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公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致公党于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自1931年10月10日第二次全党代表大会起,致公党投身于抗日救国事业。1947年5月,在香港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致公党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公党参与制定了《共同纲领》,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侵略朝鲜。致公党支持中共中央决策,全国政协会议代表华侨、归侨、侨眷支援抗美援朝运动。1957年反右斗争前,致公党党员人数达到600人,成立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组织。1966年8月15日,“文化大革命”开始,致公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致公党也由此重获新生。1979年底至1983年四年期间,建立了上海市支部,天津市工委会,还在8个省、20多个市县建立新的组织。1990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1989至1991年间,致公党中央领导参加了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座谈会、协商会等,就国家大政方针发表意见,受到重视。从1997年至2002年,致公党各级组织及党员捐款4000多万元,热心支持教育、科技、医卫、工业、交通方面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自2004年起,致公党中央又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16年开始,致公党前中央主席万钢率团出访多个国家。与当地政要和侨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致公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长期以来,致公党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特色,积极、主动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对外联络工作,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境)外侨团建立了联系。
截至2023年3月,致公党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共有党员近7万人,近80%的致公党党员具有侨海背景。
成立背景
脱胎洪门
致公党的前身是美洲洪门致公堂,发源于清代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组织。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原地区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危机空前严重,许多生活困难的破产农民前往东南亚、美洲等地谋生。他们绝大多数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受尽压迫剥削和种族歧视,为了适应海外生存和斗争的需要,也得益于中国洪门人士移居海外,中国原有的秘密群众组织—洪门会党,便被在海外谋生的侨胞沿用并发展壮大,成为华侨互助共济的侨团组织。
走向革命
1904年5月,孙中山受致公堂的委托,起草了《重订致公堂新章》,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致公堂的宗旨。次年,孙中山在广州市开设大陆山,自任山主。随后,孙中山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赴美国各地宣传,争取各地分堂成员注册。在波士顿,孙中山会见了当地致公堂领袖司徒美堂,向他宣传在中国进行革命的道理,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宣传活动在以劳动侨胞为基础的洪门致公堂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联合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在美国许多城市建立了分会。为便于同盟会在美洲展开革命活动,孙中山于1911年建议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致公堂对于这一建议表示高度欢迎,并简化入堂手续流程。为了进一步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致公堂与同盟会两个组织联合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开展大规模的筹款活动。在短短三个月内,筹得美金14万4千元,其中维多利亚和多伦多的致公堂“先变产业,以急军需”。自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仅旧金山洪门筹饷局一处就提供了20余万美金的资金。同时,致公堂通过创办报刊书社,宣传革命思想;或不惜流血牺牲,先后参加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为推翻封建专制,创建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在致公堂的革命活动和影响,为中国致公党的建立及其后来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尽管清朝统治被推翻,但北洋政府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导致华侨在国外的地位没有得到改善,仍然受到歧视和奴役。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华侨和致公堂成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以领导他们的自卫、反抗和谋生,并支援国内的革命斗争。因此,许多致公堂内的有识之士积极进行组党的努力。
1920年,司徒美堂提出了建立华侨政党的建议,将致公堂推向前进。1921年,他从美国到香港联络当地洪门进行组党活动,但未成功。然而,他并未气馁,而是返回美国继续酝酿组党活动。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司徒美堂、黄三德等海外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主要讨论了将洪门堂改为党和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并决定在金门(旧金山)成立筹办中国致公党委员总会,负责改组工作。大会还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为致公党的成立做了必要准备。
历史沿革
创党初期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举行。来自美洲各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和上海市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建华侨政党,并命名为中国致公党。同时,大会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陈炯明、唐继尧被选举为党的正副总理。此次大会实际上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崛起。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大多建立了党组织,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相继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美洲、亚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00多个总支部、支部和10万余名党员。然而,由于洪门会党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大会关于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所以在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党堂不分的组织格局。
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国共合作全面破裂。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迅速扩大。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刚刚成立不久的致公党由于在理论上尚处于幼稚状态,对国内外的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缺乏科学的分析,从而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党的总部又设在海外,对于国内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变化不甚了解,这就很难就国内的政治斗争发挥其作用。当时,致公党抱着“秉承致公堂旧有爱护国族之精神”,努力使致公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政党,并切实参加国内政治斗争。
抗日斗争
