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茶(
食虫类:Camellia arborescens Chang et Yu)。大树茶是经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和人文环境选择下来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优良的茶叶品质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树茶的生态环境植被较丰富,大部分野生型大树茶周围均有古树,如在独山大树茶周围就有千年的
红豆杉,在印江大树茶周围也发现野生红豆杉。江口大树茶分布于竹林里,这与盘县古茶树的生态环境类似。沿河大树茶集中连片。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5米,胸径38厘米,嫩枝无毛或有稀疏微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深绿色,下面褐绿色,无毛,侧脉7-8对,在上下两面均明显,叶柄长7-11毫米。花白色,腋生或顶生,直径4-6厘米,
花梗长9-13毫米。苞片2,早落。
萼片5片,倒卵形,长6毫米,外面无毛。花瓣7-11片,倒卵形,长2.4-3.1厘米,无毛,基部近离生。
雄蕊长1.2-1.7厘米,近离生。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1.5厘米,先端3裂。果三球形,直径3-4厘米,3爿裂形,果爿厚1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1.3-1.4厘米。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大树茶适宜一般是
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
碳酸钙,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
摄氏度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
南岳云雾茶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生长环境
大树茶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疏林内,周围有高大树木遮阴,形成散射光线。而茶树是耐阴植物,在遮阴条件下,茶树叶片折卷可减轻或无折卷,枝条向外张开成水平状,叶面幅度加大而隆起,叶色变深而更有光泽,叶中芳香物质增加,粗纤维含量减少,嫩度持久,
多酚类化合物无过多过少的缺点,鲜叶内各种成份丰富而协调,使茶叶汤味醇厚,减低苦涩,芳香可口。
栽培技术
营养供给有保障,且其植株较高,相应的根部入土亦深,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各
土层的养分,养分充足而均衡,无需另行施肥,生态自然。
修剪方式
大树茶自然生长,以采代剪,芽头顶端优势明显,养分供给充足,肥壮而质优。
采摘频率
大树茶则产量低,发芽期短而荫芽周期长,新梢有较长的养分积累期,持嫩度高且内含物质丰富,同时茶树的休养期长,历经一冬,来年春茶品质尤佳。
树龄十几年甚至百多年老树的大树茶,鲜叶用手抓时,手感柔软有弹性,不易折断,干毛茶尖绒毛少,用水冲泡后,茶叶颜色暗绿,叶片锯齿大而深,叶间距长,叶片薄而大。
近种区别
该种与茶树C. sinensisO. Ktze. 的区别在于花大,花瓣较多,
花梗较长,与紫果茶C. purpurea Chang et Chen的分别,在于萼片无毛,果实较大,果皮较薄。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叶可泡水饮用,并有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
龋病、消除口臭等保健作用。
营养价值
植物文化
中原地区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
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
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
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