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指信息无秩序地泛滥成灾。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工具的进步,信息和知识在迅速增加,有时会出现信息超密集状态或混乱状态。这种情况给人们在选择信息和判断信息时造成了种种困难。信息的繁杂纷乱会给人们的神经系统造成负担,对不需要信息的人来说,这些信息就是噪音,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信息的增多,必然要出现错误信息,如失实的新闻报道;还会有人故意制造假信息来获取利益,如蓄意制造的假新闻报道、假广告、假经济情报等等。社会上还会出现一些有害的信息,如色情书刊、迷信书刊,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这种随着信息的膨胀而出现的公害,就是信息污染。解决信息污染问题,首先要发展信息工业,减少个人的信息冲击,让一部分信息由社会化的机构来处理。其次是发展信息处理工具,让人工智能机代替人脑处理一部分信息。再次是尽力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社会监督和法制,对制造假信息和有害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制裁。1990年7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办理淫秽物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现在有的西方国家建议开办信息保险,对有害书刊和淫秽物品给人们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
现象简介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而网络信息污染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诞生便与之俱来,且日趋严峻。
类型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或称信息障碍,它包括:
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
是指个人或系统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处理能力或有效应用的情况。这往往使信息用户无所适从。信息本来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过量的信息却增加了人们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每个人或结构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们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往往会患上“信息超载焦虑症”,带来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费。而且,信息超载又使人们面临新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量太大,身处信息的海洋却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致使社会信息吸收利用率反而下降。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
信息垃圾
根据资料分析,在全球信息系统中,文献中信息垃圾( 包括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老化信息、污秽信息等) 所占的比例不少于50%, 在个别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 严重污染了互联网中的信息源和信息环境, 干扰了对有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冗余信息即多余的、重复的、无价值的信息,包括期刊、书籍、因特网都有一些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东西。有的是剽窃、抄袭、拼凑之作,有的是多次重复发布,成为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盗版信息是指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所形成的信息。虚假信息传播布者有意识地传递的虚假错误信息,误导、诱骗他人。过时老化信息,即失去时效、老化无用信息。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据统计,化学专业文献在出版后8.1年出现老化,化工文献经过4.8年就老化,地理学、地质学、植物学分别经过16.0、11.8、10.0年而变得老化。污秽信息要指带有巫术、迷信等内容的信息,还有无从证实的传闻、流言、诽谤等恶意传递的污垢信息。
它给整个因特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世界上已有几千种病毒传播流行,它们被指令插入磁盘引导区、引导程序或应用程序中,捣乱甚至销毁系统中的数据、删除文件等,不仅造成电子信息污染,更严重是引发计算机犯罪,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对于信息污染,必须严加控制和治理,这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国际环球网联合会要求世界各国推行因特网监控软件,对信息标记进行审查。由欧洲美国微软等大公司开发了PICS(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即“因特网络内容选择平台”,这一监控软件可以根据要求限制对网络信息调阅,也可以实现对特定信息监控。
网络信息污染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媒介地理,也超越了人类的心理鸿沟。网络给人类的交流与通讯所带来的便捷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信息污染难题。
表现
