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城,男,
汉族,1938年2月18日出生于中国
盐城市阜宁县,1963年毕业于
上海交通大学,获原子物理与核材料专业
学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赵连城毕业后至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担任助教;1978年12月起,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任讲师;1982年9月,晋升为该系的副教授;1987年3月,赴美国Illinois大学访问研究一年,随后应邀到
加利福尼亚州Raychem公司访问研究。他于1989年晋升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2006年,担任金属精密热加工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11月,赵连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2009年1月起,担任光电信息材料与量子器件系学科带头人;2015年双聘到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赵连城长期从事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于1993年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1999年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年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获授权国家专利6项,发表著作7种,约200余万字,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EI收录200余篇。
人物经历
1952年,赵连城就读于东沟初中,于1955年毕业。
1955年,赵连城进入
江苏省阜宁中学念
高中,于1958年毕业。
1958年至1963年,赵连城在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原子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
学士。
1963年至1978年,赵连城就职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担任助教、讲师。
1978年至于1982年,赵连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副教授。
1982年至1989年,赵连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副主任。
1987年3月,赵连城赴美国Illinois大学访问研究一年,随后应邀到
加利福尼亚州Raychem公司访问研究。
1989年至1991年,赵连城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教研室教授。
1991年至1993年,赵连城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金属材料工艺系主任。
1993年,赵连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至1998年,赵连城担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1998年至2006年,赵连城担任金属精密热加工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11月,赵连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赵连城在上海担任国际
马氏体相变会议大会主席。
2006年,赵连城担任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站站长。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连城在中国较早地建成了高水平的化合物半导体物理气相沉积实验室,并且结合国防建设急需积极开展工作,系统研究了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和器件在国防工业中的应用,还系统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微观变形机制与应变恢复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NiTi合金线性和非线性超弹性的物理本质,并在航天、航空、石油和
生物医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取得多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于
神舟四号、SJ-5和QS-1
卫星,以及介入医学治疗等,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
赵连城长期从事半导体异质结、量子阱和超晶格、共格量子点岛、双波段激发和多波段调谐等光电薄膜材料和器件及各种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研究,以及发光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导纤维和器件、信息存储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和分子荧光探针,
能带结构分析和断带隙超晶格的工程技术应用等,包括:远程通信全光
网络工程的宽带光纤和器件;腔道癌症3D内窥观察和光量子治疗光纤系统;夜视彩色
红外相机和红外监控摄像机系统;战场目标探测、识别和监控红外成像系统;人造和天然
石墨烯制取和高灵敏
传感器及快速充电长寿命电池、
人造金刚石、非制冷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等。
截至2017年6月,赵连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7项。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2009年1月,赵连城创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8月,赵连城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65名,硕士研究生42名,接收博士后8人。
讲座报告
2017年4月14日上午9点,应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邀请,赵连城院士在A05报告厅为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
2018年12月12日下午,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迎新季学术报告会第六讲学术活动在徐祖耀楼500会议厅举行,赵连城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材料学院师生们带来以《光电芯片与应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主要论文与著作
赵连城出版《
信息功能材料学》等著作6本。发表论文450余篇,被国外他人引用280余篇次,部分研究结果被收入国际权威著作。
论文
Evaluation of viscosity in inflammation and ferroptosis process based on a bithiophene-containing hemicyanine dye with diminished solvatochromic effect, 2023, Huan Ding, Yuanyuan Wu, Huirong Yao,《Dyes and Pigments》.
Efficient Doping Induced by Charge Transfer at the Hetero-Interface to Enhance Photocatalytic
表演, 2023, Donghao Liu, Sihang Liu, Zhi Zeng,《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Fluorinated phenanthrenequinoxaline-based D-A type copolymers for non-fullerene polymer solar cells, 2022, Liu. Ming, Zheng, Zhi, Jiang, Xingjian, 《Polym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olymers》.
A highly sensitive sensor for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palladium(II) in lysosome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22, Qiuchen Liu, Chang Liu, Songtao Cai,《Dalton Transactions》.
Rational
设计 of a large Stokes shift xanthene–benzothiozolium dyad for probing cysteine in mitochondria, 2022, Songtao Cai, Qiuchen Liu, Chang Liu,《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A new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sensing extreme acidity and bioimaging in lysosome, 2022, Qiuchen.Liu, Chang.Liu, Songtao.Cai,《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荧光》.
The higher compressive
strength (TiB+La2O3)/Ti–Ni shape memory alloy composite with the larger recoverable strain, 2021, Xiaoyang Yi, Guijuan Shen, Xianglong Meng,《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
Nano tree-like branched structure with α-Ga_2O_3 covered by γ-Al_2O_3 for highly efficient detection of solar-blind ultraviolet light using self-
功率ed photoelectrochemical method, 2021, Zhang, Junhua, Gao, Shiyong, Wang, Dongbo,《Applied
surface Science: A Journal Devoted to the Properties of Interfaces in Relation to the Synthesis and Behaviour of Materials》.
Broadband Detection Based on 2D Bi2Se3/ZnO Nanowire Heterojunction, 2021, Zhi Zeng, Dongbo Wang, Jinzhong Wang,《Crystals》.
The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温度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quaternary
tivAl–Co shape memory alloys, 2020, Xiaoyang Yi, Haizhen Wang, Bin Su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A lysosome-target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imaging of acid phosphatase in living cells, 2020, Songtao Cai, Chang Liu, Xiaojie Jiao,《Organic \u0026 Biomolecular
化学》.
Mitochondria-targe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imaging endogenous
氢 sulfide in cellular
抗氧化剂 stress, 2020, Songtao Cai, Chang Liu, Song He,《Analytical Methods》.
A novel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with an improved Stokes shift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Hg2+ in mitochondria, 2020, Jin Gong, Chang Liu, Xiaojie Jiao,《Organic \u0026 Biomolecular Chemistry》.
A lysosome-targete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imaging endogenous cysteine (Cys) in living cells, 2020, Songtao Cai, Chang Liu, Xiaojie Jiao,《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参考资料
著作
荣誉
1994年,赵连城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2003年,赵连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社会职务
赵连城是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常委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组长。1994年起,赵连城兼任国际形状记忆与超弹性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马氏体相变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1999年赵连城任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金属学科评审组组长,2005年赵连城任
上海市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三主席之一兼秘书长。
人物评价
赵连城在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以及在形状记忆与超弹性材料及其工程和
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内颇具建树。(
中原地区高校之窗评)
赵连城是中国著名的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为推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赵连城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功能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赵连城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加中国工程院的各项活动,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赵连城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赵连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24-09-03
赵连城.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