南省四川省台湾省福建省广东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纵卷叶绒茧蜂
拉丁学名:Apantezeles cypris Nixon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稻纵卷叶螟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态特征
体长2.4-3.0毫米。体黑色;须及胫节距淡黄色;前足(除基节),中足(除基节及腿节),后足转节、胫节(除端部)、跗基节基部2/5和端跗节黄褐色;翅透明,前缘脉、翅痣(除基角)及痣后脉淡茶褐色,但雄蜂翅痣仅周围淡茶褐色,中间色淡。体多细白毛。触角比体略长。中胸盾片刻点明显,在盾纵沟位置的较粗;小盾片三角形,平滑有光泽,外方沟内均有短脊,侧方亦平滑。并胸腹节中区及分脊的脊明显,中区光滑,内具细横脊,其余部分多皱状刻纹;中区五角形,底角近90°;分脊在后方3/5处。前翅径脉第一段从翅痣后缘的3/5处伸出,为肘间横脉长度的2.0倍,相连处呈弧形,分界不清,与翅痣宽度相近,比迥脉稍长;肘脉第一段端段比肘问横脉明显长;肘脉第二段着色部分为第一段端段的1/2,与基脉上段相等;翅痣短于痣外脉。腹部第一背板长方形,在中央稍宽(雄蜂的较狭长),后半的水平部分宽大于长,中央有浅纵沟,纵沟两侧有细纵脊;第二背板短,后缘宽约为中央长度的5.5倍;第三背板约为第二背板长度的3倍。产卵管长,向下弯曲,鞘的长度约为后足胫节的0.75-0.85。
茧单个,白色,圆筒形,两端圆,长约4.5毫米,径约1.3毫米;两端有长丝粘在叶片上,茧外表肉眼看比较光滑,无粗丝缠附予叶片上。被寄生幼虫的头部往往仍粘在附近
生物学特性
寄生稻纵卷叶螟幼虫,其他寄主尚未发现。单寄生。此蜂寄生率较高,有时超过70%,是纵卷叶螟幼虫寄生蜂中最重要的一种。蜂成虫行动活泼,在稻丛间作摆动式疾飞。在早稻收割后,集中在田间草堆近旁,用捕虫网极易大量捕获。在稻株上则靠爬行寻找寄主幼虫。性比平均约70%。产卵于一至三龄幼虫体内,多在寄主三、四龄时、偶尔在五龄时钻出体外,结茧化蛹,可消灭寄主在神经性贪食症之前,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据中山大学广东省调查:在日平均温度为28.27℃时,世代历期为12.27天,成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产卵至寄主体内的幼蜂钻出约7天,结茧至羽化5天。羽化时间多在上午,于茧的端部咬一整齐的圆形裂口钻出。寄生时由于寄主龄期不同,历期亦有差异,如同在28℃时,寄生于一龄的,产卵至老熟幼虫历期为8-9天;而寄生二龄和三龄初的,则分别为6-8天和4-8天。成蜂寿命一般为2-3天,吸蜂蜜液后平均可达7.8天。每雌蜂平均产卵55粒,多的可达70粒,产卵天数2-3天。成蜂寻找寄主,与稻纵卷叶螟幼虫在稻叶上取食后的白斑、卷叶、丝及粪便等线索有关。当蜂在稻叶上寻找到为害状后,便用产卵器在上面作试探,一但触及寄主,便迅速用产卵管插入寄主体内产卵。该蜂的茧内,也常育出许多重寄生蜂,其中以绒茧金小蜂为主,此外还有粘虫广肩小蜂、自足扁股小蜂、赤带扁股小蜂、稻苞虫羽角姬小蜂、菲岛黑蜂螟蛉瘤姬蜂盘背菱室姬蜂、无脊大腿小蜂等。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地理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