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彤
曾任扬州市长
杨祖彤,又名杨玖、李文瑾,祖籍安徽寿县,1915年生于扬州市回族。曾就读于私立扬州中学、镇江师范。毕业后,到江都仙女庙小学当教师。1939年入党。曾任扬州市长。1985年在南京逝世。
简介
杨祖彤15岁时学完《四书》,初步打下了国学基础。17岁时考取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因不满一位校领导抽罂粟遭报复而被开除,后转入镇江师范读书。1935年“一二·九”运动发生后,杨祖彤与同学准备组织学生罢课,要求抗日,遭当局逮捕,后经家人保释。镇江师范毕业后回到扬州,被分派到仙女庙小学任地理教师。
介绍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祖彤参加上海社会科学讲问所学习,改名杨玖。1938年11月,任嘉定淞沪人民抗日自卫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常熟市教委主任,苏常太地区教委主任,江南行政委员会文教处长。
1941年10月,杨祖彤奉命潜回扬州市,领导地下党工作。以县民众教育馆编写职务作掩护,办读书会,宣传抗日。1942年秋,杨祖彤秘密去了江都区解放区,改名李文瑾,任江都县政府秘书兼党团书记,领导江都“冬学”运动。1943年春至1944年春,被派往郭(村)东、高邮市开辟新区,因成绩显着,后被调任邵伯区区长。1946年8月,新四军邵伯镇打响了苏中“苏中战役”的第六仗———邵伯保卫战,杨祖彤怀孕在身,四天四夜参加战斗。这第一次世界大战威震天下,当时国统区上海市进步杂志《观察》报道的题目是《国民党将军为共产党女市长打败》。同年10月,杨祖彤随部队北撤山东省,1948年春,奉调回苏北,先后任华中二地委巡视团团长、溱潼县县长。
1949年1月25日,扬州城解放以后,杨祖彤调任扬州军事管制委员会副秘书长,同年3月任扬州市副市长兼支前总队长,为解放军渡江支前作准备。同年5月,杨祖彤任扬州市市长、市委常委、市府党组书记兼市人民法院院长。当时的扬州城百孔千疮、百废待兴,面临着全新的课题,她和市委书记杨德和等领导团结协力开展全市工作。
面对刚解放时的一大堆困难,杨祖彤明文公布“市长接见群众日”,亲自接待来访人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并根据群众生活困难,决定采取“放粥”、“放粮”、贷款组织生产自救,解决群众的困难。
对待扬州市上层各界人士,杨祖彤总是以诚相待,尊重有加。1949年12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出3名民主人士担任副市长,杨祖彤要求秘书室把当时市府最好的几间房子作为他们的办公室。
杨祖彤在工作中,向以机智、果断、干练着称。鉴于当时扬州城的交通条件和市容状况,拆城筑路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杨祖彤亲自挂帅,采取“以工代赈”的方针,动员各方面力量,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拆除了周长8705米,体积达30万立方米的古城墙。接着又着手拓宽市内十字干道(南北线砖街、辕门桥、运司街,东西线甘泉街、多子街、左卫街),终于在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建成的新马路举行通车典礼。
杨祖彤还十分关心为工人谋福利,在市区广储门、石塔寺建立了两处工人新村;成立工人门诊室,解决就医难问题,兴办工人业余学校,建立工人文化宫和工人俱乐部,丰富工人业余文化生活。
杨祖彤从1949年5月到1952年10月,在扬州市市市长任上,为古城改造与建设作出了贡献,给扬州人民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北京亚太和平会议代表访问扬州,一名印度代表回国后在其《新中国》一书中,以一章篇幅介绍了“扬州女市长杨祖彤”。
1952年10月,杨祖彤奉调新建的省辖新海连市(今连云港市)任市长。后调省里工作,先后任省物资局局长、省委妇委书记、省妇联主席、省水产、商业、卫生厅副厅长、省老干部局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当省政协四届委员、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但她始终对极“左”路线恨之入骨,坚决与之斗争。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以惊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疾病作顽强斗争,同时,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形象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85年1月21日在南京逝世,终年70岁。
目录
概述
简介
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