1931年10月10日,致公党召开第二次全党代表大会,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党部,正逢九一八事变,总理陈竞存首次发出各党各派“齐集救国旗帜之下,共赴国难”的号召,成为投身抗日救国的党派。1931年11月13日,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致公党召开了全党临时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党章共246条。1932年1月26日,中央干事会以致公党中央本部名义发布第一号训令,决定重新登记党员;1931年12月30日,致公党中央干事会向各地致公党组织号召抗日,号召各地致公党分部、支部,广大致公党党员、洪门人士、华侨华人踊跃捐助,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3月15日,发布第二号训令,重新组织、颁布致公党各地组织机构名单。1932年3月27日,发布第三号通告,通报了发生在上海“一·二八”淞沪事件,致公党上海支部见证日本军国主义在上海犯下的侵略罪行及上海人民抗日救国的历史。此通告发布到各地致公党分部、支部,广大致公党党员、洪门人士、华侨华人积极响应,踊跃捐助,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底,纽约美洲致公总堂盟长伍锐勋、会长肖步云等致公党人士自厦门市漳州市福州市上海市拜访上海洪顺互助会,受到热情接待,回美国后积极宣传通报中国抗战情形。1935年7月25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蔡廷等原十九路军将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讨论救国方案;消息传出,引来海外致公党人、洪门人士和侨胞们的积极响应。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宋庆龄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竭力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全力支持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的抗日救亡运动,许多致公党人、洪门人士也积极投身抗战,其中有致公党创始人之一的赵昱,身在上海主持五祖祠和致公堂工作的他,有感于国家民族灾难深重,响应祖国的号召,立志国难当头积极投入抗战,联系海外洪门人士,替东北地区抗日的义勇军奔走呼号,也先后赴澳洲及马来群岛募集捐款,以支援各地自发抵抗日军入侵的斗争的志士。
1935年8月1日,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该宣言把致公党列为中国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之一,表明致公党的抗日救亡活动得到中共高度重视。
1937年10月,经由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通过,聘任赵昱为振务委员会委员,并由以宋子文为会长、宋庆龄为委员的“救国公债劝募总会”派往五大洲各地劝募救国公债,海外侨胞、洪门昆仲踊跃争先购买救国公债,至1938年9月3日回港。一年多的时间,赵昱所到之处,沿途侨胞、致公党人和洪门人士为抗战救国踊跃购债,此次捐募公债共有5000余万元。
1945年5月,抗战胜利后,致公党冲破来自中国国民党各种威胁在旧金山联合举办演讲会,邀请出席联合国会议的中共代表董必武演讲。董必武作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的长篇演讲,全面介绍、阐述中共坚持八年抗战,坚持广泛团结,坚持民主进步的基本政策,受到广大侨胞的欢迎和鼓舞。1945年7月,在共产党的影响之下,致公党驻旧金山总部通电重庆国民参政会并转各报馆暨全国同胞:本党主张、迅即召集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完成抗建大业。1947年4月29日至5月1日,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决议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8年6月9日致公党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这是致公党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标志。
建国初期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致公党代表陈其尤等人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司徒美堂作为华侨界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底,致公党总部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迁移广州市
1950年4月15日至25日,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修改并通过新党章,将中央委员会主席制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制。大会确定致公党今后的任务是“加强和中共及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巩固人民民主的专政,加紧恢复和发展生产,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建设”,并指出“本党应特别关切华侨,帮助华侨,团结和教育华侨,并号召华侨踊跃投资中国的生产建设,发挥华侨革命传统的爱国精神。”
1950年6月14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原则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建议的土地改革法草案。致公党领导人对土改持支持态度,并积极向中共中央反映土改中的偏差问题。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华侨的热烈拥护。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东北地区边境。致公党领导人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决策,并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代表华侨、归侨、侨眷表示全力支援抗美援朝运动。致公党组织还通过时事座谈会等方式,帮助侨胞和侨眷提高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并动员党员及所联系的群众进行募集物资款项,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1950年7月23日,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致公党积极配合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部门,调查研究,落实情况,进行清理。在“三反”、“五反”运动中,致公党党员积极响应号召,投身运动。
1952年致公党进行了党务整顿,并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情况。1953年,致公党中央从广州市迁到北京,并在华南总支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支部成立后,在多个市县发展了一批党员。1956年,根据致公党五届五次中常委扩大会议的决定,停止在国外发展党员和组织活动。中央和各级地方组织贯彻“五大”会议精神,加强对海外侨胞的团结与教育工作,为归侨、侨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致公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一些经验:将宣传教育与为归侨、侨眷服务相结合,根据华侨的环境和习惯进行宣传教育。1956年4月,致公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致公党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一个民主党派,全力贯彻宪法的实施,为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奋斗。大会强调继续巩固组织,并在适当的地方建立机构,根据中国对外政策,停止在海外的组织活动。
1957年反右斗争前,致公党全党人数600多人,并先后成立了广东省、广西省委会,福建省工委会,北京市委筹委会。在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建立了十多个市县级组织,致公党组织得到壮大和发展,出现新的气象。1962年至1966年期间,致公党中央和各地组织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参加各项政治活动,使党员在当时国内外的剧烈阶级斗争中保持了清醒头脑,辨别了是非,提高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通知》。8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8月25日下午,北京市中学红卫兵宣布《致各民主党派最后通牒》,勒令民主党派“自动解散”。致公党从中央到地方组织被迫停止组织活动。
迎来新生
1976年10月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致公党也由此重获新生。1977年起,致公党中央负责人开始参加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各种会议,10月18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小组成员童小鹏传达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各民主党派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恢复活动的建议;12月24日,民主协商确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中央临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随之,致公党中央成立了由黄鼎臣、伍觉天、伍禅、王廷俊组成的临时领导小组,开始恢复工作。各级组织在当地统战部门的领导下,也先后成立临时工作组,开始恢复党务活动。1979年10月11日至22日,致公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1979年底至1983年四年期间,建立了上海市支部,天津市工委会,还在8个省、20多个市县建立新的组织。根据组织发展工作坚持“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为主,以归侨、侨眷人士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原则,坚持“在工作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开展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方针,各级组织积极稳妥地吸收了一批新的党员。