信息污染网络信息污染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网络中有用信息的污染;二是网络中无用信息的污染;三是网络中有害信息的污染。
网络中有用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就单个信息而言,它具有一定的传播价值,但由于相同信息的大量复制(如:权威信息、热点信息、重大新闻、奇闻轶事等的纷纷转载,以致相同信息过多重复),或信息管理失范(如:专业网站信息的杂乱、分类错误、目录层级混乱、版式编排杂乱无章、视觉传达失真、更新速度过慢、信息陈旧),亦或是信息加工不够(如:信息采集水平低下,粗制滥造;有用信息传递不清;信息传输不畅)等等原因,使这些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成为网络数据传输的梗阻因素,或是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废弃物。
网络中无用信息污染主要表现为就单个信息而言没有传播价值,而这些信息的存在不仅占用了网络存储空间,也造成了信息梗阻。如发表在网络博客或者是论坛中的无任何意义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各种练习所留下来的网络信息;对某一个或几个对象有用的网络信息;或是已经废弃掉,但依然残存在网络中的信息污垢等等都是无用信息。
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是网络信息污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危害性最大的信息污染源。
主要表现为违法信息(如扰乱社会秩序、侵害公民隐私、辱没他人名誉、尊严,虚假信息等等)、违反公共道德的信息(如教唆性信息、洗脑性信息、反主流价值观信息、扰乱纲常伦理的信息等等)、具有潜在危害的信息(如暴力、血腥信息的误导、别有用心的教化信息、具有错误心理暗示的信息、愚化、奴化信息等等)。
危害
一、破坏网络信息生态,威胁人类生存。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反人类的信息、侵略性和威胁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将直接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与繁荣,威胁到种族的兴盛与福祉。如,恐怖分子在网络中发布的恐怖袭击威胁信息会造成相关国家与地区人民的紧张与畏惧;敌对国家或党派之间的攻击性言论在网络中流传会引起群体性的敌对与冲突,甚至引发战争或政局震荡;而重大信息的隐瞒与粉饰,则有可能给整个人类带来灾难,如隐瞒重大传播性疾病疫情将给更多的民众带来死亡威胁;如误报、错报可预见性的天气、地质灾害等灾难可能直接导致更多的人丢失性命。
二、加剧信任危机,导致决策失误。近年来,网络中频频出现的虚假新闻、谣言、虚假广告以及恶作剧信息等给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不法分子基于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的虚拟性大肆发布各种不实信息,干些坑蒙拐骗、敲诈勒索、鸡鸣狗盗、哗众取宠的事情,使整个网络信息平台逐渐成为不可信的信息库。在一次次不实信息被曝光之后,人们逐渐对网络产生了本能的排斥,从而导致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危机。虚假网络信息给人们的决策也造成了误导,网络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恶意炒作一定程度上蒙蔽和欺骗了公众,如网络媒体对房地产的炒作,为各地房价的节节攀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许多买房者受其蛊惑;如网络论坛对中石油A股的蓄意高估,直接影响了中石油的上市价格,当中石油以每股48元的高价上市后立马套牢炒家,一路暴跌。如此看来,网络信息的误导将可能直接导致决策失误。
三、引发各种网络信息污染问题。研究表明,面对计算机、通讯卫星、传媒技术逐渐走向融合的多媒体时代,受众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输出逐渐失衡,一些网民开始出现生理心理不适应现象,如“网瘾”、“现实恐惧症”、“网络偷窥癖”、“网络裸露癖”等等症状。由长期沉迷网络而产生各种生理疾病的也屡见不鲜,如玩游戏导致种种身体疾病,还有如长期上网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变形等,还有的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而导致瞬间失明,等等。
四、信息爆炸导致信息匮乏,信息利用成本增加。浩瀚的网络信息似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但是随着信息量的急剧膨胀,相同信息的大量重复,相似信息的鱼目混珠,以及同一主题信息的矛盾解读,导致很多信息有用却无法用,因而出现了信息相对匮乏的现象。随着大量信息在信息通道中的拥堵,人们在网络中搜索有用信息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显增加,网络信息使用的边际成本增加,而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这就使信息利用的单位成本加大。因此,信息污染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巨大损失。
五、信息污染使网络的教育负功能凸现,网络不良信息颠覆了主流道德观念。当现实社会矢志不渝地凝炼一种为全体公众所认同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时候,网络言论的无政府状态为各种亚健康的价值取向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现实的学校教育一再宣扬的价值理念和道德体系在“新新人类”的叛逆与特立独行面前逐渐崩溃,而导致这一结局的罪魁祸首就是网络垃圾信息的侵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现象简介
类型
网络信息污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