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修人(1900—1933)
慈溪市人,字修士,笔名丁九、丁休人。现代作家。早年在上海钱庄当学徒,五四时期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同
潘漠华等合出诗集《湖畔》,并主编小型文学刊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州
黄埔军校和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工作。1927年赴
苏联留学,1930年回国,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并参加“左联”。曾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33年在上海同
中国国民党特务搏斗时牺牲。著有童话《旗子的故事》和《金宝塔银宝塔》等。
应修人(1900—1933)浙江宁波
江北区半浦后洋应家河塘人,字修士,笔名丁九、丁休人。现代作家。早年在上海钱庄当学徒,五四时期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同
潘漠华等合出诗集《湖畔》,并主编小型文学刊物。1925年“五”运动中他加入了共青团,是“
上海通信图书馆”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五卅”运动后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年底,应修人受党的派遣到广州
黄埔军校担任会计,1927年春调武汉政府劳工部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派遣他到苏联
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30年回国,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并参加“左联”。曾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1933年在上海同
中国国民党特务搏斗时牺牲。著有童话《旗子的故事》和《金宝塔银宝塔》等。
1919年,
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应修人如饥似渴地阅读《
新青年》、《
少年中国》、《
时事新报》等报刊,从中获得大量新知识,开拓了视野。他在福源钱庄发起组织了“提倡国货,不用日货,鼓励储蓄”为宗旨的“救国十人团”,并被推为书记。受五四新文学新思潮的影响,应修人从1920年开始即在《少年中国》、《晨报副刊》、《
学灯》上发表新诗作品,成为新诗创作活动中最早显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之一。他还与
冯雪峰、
汪静之、
潘漠华、
魏金枝等人成立了“湖畔诗社”,并以诗社名义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虽然应修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和其他
社会工作上,其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但仍为我们留下了百余首新诗,其文学才能得到了文坛前辈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等人的称赞。1925年,应修人积极投身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该年7、8月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由商务印书馆中共支部书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银行党支部书记,上海通讯图书馆第一任党团支部书记。
1927年11月,应修人受党组织委派乘坐从
符拉迪沃斯托克开来的“列宁号”轮船赴
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他被安排在中山大学第四班学习,课程有
政治经济学、辩证
唯物主义、中国革命问题等。1928年,他与同来
莫斯科学习的曾岗结婚。
1930年8月,应修人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坐船回
上海市,组织上安排他和曾岗在周恩来领导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任油印科负责人,继而调任临时中央工作,他和曾岗及曾岗母亲组成三口之家,以利开展工作。这期间周恩来与陈云经常到应修人住处去。陈云每次去总拎着一个大皮包,装成与应修人谈生意的样子,事实上是指示与安排应修人的工作。
应修人回上海不久,即参加了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与左联机关刊物《
前哨》创刊号装订与发刊工作,他用丁休人的笔名在《文化月报》上发表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革命童话《金宝塔和银宝塔》,表现了苏区人民对革命政权的无比热爱和信任。
1932年1月,党组织调应修人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任秘书,后又任宣传部长。这期间他以丁九的笔名在党中央机关刊物《
红旗周报》上发表了多篇政治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抗日真反共,残酷镇压革命群众的反动本质,同时也热情讴歌了江西中央苏维埃政府军民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在白色恐怖下,应修人不止一次地变换住所,坚持出版报刊,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报道革命消息。此外,还经常深入工厂,发动工人群众起来斗争。
1933年5月14日,应修人到虹口
昆山花园路丁玲寓所联系工作,这时丁玲已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应修人被把守在楼梯口的特务发觉,他英勇地徒手与特务们展开激烈搏斗,不幸坠楼牺牲,时年34岁。
应修人创立的
上海通信图书馆以“使得无产者有得书看”为宗旨,于1925年迁至
宝山路三德里。1928年,藏书由创办时的138种增加到5000余种,读者达到二、三千人。通信借书的范围遍及全国以至海外侨胞。该馆为联系读者和便利通信借书,1925年8月起出版《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多改编印《上海通信图书馆书目》(1926年10月出到第6版).该馆于1929年被国民党
上海市党部查封。
千万不要吹醒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