1983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致公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期间,邓小平、胡耀邦、彭真、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和工作人员,并一起合影留念。中共中央统战部等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招待会,招待全体与会代表。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八十年代初,致公党以党派的名义组团出访,在各民主党派中尚属首次。1984年6月24日至8月13日,以黄鼎臣为团长、许志猛为副团长的中国致公党访问团出访了菲律宾加拿大和美国,还顺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地区。1986年,董寅初受致公党中央的委托参加纽约洪门致公总堂的恳亲大会并代表致公党中央致贺词;1987年9月11—19日,黄鼎臣率团赴牙买加参加牙买加洪门致公堂一百周年盛典;同年9月19—26日,伍觉天率团赴澳大利亚参加澳大利亚洪门民治党墨尔本总支部成立90周年庆典;1988年9月—11月,伍觉天、许志猛率团赴加拿大参加加拿大洪门民治党温哥华支部成立100周年、《大汉公报》创刊80周年、温哥华达权支社成立70周年的三庆大会,同时还顺访了纽约洪门致公总堂、旧金山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夏威夷王国洪门致公总堂等。代表团在出访各国期间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表达海峡两岸同胞应同心协力促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1988年12月12日至18日,致公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990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意见》总结了中国多党合作的历史经验,阐明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等。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到1990年6月30日,全党党员人数达10634人,县、市级组织有80个,省级组织有15个。1989至1991年间,致公党中央领导参加了多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座谈会、协商会等,就国家大政方针发表意见,受到重视。董寅初发表文章谴责“台独”分子,呼吁台湾当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公党中央负责同志参与了中共中央和政府组织的清理检查公司、反腐败调查组等工作,直接参与监督、检查。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确立了该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大会还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此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公党决定召开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2月15日至20日,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代表全党11496名党员。1992年至1993年,全国各级人大和政协陆续换届。致公党党员中525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1449人担任各级政协委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5人,全国政协委员30人。1994年9月7日至11日致公党中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履行参政党的职责。1994年10月,致公党十届中常会六次会议通过《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强调适应新形势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参政党机制,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1996年6月3日,杨纪珂参加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座谈会,形成《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明确组织发展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重点分工,下发后各级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实施。自“十大”以来至1997年7月底,全党遵照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和坚持“三个为主”方针,稳步发展了党员3992人,全国党员总人数达15461人。
1997年11月1日至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99年致公党制定了《中国致公党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通过选拔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学习培训、了解工作思想状况、制定规划与届中调整和换届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形成了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满足了2002年换届对改善结构的需要。从1997年至2002年,致公党各级组织及党员捐资建设希望小学及教学楼15所,卫生院2所,图书馆36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40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1589人,为抗洪救灾捐款捐物313万元,热心支持教育、科技、医卫、工业、交通方面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5年中,党员数量增加到21000名,其中中高层次占82.5%,归侨、侨眷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人士占89.8%,中青年党员占43%,并在归国留学人员中发展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的专家学者,使党员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年龄结构得到改善,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侨、海”特色更为显著。
新世纪
2002年12月10日至14日中国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领导机构。致公党作为参政党,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努力建设学习型参政党。全党正在兴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为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2004年起,致公党中央又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多年来,致公党中央共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毕节联系援建了乡镇卫生院5所、村卫生室4所。
2007年12月17日至21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广泛团结全体致公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坚持致力为公,参政兴国,努力把致公党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参政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2012年12月3日至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十八大精神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16年开始,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率团出访多个国家,与当地政要和侨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致公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2017年12月2日至6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致公党十五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任务积极建言履职,全面推进参政党自身建设,努力做好侨海大文章,推动了致公党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2022年12月12日至14日,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号召,致公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致力为公跟党走,侨海报国建新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截至2023年3月,致公党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共有党员近7万人,近80%的致公党党员具有侨海背景。
政治纲领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坚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基本任务
