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1997年开始做校长,当时她有一个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把自己有滋有味儿当教师的体验传递给学校的所有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经历
1977年进入北京实验二小
1992年破格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1993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荣获
一等奖第一名
1995年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
1997年接替退休的姚尚志校长,出任实验二小校长
2016年从实验二小退休
2017年创办北京市正泽学校,出任总校长
简介
李烈 北京实验二小校长。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荣获首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994年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荣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职务与兼职
李烈,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获得的荣誉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
首届首都楷模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教师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0年10月,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基本理念
北京市正泽学校是一所国有民办学校。“正泽”校名是李烈校长亲自起的,寓意“正本泽根、正己泽人”。她解释说,“正”凸显童蒙养正的品德习惯,执两用中的中西合璧,清静为正的教育规律;“泽”追求上善若水的智慧灵动,润物无声的真爱无痕,因材施教的异彩纷呈。
“正泽”二字凸显了李烈的办学追求——让学校成为最具人性、最有利于个体成长的地方,将正泽办成拥有中国底蕴、世界眼光、面向未来的高品质精品学校。
在正泽,李烈提出“全人教育”理念,她说,“以爱育爱”最后都要落到人上,对孩子的培养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最意味深长的字上——人。左边一撇,代表学业,是认知的发展落脚点点是思维品质,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右边一捺,代表做人,是社会性的发落脚点落点是德行品质,培养的是人的美德。一捺托起了一撇。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全人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荣誉
学校就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优类校”、“北京市综合先进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
金牌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文明校”以及区级“师德先进校”、“科研先进校”、“
心理教育先进校”等荣誉。
校长的理念
第一、校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思想引领。
做校长,首先是做教育人,其次是做管理者。做教育人,就要有教育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办学思想即反映了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做管理者,就要有领导的能力,这是实现教育理想的保障。在今天,领导能力不再是控制、约束的能力。繁琐的制度和井然的秩序,也不再是领导力的衡量标准。在今天,有效能的管理者,是能带来
OD力的领导者,被称为思想的领导者。“思想的领导就是要给予每一位员工思考的头脑,由员工自己在面对情境时去做判断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地管理或规范员工的行为。所以,卓越的领导者并不关注自己有多少超凡的能力或独特的魅力,而是会乐于培养自己的下属成为领导者。”不难看出,思想的领导者带出的是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团队,也就带给了组织不竭的发展动力。
这一认识成为我校长工作中的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正因此,几年来,我将办学理念细化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结合实践不断提出动态、具体目标,着力通过身体力行、实践评说、案例分析等,引领干部、教师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敏感度;陆续提出一个观点、两个建构、三个培养、四个体现、五个结全、十个意识,带领教师研究课堂上“退与进”问题,实实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倡导做优、特、爱、乐的二小人,拥抱阳光,增强
同理心,学会沟通与交流,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同时,我在学校出台了小校长、小书记、校长助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给予每一位教师充分发展自我的平台。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倡导的是力“亲历亲为”,而重在和每一个人达成共识,鼓励他亲自实践,并在实践中成长为最好的自我。因为,我深信:赋予或激发教师的思想,让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才是我这个做校长最重要的职责,也才有可能、有机会使教师成长为最好的自我!
心得一,相信你的每一位员工都是有能力的人!
第二、校长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人!
关注“人”,永远是管理的第一大要务。关注人,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也不是表面、肤浅的沟通,关注人就要关注人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关注人,就一定要关注到人内心深处。只有走进人内心深处,才能真正获得影响这个人的力量。而人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价值和尊严!管理者一定要从内心给予教师最大的尊重,甚至包括尊重教师一时犯错误的权利,以维护教师的尊严;但尊重之后,还有一个帮助,就是要最大可能地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自我的价值,提升自我的价值,从而提升其做人的尊严感。这就应了一位
教育家反复讲的一句话:教育是使人有尊严地活着。那我们管理者就应该使我们的教师有尊严地工作着,且有
归属感并获得成长。所以,帮助每一位教师发现自我、建立自信,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价值、提升尊严,是实现对“人”关注的两部曲,更是优化教师生命质量、促其成长为最好的自我的关键所在。
实现这点,表面、肤浅的沟通无法做到,其背后需要阅历的支撑、需要智慧的积淀,更需要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来辅佐,需要沟通中耐心地倾听和同感地表达!所以,无论多忙,我也不放弃和教师在一起的机会,也不拒绝任何教师想和我谈一谈的愿望。而且,我主动创造了很多机会。如:每学期的“校长,我想对您说”、“烛光晚宴”、“校长聊天室”……在每一个沟通的背后,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永远的主题,真诚、信任是永远的主旋律,不断的自我拷问是永远的追求。不但我在这样做,我还鼓励学校管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这样来努力。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实验二小的
团队建设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健康,许多棘手复杂的思想问题、人际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而解决过程中,每一位当事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没有感受到“被强迫”。也正是这样,每一位教师才越来越热爱这所学校,发自内心的那种热爱!
