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
中国文史学者、文物收藏家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号畅安,汉族,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5月25日生于北京。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九三学社成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4年,王世襄考入燕京大学,1941年,他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就是《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之后在家继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48-50、3111943年冬天,他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师从梁思成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在这里,他开始了对漆器、家具的研究。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世襄负责追缴战时遗失文物,他追回杨宁史收集的古青铜器127件和古兵器136件,其后不久,他又去日本追回107箱善本图书,拯救了大量国宝,维护了祖国利益。1946年7月10日,他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83年,他出版了关于漆器的文物研究著作《髹饰录解说》,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将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家具整理出版为《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从此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这套书还成为明式家具制造者和收藏者的人手一册的宝典,由此确立了他在文物圈乃至在民间的名气。1991年7月起,国务院为他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王世襄出版《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一书,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成为从事收藏和鉴赏者的必读书,半年内重印4次。这部著作被评为1999年十大好书。323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他将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原地区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2009年6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王世襄先生“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2009年11月28日9时25分,王世襄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王世襄无论是在弹琴、抄书、收藏家具、漆器、铜炉方面,还是养鹰、驯狗,逗蛐蛐儿、养鸽子样样精通,被人誉为“京城第一玩家”。他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书画、雕塑、烹、建筑等方面。他对工艺美术史及家具,尤其是对明清家具、古代漆器和竹刻等,均有深刻研究和独到见解,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世襄的母亲金章早年曾在英国留学,她的鱼藻类画作,名气很高。27年幼时,王世襄跟随母亲学习认字,6岁时父亲聘请私塾老师教授他《大学》《中庸》《论语》等,背诵古典诗词,次年全家居住在上海舅父家。他特别喜欢诗词,8岁时开始读《杜甫集》。1924年秋,进入英语学校美侨子弟学校,直接读三年级。在他年幼时,兄长去世了,母亲觉得他是家里的独苗,对他较为纵容,并认为只要对儿子的身体有利的活动,他都可以玩。优越的环境和年少好奇好动的性格,使王世襄特别喜欢和京城诸多玩家交游,于是他开始养鸽子、将军虫并喜欢上了架鹰猎兔,挈狗猎獾。他还学摔跤,并在京东城一带小有名气。家庭氛围的熏陶,家人的培养,铸就了其豁达乐观的性格、执着专注的精神,为他此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少年玩家走向青年学者
1934年,王世襄考入燕京大学,按照母亲的意愿念了医科,念了两年后考试不及格无法继续升学,他转入了国文系。1938年夏,燕京大学本科毕业,同年秋天,他考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1939年5月,王世襄的母亲去世,他认为自己不能辜负母亲的厚望,于是,他开始用功读书。1939年到1940年,他在《华光》杂志上连续三次发表关于大鹰和老北京玩鹰民俗风情的文章,初步显露了他将民俗风情提炼升华到学术历史高度的治学特征。1940年,他又用英语发表了《关于姚最\u003c续画品论\u003e中的一个错字》,颇具深度。他用三年时间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中国画论研究》。1941年,他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就是《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之后在家继续撰写论文元至清部分。
1943年,王世襄想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听说他来自燕京大学,断然拒绝了他,理由是燕京大学毕业的学生,不配到研究所工作。此时梁思成建议他去自己任职的中国营造学社边学习边工作。这年冬天,他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师从梁思成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在这里,他开始了对漆器、家具的研究。梁思成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激励他奋发有为的动力。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世襄负责追缴战时遗失文物,他得到了一个信息,在沦陷时期河南省等地出土的重要青铜器,有相当一部分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并由官方出面交涉,杨宁史收集的古青铜器127件和古兵器136件被成功追回。现如今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里,还能见到这些珍贵文物,其中最为出名的,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1946年2月24日,王世襄又为故宫抢救了郭宝昌收藏的大量瓷器藏品。其后不久,他又被派往日本追讨文物,他据理力争,费尽周折追回107箱善本图书,拯救了大量国宝,维护了祖国利益。从日本回来后,在故宫与同事们一起负责文物的保管和陈列工作。他将晋朝陆机的《平复帖》作为著录方面的试点。在得到收藏前辈张伯驹先生的支持下,他对这份具有质地、尺寸、装裱、引首、题签、本文、款识、印章、题跋、收藏印、前任著录、相关文献,还有保存与流传经过的完整记录,为故宫文物的整理、建档树立了标杆。