切实履行参政党基本职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充分发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和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以中国致公党名义在政协会议上发表意见和主张,积极开展视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调查和检查等活动。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中国致公党党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完成“两个阶段”战略安排而努力。紧密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中国致公党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维护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归国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积极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合理要求,加强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商,协助和督促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充分发挥中国致公党与海外联系广泛的特点,积极开展对海外侨胞、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出国留学人员的联谊工作,推进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交往,为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贡献。积极组织和参加对外友好、民间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国际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组织机构
中央组织
中央组织结构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全国代表大会和由其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在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中央常务委员会代行其职权。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组成主席会议,在中央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主席会议负责领导全党工作。在主席会议闭会期间,由主席、驻会副主席组成主席办公会议,主持中央的日常事务。
为了更好地发挥致公党党员专家的作用,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致公党中央成立了15个专门委员会,分别是:经济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医药卫生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法治建设委员会、海外联络委员会、留学人员委员会、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党史研究与党务工作委员会、理论与学习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在致公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主席办公会议)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专门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工作机构,专门委员会的任期同该届中央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中央常务委员会任免。
地方组织
地方组织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直辖市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以及由其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是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目前,致公党的地方组织共有150个。其中省级组织有19个,设区的市级组织有115个,不设区的市级组织和县级组织共有16个。
基层组织
基层组织在党的组织体系中,指的是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以及小组。这些基层组织是党员参与党的各项活动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党的基础组织架构。近期统计数据显示致公党基层组织的数量为1577个。
历届领导
历次党代表大会
致公党党员
发展对象
根据中国致公党章程,凡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以及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只要承认并愿意遵守党章,都可以申请加入中国致公党。
入党程序
要求入党者,须由本人申请,填写入党申请表,两名党员介绍,经过全面考察,由支部大会或支部委员会讨论通过,报设区的市级或以上组织批准,并逐级呈报中央备案。必要时,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吸收党员。
义务与权利
党员义务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遵守宪法和法律,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参政党意识,学习党史,遵守党章,执行决议,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交纳党费;刻苦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弘扬新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益;互相帮助,增进团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党员权利
在党内有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党的会议、活动,阅读文件,参加培训;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党内向各级组织和党员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反映违反党的章程或违法乱纪行为;对党的决议和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声明保留并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未改变前仍应执行;本人合法权益受损害时,要求党组织依法协助解决。
党旗、党徽
1925年10月,致公党成立时确定井字旗为致公党的党旗和党徽,井字旗的设计方案由廖仲恺提出。
在1947年的致公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党的政治纲领纳入了“耕者有其田”的内容,这引发了党内关于致公党阶级属性的讨论。1948年9月,《公论》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李维纲的文章《中国致公党应如何为人民服务》。文章指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他认为,致公党应该代表农民的利益,其党徽定为井田嘉禾就是最好的证明。雷荣珂在1949年5月出版的《公论》第六期上发表的《中国致公党所代表的阶级问题》一文中,对李维纲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虽然党徽“井田”象征着“耕者有其田”,但这并不意味着致公党只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华侨党员的利益并不局限于某个阶级,而是与整个民族的利害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他认为除了为当前革命的对象之外,其他一切要求革命的阶级都可能成为致公党的代表。
1950年4月,中国致公党在广州市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了党章,并宣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为党的政纲。此后,原本以“井”字象征政纲的党旗党徽,也就成为一段历史的载体而被尘封起来。
知名人物
参考资料
致公党简介.中国致公党.2023-11-17
生日快乐!中国致公党.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7
致公党简介.中国致公党.2023-12-18
统一战线中的中国致公党.今日头条.2023-11-30
中国致公党为巩固新政权而奋斗(1949—1952).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2023-11-17
中国致公党在曲折中前进 (1957—1976).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2023-11-17
中国致公党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1976—1982).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2023-11-17
中国致公党努力提高全党的整体素质(1988—1991).中国致公党沈阳市委员会.2023-12-18
中国致公党(新闻背景).人民网.2023-11-17
党史知识:中国致公党.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2023-11-17
中国致公党章程.中国致公党.2023-11-17
致公党的组织体系是怎样的?.中国致公党.2023-12-18
中国致公党.中国致公党.2024-01-02
致公党旗——井字旗.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2023-11-30
致公党名人.中国致公党武汉市委员会.2023-11-18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脱胎洪门
走向革命
历史沿革
创党初期
抗日斗争
建国初期
迎来新生
新世纪
政治纲领
基本任务
组织机构
中央组织
地方组织
基层组织
历届领导
历次党代表大会
致公党党员
发展对象
入党程序
义务与权利
党员义务
党员权利
党旗、党徽
知名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