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玉是清康熙时制作蟋蟀罐的名手,制作的蟋蟀罐名品很多,有“绿泥”、“鳝鱼黄”、“瓜皮绿”、“藕荷色”、“倭瓜黄”等品名。在北方陶制蟋蟀罐中,赵子玉是名气最大的,几乎成了蛐蛐罐的代名词。但是流传下来 的赵子玉蟋蟀罐并不多,当时价值甚高,时至
中华民国一只子玉蛐蛐罐价高100大洋,尚不好求。据琉璃厂老古玩商讲,上世纪三十年代“六只子玉罐换一对
爱新觉罗·旻宁官窑粉彩龙凤碗”。据行内人统计,全
北京市所有“子玉罐”加在一起,也不足20个。
中国国家博物馆赵子玉蛐蛐罐也只有两个,可见其珍贵程度,所以仿制赝品比较多。
赵子玉的年代有迹象可循。据北京藏家卢望介绍,
丁佩《萝窗小》曾提及:“赵子玉,家北京,
清代人。善制澄泥
蟋蟀科盆,式既古雅,刻镂亦精。好事者珍之,亚于
宣德。”此书刊于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丁佩为清中期才女,华亭(今
松江区)人,一作长州(今
苏州市)人,善刺绣,有《
绣谱》传世,后世评价极高。丁佩著书应是中年以后的事,
爱新觉罗·颙琰一朝不过25年,丁佩当生于
乾隆中后期,她的话可信度较高。与此相印证,曾见清中期南盆大家邹东帆仿赵子玉的“大恭信”(内腔属名邹东帆),可知,
爱新觉罗·旻宁时,赵子玉已名冠大江南北,社会上已有仿品。
有关赵子玉罐的品种,后世说法不一,但素有13种之说。
王世襄《秋虫六忆》集拙园老人,李桐华,黄振 风及虫贩赵子臣三种说法,详情可参阅《秋虫六忆——忆器篇》。但综合异同,似不应以泥色、款识混同分类,倘以款识分,得13种:1.古燕赵子玉造(末一字为“制”者皆伪);2.淡园主人(全为三号罐);3.都人赵子玉制(末一字为“造”者伪);4.恭信主人盆赵子玉制(大恭信);5.恭信主人之盆(小恭信);6.敬斋主人之盆;7.韵亭主人盆;8.闲斋清玩;9.乐在其中;10.全福永胜;11.净面(无款识);12.大清康熙年制( 有争议,李桐华认可,黄振风、赵子臣不认可);13.永战三秋(有争议,黄振风、赵子臣认可,李桐华不认可)。
20世纪30年代,
北京市城中有一绰号“大关”的人,极善仿制
赵姓蛐蛐罐,手法之高,足以乱真。如今流传的赵氏赝品,多为“大关”伪作。但还是有方法进一步甄别赵子玉罐的,以下四招助你辩真伪。
第一招,看泥质。子玉罐用泥无出其右者,泥无
金星是其特点(阳光下照射没有云母等杂质反光点)。子玉盆泥质的纯度天下无人能及,需经过三年以上的反复澄筛及酷暑严寒锤炼。但也并非全然如此,浆皮残损的,会带少许金星,所以要综合考察。
赵子玉这件澄泥蛐蛐罐,通高10.8厘米,外径12厘米,深5.7厘米。罐内平坦有一层夯土,盖内有长方形阳文 双线印框,框内楷书“古燕赵子玉造”六字款,罐底亦有一长方形双线框,框内阳文楷书“古燕赵子玉造”六字,色呈黄绿,质地润泽晶莹似玉,制作十分秀丽规整,表层有一层浆皮亮光。由于年代久远,罐有损伤,又由于长年埋于地下,浸蚀较为严重。尽管如此,此罐也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