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光鳃鱼(学名:Chromis weberi)为雀科光鳃鱼属的鱼类,俗名魏氏光鳃雀鲷。分布于
热带太平洋海域以及
台湾省南部等,常栖息于水深3-25米礁石斜面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体侧扁,呈卵圆形。口小。体色灰黑,无明显斑点或条纹,但前後鳃盖缘黑色,且眼睛内可见一明显黑带。
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具黑斑。栖息于热带海域,成鱼成群活动於3~40公尺水流强劲的陡峭大礁上方或断崖外侧,幼鱼大多紧邻大礁边不敢远离,夜间则寻觅礁穴休息。杂食性,以
浮游动物为主。产黏著卵。
世界分布:
印度至
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
红海及东非,东至莱恩群岛及
萨摩亚,北至
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亚。中国台湾发现于南部、北部、澎湖、
绿岛和
兰屿岛等海域。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 2.0-2.1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
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5-16个。背鳍单一,软条部不延长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软条9-10;臀鳍硬棘II,软条10-11;
胸鳍鳍条17-18(通常为18);
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呈尖形,各具3条硬棘状鳍条。体及各鳍一致为淡绿色至淡蓝色,腹面略白;繁殖期时,雄鱼体色逐渐偏黄色,体后半部渐偏黑色;胸鳍基部上缘无小黑斑。
主要栖息于海峡与陡峭的外礁斜坡中,独居或成小群到大群活动,栖息深度在3-40公尺间。主要以
浮游动物为食,尤其
桡脚类的动物。
中小型之雀鲷,可食用,一般不为渔获对象鱼。有人将其作
观赏鱼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