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杜克(1947-2004),笔名杜克,祖籍广东
五华县,先后毕业于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解放军艺术学院,1968年入伍,七十年代由南海舰队301舰的战士成长为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团员。1983年曾杜克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乐队演奏员,后成为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笛子演奏家、教授。
曾杜克(1947-2004),笔名杜克,已故我军著名音乐家、作曲家、笛子演奏家、教授。国家一级作曲,祖籍广东五华县,1947年6月16日出生于冀中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革命家庭。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解放军艺术学院,1968年入伍,七十年代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301舰的战士成长为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团员。1983年曾杜克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任乐队演奏员,后成为音乐系
器乐教研室教员。
曾杜克学音乐是从笛子开始的,又从最初对笛子的痴迷发展到对作曲的痴迷。在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他就开始作曲。1968年,作为第一批由文艺院校招到南海舰队的文艺兵,他特别注重体验生活,如饥似渴地收集、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之后很快担任了舰队文工团的主要创作员和演奏员。当他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
施万春教授学习后,作曲技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他的大量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这以后创作的。作为第一个笛子演奏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笛子曲,如《青山翠竹》、《天山腾舞》等,而且不满足传统的竹笛演奏技法,经过多年实践研制了一种在不改变传统笛子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能快速吹奏半音、并能在十二个调上任意转调的十孔竹笛,受到专家的肯定,同时改革成功能自如演奏双声部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
双管侗笛”。由他作曲并演奏的双管侗笛曲《火车开进侗家寨》、《侗乡欢歌》曾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一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影响。
作为
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军旅作曲家,他知道要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就要掌握高科技的电脑作曲系统。他从50岁开始学习电脑,在应用
Cakewalk软件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新路子。按照这种方法,作曲者不再为键盘演奏基础的高低而发愁,完全可以用鼠标代笔、代键盘,高效高速,一次性完成创作思维和演奏思维为一体的、从音响到曲谱的写作。我们家所有的积蓄都投入了家庭录音棚。他还创造性的解决了民族器乐音色演奏风格的模拟难题,从作曲到配器到制作MIDI再到录制成品都是独立完成。他的
全球音乐电视台作品《伴你人间天地情》之所以能在“海空英雄”王伟牺牲后,能迅速把音乐完整做出并录制完成送到电视台播出且获得金奖,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套一条龙的制作方法。为了在作品中增添艺术效果,他潜心地研制了各种音色的采样方法,自创了“无差别人声‘啊’的合唱模拟”,大大减少了一个作品出笼的时间和经费。他的MTV《飞天舞袖》,就是在“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天完成全部的创编、录音和制作,成为“神州5号”升空后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和
北京电视台播放的MTV作品。
神采奕奕尽显威武之师的管弦乐作品《军旗颂》、充满生机的
交响诗《春催桃李》、气势恢弘的交响合唱《回归颂》。以及交响
组曲《腾飞》等都是他几十首管弦乐作品中的代表作。而《原·猿·源》、《战斗者》等
电子音乐则体现了他超前的创作思维和理念。
充满浓郁
广东省韵味和
潮州市风情的
高胡独奏曲《韩江情韵》令人耳目一新;被
朝鲜族认可的管独奏《吉祥鸟》热情奔放;
南疆风情十足的
独弦琴独奏《竹楼绣女》婉转多情——这些作品都是曾杜克用当地特色乐器,又采用当地最有代表性的音乐素材倾心制作的民族器乐作品。
《东方之珠畅想曲》、《高山青》、《红火火的日子》这些民族管弦乐合奏是他几十首
民俗音乐合奏中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民乐底蕴和交响管弦配器和发展手法的功力的结合。
在他留下的四百多首作品中,
声乐作品占了一半,这是他为兵服务、为教学服务,以及
讴歌时代而留下的充满激情的诗篇。《小岛》、《母亲河》、《海潮》、《战士的情怀》等是他多年军旅生涯和军人情怀的升华;《中华龙脉》、《造福老百姓》、《
红火火》、《金色的飘带》是他讴歌时代的心曲;而《渔火谣》、《雨是风中的铃铛》、《新水上人家》等风格各异的民族特色歌曲则是他扎根民族沃土创造出的美丽的旋律;《我们在长大》、《天上故事多》、《我知道》这些清新稚气的儿童歌曲,只有充满童心的他才能写出;《边关颂》、《五彩天路》这样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大型交响合唱是他博大的胸怀和才气的体现。
曾杜克曾出版音乐专辑10余张,公开发表音乐作品数百首,担任
中国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数十台文艺晚会主创人员,获得全国性奖项数十个。其代表作:民族器乐曲《九州同乐》《东方之珠畅想曲》《火车开进侗家寨》,交响乐《亚龙湾随想曲》、《腾飞》,电视剧《刑警日记》、《牛牛》、《少年铁血队》,电视片《万里海疆》、《
李清照》,电视歌曲《九歌》(
韩磊)、《红火火》(周芳)、《恭喜龙年》(白雪、
戴玉强、
甘萍、刘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