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建庙的人是该乡第五世祖郑崇。郑崇是
潮州市名人,明
洪熙元年(1425)典试第一,初授大理寺评事,后升太仆寺丞,尔后特升两浙都运使盐运同知。晚年辞官归里,寓居潮州城。其后裔子孙部分留乡,部分居于潮州城内郑巷和城郊福沟村等地。
郑崇任大理寺评事期间,适逢
藩王朱权在
南昌市倚势鱼肉百姓,征暴敛,使民怨沸腾。郑崇奉钦差勘理,日夜兼程,微服私访,不避权贵,据实上疏,把藩虐扳倒。当地百姓感恩戴德,立庙奉祀。由于办案得力,受到朝廷嘉奖,推恩敕赠其已故父母爵号,并恩准其回乡建庙祭祀。祠外东侧另建
花岗石石碑亭一座,碑上载朝廷敕赠其父母爵号文字,下有石
赑屃驮载。亭后被拆毁,碑被移置于祠庙前庭东侧。
祠庙门外,有一副用花岗岩石镌刻的金字
对联,上联“
太史姓家声远”,下联“尚书世泽长”。太史和尚书是指旧时该族派系的两位高官。一是丰顺九河乡郑家兰,清嘉庆13年
戊辰科
进士,钦点
庶吉士,旧称翰林为太史;另一是揭阳山美乡郑大进,清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累官至
直隶总督,加授
荣禄大夫,晋
光禄大夫、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等衔。按清制,光禄大夫为
正一品。在
封建社会,
郑大进可能是潮人官阶最高的一位了。祠庙中厅挂有“宫傅尚书”字样大型牌匾,是一位亲王为郑立的。
郑大进任政期间,关心民苦,兴利除弊,卓有政绩。有一事在
潮汕地区民众中广为流传,那就是坚持以和为贵,以德报怨,化解与邻乡之间的矛盾积怨。事缘郑大进的出生地山美乡,与池厝渡乡毗邻,常因农田水利等事发生纠纷,而池厝渡人倚仗乡大势众,欺压山美乡人,由是积怨日久。当郑大进做了大官后,乡人主张对池厝渡进行报复。郑大进以为不可,告诫乡人说:“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决不能逞一时意气,而给后代人带来冤冤相报无穷后患。乃屈尊设宴邀请池厝渡乡绅父老过乡,晓以大义,使池厝渡人深受感动,向祖宗发誓决不再欺负山美人。
郑大进以博大襟怀、远见卓识和真诚谦让的态度,化解了两乡多年矛盾和积怨,营造了邻里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赢得人们赞誉。郑于
乾隆37年因母丧回籍守制。翌年,来鲲江乡祖。得知鲲江乡自乾隆30年村前
决堤以来,祖先祭业田园,或受沙压,或失垦复,或被隐瞒侵占,乃会同族人认复召耕,限期清理沙压,并捐出俸银900余两,赎回被
典当产业11卷,增扩大宗祭业,并为本族订立命名和取字世系(即辈序)各20字,沿用至今。同时写下《赎大宗祠祭田缘起》,对祖宗祭业之管理,内外纠纷之调停化解,对读书取仕之奖励,以及对族人的劝导教诲,都写得十分周详、恳切,使乡人受益匪浅。
郑氏家庙派系子孙在近、现代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当代最著名的有
郑明如,泰国
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博士,任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等职,受到原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郑松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专家,曾任中国航天飞船回收仓副总设计师。另外,鲲江乡第三世祖当年代弟从军,除留在本乡嫡嗣外,一去不返,在南京雨花村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鲲江乡的郑氏家庙,无论规模之宏大,历史之悠久,人文底蕴之深厚,在
潮安区境内是名列前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