1946年7月10日,他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他与故宫古物馆的人员一起布置了新入藏的杨宁史铜器、郭宝昌瓷器两个专门陈列室。1948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他去美国和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多后,他拒绝了国外几所大学让他去当副教授的邀请,于1949年8月回国,之后回到故宫博物院任陈列部主任。
经历坎坷
1951-1952年的“三反运动”,由于他追回收缴珍贵文物众多,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蒙冤拘留审查达十个月,经查明无问题后被释放,然而却被文物局责令去劳动局登记自谋出路。1953年6月在中国音乐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同年开始在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编《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1-5辑),后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之后撰写《古琴曲广陵散》说明,文章着力研究了《广陵散》与战国以来和该曲有关的文献,详细而系统地考证了古曲的流传过程。316
1957年,他被故宫博物院先后聘请为历代艺术专门委员会委员、文物修复委员会委员。6月,他被指派前往郑州市,对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乐器进行考察、测绘和录音,回来后撰写了《信阳楚墓出土乐器调查》一文,在《文物》杂志上发表。同年9月,他被划为“右派”。“右派”期间,他开始私下走自己的著述生涯,先后出版了《高松竹谱》《遁山竹谱》《画学汇编》《雕刻集影》《中国古代音乐书目》等著作。1962年,他摘掉了“右派”帽子,进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工作。316虽然不再是“右派”,可他依然被视为地、富、反、坏、右“黑五类”一群,被批斗,他学着平静对待,放宽心镜,尽量减少运动带给传统文化的破坏。148
文革期间,他觉得自己的收藏与家传之物躲不过劫难,就主动向自己工作的单位“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提出了“抄家”申请,1966年9月2日,他收藏的古玩、字画、图书、家具等大批财物都被抄走。所幸文革之后他的大部分收藏得以保存。文革期间,他被迫接受体力劳动,并被下放到咸宁市“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
声名鹊起
1973年夏,他从咸宁回到北京。15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平反,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改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79年,他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略谈明、清家具款识及作伪举例》一文,这是他从收藏、观摩转变为治学研究的开始。320
他对竹刻艺术的研究兴趣源自于两位舅父(金东溪、金西厓),他在整理他们的文章和藏品中,结合相关文献和当代匠师的佳作,取得丰硕的成果。1980年他在整理二舅金东溪的《竹刻小言》的基础上出版了《竹刻艺术》,将古今民间制作与收藏的竹刻艺术上升到学术研究的高度。
1983年,他出版了关于漆器的文物研究著作《髹饰录解说》,这是他自认为最有意义的两件事情之一。该书的篇幅是原书的20倍,成为文物工作者、美术学院师生的重要参考书,成为漆器制造业的主要教材,亦深受海外学人的重视,被广泛引述。182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将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家具整理出版为《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从此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空白,这套书还成为明式家具制造者和收藏者的人手一册的宝典,由此确立了他在文物圈乃至在民间的名气。其中的《明式家具珍赏》出版于1985年秋,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反响强烈。很多家具商仿制明式家具,盈利颇丰。此书仅至1988年,就有不同出版社的9个版本问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文物图集。而《明式家具研究》这部著作,对明代家具分门别类以及每一处细节的解释,从不作空泛的谈论,而总实之以丰富的生活史料,甚至用古人的生活方式、古代书画上可以窥察到一些生活图景之细微处,并辅之以谨严的考据方法一一道出。他还将妻子袁荃猷多年以来绘成的800幅家具线图插入书中,使得此书图文并茂。他还把工匠口中和古籍里的名词、术语一千多条编成“简释”置于卷后。“简释”成为此后出版的有关家具的文章和图书的依据。著作于1989年出版,得到古家具研究领域权威朱家溍的赞赏,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1989年7月,他领衔主编《中国美术全集.漆器》一书,向国内外学术界第一次全面展示中国古代漆器研究的整体水平,对中国漆工艺研究做了继承与发扬。171
他为了唤起社会对观赏鸽文化的认识,早在1963年他就用英文在《中国建设》第11期发表《鸽哨带来的空中音乐》,后又与王熙咸合作,两人商讨后形成了《鸽哨旧话》,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写作、准备线图和拍摄实物,直到1989年,他出版了《北京鸽哨》一书,首版不久就销售一空。
1991年7月起,国务院为他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博物馆修建新馆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人庄贵仑表示愿意买下王世襄的收藏,再捐给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将自己收藏的79件明清家具全部奉上,对价格毫无异议。最后这批文物以收藏十分之一的价格卖出,之后,他又托人将一件黄花梨小马扎捐给上海博物馆,使得上海博物馆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辟有专馆陈列古典家具的国家级博物馆。1994年1月,其专著《明式家具珍赏》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博学杂家