心得二,不要忘记和你的教师随时随地保持畅通无阻的心灵沟通。
第三,校长首先要做什么:创造机会。
我认为,管理的第二大事务就是带领大家做“事”。沟通可以解决“人”思想上的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但团结人心、实现理想与价值却必须是在真实的行动中才能完成,才可能成长为最好的自我!所以,校长要善于创造机会,带领、鼓励大家做事,而且是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做事中,校长的首要职责是指引方向。因此,办学思想是衡量一位校长管理能力最基本的指标。有价值的办学思想,不但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方向,而且为学校提供了
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校长,不但能提出、总结办学思想,校长还要能将抽象的办学思想
物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引领全体教师去完成,并认识到每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就是对办学思想实现的逼近。于是,在共同愿景的支持下,教师不但方向明确而且干劲十足!
其次,校长要善于为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搭台铺路,创造机会。我始终认为校长的职责不在于“管”,就像老师并不是能够通过约束学生就可以带好一个班一样,而是在为大家创造机会、搭台铺路中,让每一位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
这个过程中,知人善任非常重要,敢于突破和挑战墨守成规的用人规则也很重要。为此,1998年我大胆选用了几位当年同在师范学习的同学,又在2003年突破传统的学历限制提拔了一位副校长,还在2003年开始创立校长助理轮换制,成立“校长工作室”,起用一批年轻教师作为校长助理(教师兼职)。事实证明,这些举措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切实实现了教师个人和学校的双赢。
心得三,要给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事情做——给团队一件事,给每个人一个机会。
第四,校长最需要注意什么:自我修炼。
“人”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校长本“人”的魅力,在实现办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每一位教师成长为最好的自我,是我的追求;但与此同时,我也始终不忘“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自我”!因为,一方面,我坚信校长的努力和成功,有可能成为教师努力和奋斗的榜样;另一方面,我从不放弃追求美满的生活,从不放弃追求个人的发展,这是我的人生信念之一!
于是,在自我修炼中,我体会到校长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校长要有好心态。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充满
爱意,追求最佳心理状态和绩效,才能和每一个人一起实现“最好的自我!”。
首先,校长要勇敢。因为身上职责所系,校长一定不能怕承担责任,不能怕承担压力,尤其在和不良风气做斗争的时候,尤其在事态不明朗的时候,校长要敢于讲话。需要校长定夺时,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正气是学校发展的底色,必须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要让所有的教师从校长身上看到这种正气的存在和弘扬。
其次,校长要舍得。有舍才能有得,生活的确如此。校长要舍得一些机会,舍得一些权利,舍得一些荣誉。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该退下去的时候退下去。比如,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集会,我主持、总结或讲话已经很少了,均由主管校长来主持及总结,继而又变成校长助理主持和总结;在评课、说课的时说得我说得少了,由主管主任主评,现在又变成更多年轻教师积极参评、进行思想碰撞……这些舍得的背后,正是学校“双主体育人”思想实现的过程,是实现共同愿景、达成全员共识的必要环节。此外,在荣誉面前,是争,还是让;荣誉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这更是对一位管理者的考验。学校上报的荣誉称号,我从来都是不许报我,除非是评选干部的称号,当主管校长、主任、相关人员都荣获过,不再有人可选时,才同意上报我。
再有,校长还需要一点耐心。即少一点急功近利的思想。教育自身的规律,很多时候是需要时间来验证,以时间为代价的。而如果不遵循规律办事,急功近利,其实表面的繁荣和暂时的成功可能将会带来日后更大的问题。何况,我们学校管理者每天面对的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等待。尤其每出台一个新的举措,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大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小到厕所文化的形成。而当我们坚信自己的认识的时候,必要的等待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很多美妙的奇迹和结果就在这耐心的等待和持之以恒地坚持尝试、努力中创造出来。在这是耐心等待还是急功近利的背后,就是你有一颗为教育而生的心,还是一颗做官的心。
此外,校长还要有好形象。包括亲和、正直、敬业、信任、欣赏、赞美、包容、大气、自责……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形象应该是“权威”。提到权威这个问题就像有些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一样,认为只有好言好语,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个误区。权威分为地位的权威和个人的权威,这种权威常以外在、
丰田普拉多2700和刚性为特征。而后者则是因为其个人素质的优秀而带来的权威,这种权威常以内在、民主和柔性为特征。我认为,校长一定要有权威,没有权威不服众,也就无法领导一个团队。但在倡导
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今天,权威应该是以“个人人格的权威”为主,是一种内在的权威,一种知性的权威,一种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内在权威,是以“理”服人,以“正气”服人;知性权威,是以“思想”和“专业性”服人;体现亲和特性的权威,是要善于与人沟通、倾听意见,权威而不
霸权。
此外,校长还需要一个好习惯:学习!学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坐在教室里的学习,还有就是读书。书我读了很多,除了教育类的图书之外,这些得我读得最多的是
管理学、心理学和
社会学方面的书。它们使我跳出了教师狭小的圈子,可以从教育外部来看教育,从一些原来从未思考过的、全新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大大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认识,并重新激发出自己不断思考和追求发展的热情。还有两种学习,我认为非常有价值:一是交高人,向别人学;二是善反思,向自己学。其中,向自己学还包括反思之后的大胆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反思结果的唯一标准,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推进反思的不断深入。我们不仅要重视思想的活动,更要重视行为的活动,在两种活动的交替中,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实现有效地向自己学习。这是随着年龄增长,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也是我这些年不断完善自己的另外一些主要的途径。
心得四,对校长而言,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主要专著
曾出版教育部“中国当代
教育家丛书”《
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教育部“中国特级教师文库”《我教小学数学》等个人专著,发表《双主体育人思路探索与实践》等多篇论文并获奖。
教师的评价
将“大爱”融入教育
大凡名人,在外面往往有不少追随者,而其身边之人却往往是褒贬不一,甚至毁誉参半,这就是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可李烈校长是个例外。那些工作生活在她周围的人们,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谈及她时无不充满崇敬之情——
“她是一位极具魅力的领导者,她以自己‘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还有那‘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的做人原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一支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在实验二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这——就是教师们心中的李烈。
让别人的内心温暖
在教师们眼里,李烈校长除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领导艺术,还有让教师们景仰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之外聊天娱乐时,感觉她是朋友;遇到困难找她倾诉时,感觉她是家长;研究教学时,感觉她是严师!”
李烈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关心他人细致入微。她非常重视抓教师的工作作风,但是实验二小却不设“签到簿”。她总这样说:“谁能保证没有突如其来的事情?快迟到了,千万别匆匆忙忙赶路,一定要注意安全;迟到了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就行。”
事情虽小,话语也很朴实,但却体现了校长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人心换人心,对教师的信任,换来的是实验二小上下一条心,为二小的事业呕心沥血也无怨无悔的氛围,每个人都用行动在证明:“我们辛苦着,但我们快乐着!”
一位刚调入学校工作的骨干教师的孩子得了一种罕见的病,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孩子的治疗离不开人,这位教师忐忑不安地给校长打了个电话。李烈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怎么样?治疗的条件如何?有没有什么是学做得以做的……”这位教师在电话中哭了。李烈安慰着她,询问她和她爱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家人的看护安排等等,并当即表示:“工作,由学校负责安排调整,希望你全身心照顾好孩子,别留什么遗憾。”
对教师们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一般校长做起来也不难,但是对教师职业发展和人生选择上的支持,校长们却未必都能够做到。当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人才提出“流动”要求时,校长点头支持,那需要怎样的胸怀?
在做校长的第一年时,李烈选定了一位美院的应届毕业生,小伙子很能干,三年中完成了“爱”的主题雕塑和“托起明天”的实验二小象征性作品。为了他的发展,李烈特意找了一间房给他做画室。
一天,这位老师找到李烈,鼓起勇气告诉她自己被一个不用坐班的单位看上了,想去却又舍不得离开学校。他为此已经足足“斗争”了一个月之久,现在只想听校长一句话:“如果您说‘不能走’,我就会立刻决定留下来,并且永远不再离开。”
这件事对李烈来讲太突然了,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去吧,我支持你!”
一时间,小伙子愣住了:“校长,您别这么快就决定,我还有两年的合同呢!”
看着他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李烈告诉他:“合同有效,因为你没有离开教育界,没有离开
西城区,所以合同可以照旧履行啊!”
李烈接着对他说:“为培养出更多功底深厚的美术老师而贡献你的才华,是好事啊!我当然支持你。另外,你在学校这三年,为学校作了很多贡献,所以也用不着不好意思。何况,去做老师的老师,更适合你呀!”