1993年,他出版了《说葫芦》,这部著作的出版起源于1983年的英国访问,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的专家们诚恳邀请他,将他喜爱的蟋蟀科及其用具、养冬虫及其葫芦、养鸽子及其铃哨,这些中国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写成书。于是回国后他就开始准备这几方面的材料。《说葫芦》上卷介绍了葫芦的种类、用途以及各种制作方法,下卷则对鸣虫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所用葫芦进行介绍,并对育虫、选虫、畜养等各环节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进行详述。在“牛棚”的那段岁月,他没钱乘坐长途汽车,只有在半夜骑自行车启程去捉螽斯科,等到太阳初升时,蝈蝈正开始展翅。等到下午三点就要往回走,等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好长时间,他的腿脚已经麻木了。 320 109
1999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选出关于中华文化的文章105篇,并自选历年所作诗词120首,交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他将社会各阶层不太受人注意的文化生活和爱好习俗,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饶有趣味的探讨,许多大俗大雅之事,在他笔下皆成文化精品。这套奇书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成为从事收藏和鉴赏者的必读书,半年内重印4次。这部著作被评为1999年十大好书。之后在三联书店相继推出《锦灰二堆》(2卷)《锦灰三堆》《锦灰不成堆》,每出版必重印。2002年,他出版了《中国画论研究》一书的影印本。著作将中国画论分为理论、画法、品评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述,梳理脉络,分析画论,是画论研究的典范之作。
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他将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2009年6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王世襄先生“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2009年11月28日9时25分,王世襄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家具
竹刻
综合
漆器
音乐
以上资料来源309-325
藏品拍卖
以上资料来源
家族成员
王世襄的祖父是前清官员,官至工部尚书,是收录于《清史稿》的人物;他的伯祖是光绪三年的状元,徐世昌梁启超都是其门生。王世襄的父亲王继增曾留学巴黎政法大学,后在前清和民国政府里从事外交工作,任职于外交部条约司,喜欢逛古玩店,经常买一些残缺的古瓷标本回去。母亲金章,1902年留学英国,学习西洋美术,是著名的鱼藻画家。他的大舅金城是20世纪初北方画坛的领袖,二舅金绍堂以竹刻著称于世。四舅金西厓虽然大学学的是建筑,但最终却成为一代竹刻大师,“海上画派”的吴昌硕吴湖帆等名家对他赞许有加。他的妻子袁荃猷女士,14岁师从汪孟舒学琴,后来又得到古琴国手管平先生亲授,在燕京大学学教育,二十世纪50年代前期到音乐研究所工作。2003年秋天,袁荃去世。32
人物轶事
王世襄非常敬重陈梦家,因为陈梦家是他明清家具收藏的启蒙者。自己买的是边边角角,不成系列,陈梦家买家具是一堂一堂的凑,大到八仙桌画案,小到首饰盒笔筒,自己根本没法比。陈梦家与他曾经住在一个宅院,而王世襄就是主人。由于两人对明清家具的共同爱好,彼此来往密切,两人为了得到心爱之物,又成为“竞争对手”。他们经常给对方淘来的家具挑毛病,互相启发,提升各自的眼力。正因为耳濡目染陈梦家在家具收藏上的独到眼力及品评,王世襄逐渐形成自己的家具收藏体系。
1976年唐山地震时,北京居民很紧张。而王世襄不肯离开他的宝物,便想出一个办法,在他的紫檀大柜的搁板上铺上毯子,他正好钻进去躺下,勉强把腿伸直。在此后好几个月的防震时间里,他便成了柜中人。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古琴评选活动。他为了鼓励制琴人,为选出的十张古琴一一题写了琴名,并由一位篆刻家镌刻在琴上。结果这十张琴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明码标价,借着有王世襄题字题款的噱头给卖了。直到一两年后,王世襄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着实为此烦闷了一阵子。
在饮食圈,王世襄很早就有名气,《中国烹饪》创刊时,他就是顾问之一。1990年,汪曾祺为《学人谈吃》一书写了一篇名为《食道旧寻》的序言。文章中说到王世襄到朋友家做菜,主料、配料、酱油唐宋绍兴酒都是自己带去的。王世襄做的菜可以称为“名士菜”。转过年,王世襄在《中国烹饪》上发表《答汪曾祺先生》,对汪曾祺文章中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进行说明,这篇文章被他收录于《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中。他与汪曾祺还共同参加过一个小团体“美食人家”,其实就是一个吃喝会。王世襄担任会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范用担任财务,会员包括丁聪、杨宪益吴祖光汪曾祺黄宗江、方成、黄苗子等人。
人物评价
画家启功:“我的一位挚友王世襄先生,是一位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他的玩物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先说广度:他深通中国古典文学,能古文,能骈文,能作诗,能填词。他写一手欧体字,还深藏若虚地画一笔山水花卉。喜养鸟、养鹰、养猎犬,能打猎;喜养鸽,收集鸽哨;养蟋蟀科等虫,收集养虫的呀呀葫芦。玩葫芦器,就自己种葫芦,雕模具。制成的葫芦器,上有自己的别号。”
哲学家张中行:王世襄所治之学是绝学,奇得稀有,高不可攀。
文物专家罗哲文:在文博界,王世襄可以说是第一流的专家,很多专家某一方面的研究可能很深,但是像王世襄那样既深又博的,却很难找到一个。
《收藏界》杂志社:他将匠人们世代口传身授、支离破碎、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术语,以严谨的方法整理,并创立了名词术语体系,使得这些研究有了清晰而统一的标准语言,形成世界通用学术体系。
参考资料
被故宫开除的鉴定大家:收藏家王世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5-13
收藏大家王世襄.今日头条.2023-05-30
厚学雅趣 锦灰集珍.今日头条.2023-05-14
王世襄先生与铜炉收藏.新浪收藏.2023-05-15
王世襄先生留下的世纪绝学.今日头条.2023-05-14
王世襄藏品拍卖启示录 .今日头条.2023-05-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从少年玩家走向青年学者
经历坎坷
声名鹊起
博学杂家
荣誉奖项
主要作品
家具
竹刻
综合
漆器
音乐
藏品拍卖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