小伙子听着,泪流满面……
参与中体验荣誉感
对于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李烈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领导者首先要激励员工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是启迪员工“思想”的第一步;其次要授权,鼓励员工在实践中成为“思想者”;第三,在“负责”和“引领”中,促进员工进行大胆的“思想”实践;第四,领导者要学会欣赏,让员工的“思想”在爱的赏识和激励中飞扬;第五,领导者要不断修炼自己,为员工“思想”的健康成长创设温暖的氛围。
因此,李烈淡化管理者的角色和地位,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强调教师的参与。
在每次全体会前,李烈为教师开设“精彩五分钟”,在会上鼓励教师“自由发言”,并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就某一专题开展“即兴论坛”或“深度汇谈”;同时,公开校长的手机、信箱,设立每月一次的“校长聊天室”,组织“校长我想对你说”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面对面和校长说心里话。
在李烈倡导下,学校还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烛光晚宴”,每年举办“我爱我们的家”新年联欢会,在非正式场合倾听各年龄段教师的心声。
现在,全校教师人人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献计献策。学校以
年级组为单位,发扬“团队精神”,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更是树立起“小校长”、“小书记”的意识,主动全面负责年级的各项工作,在参与中体验到
归属感和荣誉感。
没有“弱势”只有“适合”
早在1997年,配合先进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李烈提议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与教师们一起讨论并制定了“和谐团队奖”的评选条件:讲爱心、讲正气、讲合作、讲学习、讲钻研。
学校的评奖、评先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搞不好就会有害团结氛围,而李烈的高招是——把它们和对教师的
政治思想教育、党员教育紧密结合。
李烈率先上
党课,没有干巴巴的大道理式说教,而是娓娓动听的哲理故事,是充满人性光辉的散文诗——“调节自我,让人生充满快乐”、“做成功、快乐、高雅的二小人”、“漫谈人生”等都曾是她讲党课的主题。每个学期的党课都安排在下班以后,而每次,100多人的礼堂总是坐得满满的:党员来了,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来了,就连没递交过入党申请的老同志也兴致勃勃地来聆听……
李烈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们,要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被动地当“萝卜”去“守坑”,那才能真正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头作用。
其实,李烈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2002年聘任和转岗人事制度改革中,9位教师顺利转岗,就得益于她创造的“适合学说”。
配合改革,李烈讲了一次
党课,题为“与时俱进”。她将畅销书《
谁动了我的奶酪?》和与其观点相近或相异的一系列丛书《谁能动我的奶酪》、《
我能动谁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等七本书的主要观点介绍给大家。
结合改革中教师们的各种心态和不同状况,她提出:
——“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得无人可代替的优秀,就可以相信自己的奶酪不会被人拿走”;
——“一旦面对奶酪被拿走的危机,要学聪聪立即采取行动去寻找新的奶酪”;
——“每个人都应该与时俱进,分析自己所处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
……
李烈特别强调,转岗不是因为“我不行”,而是因为“我不适合”;转岗,恰恰是给自己一次新的机会,去寻找更适合的岗位,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生命的快乐。这里没有歧视、没有压力,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
当这样的观点被大家普遍接受以后,“适合学说”的氛围出现了,转岗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以爱育爱,李烈的爱并不只在实验二小的师生们身上。
两年前,李烈与学校一名青年女教师到新疆参加教学交流活动。那时李烈身体很不好,医生一直要求她背着心脏监控器监控心脏的活动。这位青年教师关心地问:“您身体都这样了还去新疆呀?”李烈却说:“这次是支援西部教育的一次机会,很有意义,我们应该去。”
那位青年教师在上展示课时不太理想,把原因归结为当地学生不如实验二小的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而当地的老师也认为是新疆学生水平不行。
怎么办?李烈当即来了个现身说法——临时找了一个班,按照他们的进度上了一节示范课,把她自己所说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展示出来。开始,孩子们还有些放不开,但在李烈巧妙的引领下,他们越来越活跃,课上得非常成功!看了李烈的课,老师们心服口服,为她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所折服,同时,他们也深刻地感悟到:“不是学生不行,差距在教师。”
回到住地,青年教师好奇地问李烈:“您是特级教师,就不怕上砸了?如果那样多没面子呀!”
“我可没想面子的问题。”李烈笑了,“我只是觉得既然来了,就有责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展示出来,与当地老师共同探讨,这和给咱们学校的老师们上研究课是一样的道理。这样做不仅仅是为宣传实验二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通过帮助这里的老师,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这里的孩子也能像二小的孩子们一样接受更好的教育……”
老师们钦佩李烈精湛的教艺,更为她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而感动。这种爱,不是只爱二小师生的“小”爱,而是爱所有的学生、爱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大”爱!这种爱就是一个
教育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