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
台湾散文家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省临沂县人。王鼎钧十四岁开始写诗。十五岁曾试评名著《聊斋志异》。十六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1949年到中国台湾,1978年,移居美国。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其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电影评论、小说批评等等。代表作有《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等,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曾用名方以直,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人,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军。
教育经历
1942年夏去大后方投入李仙洲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省陕西省各地。抗战末期初中毕业即辍学从军。
1949年来到台北市,考入张道藩创办之小说创作组,受王梦鸥赵友培李辰冬诸先生调教,奠定基础,终身自学不息,力行不懈。
工作经历
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
195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广播公司做剪报、贴资料的工作。在中广公司,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广播公司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等职务,写了许多广播剧本;后来又进入中国电视公司做编审组长,并且参与电视剧写作。
1963年至1966年间还担任《中国时报》的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也曾担任过幼狮公司期刊部的总编辑。
写作经历
1948年写成中篇小说《伶仃脚》。
1951年写成中篇小说《秋水》。为《台北公论报》副刊撰《民间闲话》杂文专栏。为台湾各电台写广播短剧《民间夜话》,每周三次。为中国台湾广播公司撰《自由谈》,每周三次。
1952年继续撰写《民间夜话》《自由谈》。写成广播剧《富国岛》《老兵不死》。为《联合》副刊写《饮茶苦斋笔记》杂文专栏。
1953年继续撰写《民间夜话》。写成中篇小说《冰雪》、广播剧《散尽台》。为中国台湾广播公司撰《广播影评》,每周六次。
1954年继续撰写《广播影评》。
1955年写舞台剧《女大不嫁》。撰写理想小说《青天》。
1957年《征信新闻报》(今《中国时报》)副刊《新手拈来》杂文专栏。
1958年继续撰写《信手拈来》专栏。
1963年继续撰写《信手拈来》。在《空中杂志》写《广播写作》专栏,讨论广播文学诸问题。在《自由青年》写《讲理》专栏,辅导青年写作。出版《小说技巧举隅》(光启)。出版《文路》(益智),辅导青年写作。
1964年继续撰写《信手拈来》。出版《讲理》(自由青年杂志社)。出版《广播写作》(中国台湾广播公司),为台湾广播文学理论第一本专业性著作。为《台湾日报》写《长短调》杂文专栏。
1965年出版杂文集《人生观察》(文星),此书获得中山文艺奖散文类奖。
1966年继续撰写《信手拈来》。
1967年为《中国时报》写《今日春秋》时评专栏。为《中国语文月刊》写《短篇小说透视》专栏。
1968年继续撰写《今日春秋》。
1969年继续撰写《今日春秋》。出版《短篇小说透视》(大江)。出版《长短调》(惊声)。出版杂文集《世事与棋》(惊声)。出版短论集《文艺批评》(广文)。
1970年继续撰写《今日春秋》。出版抒情散文集《情人眼》(大林)。短篇小说集《单身汉的体温》(瑞大林)。写成电视剧《仁者无敌》,参与电视连续剧《情旅》及《凤凰树》编剧。出版《人生观察》(大林)。
1971年继续撰写《今日春秋》。
1972年参与电视连续剧《大路》编剧。
1973年继续撰写《今日春秋》。参与电视连续剧《烽火江南》编剧。
1974年出版《文艺与传播》(三民),为台湾就传播媒体的特征研讨文艺技巧之第一本著作。《讲理》改由大地出版社印行。
1975年写成电视剧《罪手》。为《中华日报》副刊撰《人生金丹》励志专栏,并出版单行本第一集《开放的人生》(邓尔雅)《王鼎钧自选集》(黎明)出版。《人生试金石》(作者自印)出版。
1976年《我们现代人》(作者自印)出版,与《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合称“人生三书”。
1978年以早年生活为背景之散文集《碎琉璃》(九歌)出版。《灵感》(作者自印)出版。
1982年《文学种籽》(明道文艺)出版。《碎琉璃》由作者收回自印。《海水天涯中国人》(尔雅)出版。
1984年《别是一番滋味》(皇冠)出版。《山里山外》(洪范)出版。《看不透的城市》(邓尔雅)出版。《作文七巧》(作者自印)出版。
1985年《意识流》(作者自印)出版。
1986年《作文十九问》(作者自印)出版。
1988年《单身温度》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左心房漩涡》(尔雅)出版。《左心房漩涡》荣获优良图书金鼎奖,图书著作金鼎奖暨《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吴鲁芹散文奖。
1989年《灵感》增订本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
1992年《山里山外》由作者自印。自传第一部《昨天的云》(作者自印)出版。
1995年自传第二部《怒目少年》(作者自印)出版。
1997年《随缘破密》(尔雅)出版。续写自传第三部。
1998年《心灵与宗教信仰》(尔雅)出版。
1999年《有诗》(尔雅)出版。《千手捕蝶》(尔雅)出版。《活到老,真好》(尔雅)出版。
2000年《人生试金石》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我们现代人》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
2003年《作文七巧》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碎琉璃》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文学种籽》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山里山外》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
2004年《作文十九问》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情人眼》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
2005年《昨天的云》(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一)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怒目少年》(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改由尔雅出版社印行。《关山夺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三)(邓尔雅)出版。
2006年写作回忆录四部曲之四。
2009年《文学江湖》(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四)2009年3月10日由尔雅出版社出版。
2022年1月《小学作文讲话》出版。
个人作品
散文
小说
回忆录
论着
创作特点
散文风格
由于散文文体是一种特殊的品类,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分,它的变革往往并不局限在纯粹的职业的散文圈子内。如果说,陈之藩开辟了一片散文新思维的空间,复兴这一文体作为思想载体的古典地位,而新的审美规范的建树和开拓,不得不让位给纯粹的文艺家去完成。人们熟悉作为散文革新家的余光中的名字,而另一位也许艺术成就更大、境界更为深沉博大的旅美华文散文家王鼎钧,则是为大陆读者所知不多和相当陌生的了。余、王二氏均属创造了散文阳刚之美的作家。倘若我们能平心静气地如同审视中华古典散文的传统那样审视现代散文的传统,那么,现代散文作家中究竟有几位能像庄子韩愈苏轼那样,拥有泰山日出、雷霆万钧的阳刚气象?!台湾散文原本承袭了周作人一派,周氏又承袭晚明小品遗风。毕竟有一种衰败倾颓、夕阳归鸦的气象。是故,王鼎钧和余光中在散文文坛崛起,且不论其思想倾向上还有哪些毛病,他们两人那狂洋恣肆、突兀峥嵘的想像力和排山倒海、阅兵方阵般驾驭文字的能力,将散文的阳刚之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没有理由加以拒绝的。余、王二氏,艺术风格和心理气质上存在差异,余为雄健豪放,王则沉郁顿挫;余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情感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王则更为关注民族审美心理、文体体式之变异,及散文容量空间的拓展上。但他们两人可谓珠联璧合,共同为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
主要成就
散文贡献
粗略地讲,王鼎钧在散文审美变革中的贡献有三。
贡献一
其一,对人的研究,特别是从审美角度,把人放在历史风云激荡的漩涡里加以表现,可谓是王鼎钧贯串自己一生全部创作的主线。他紧紧抓住人的两大系统:生物层次和社会层次的交汇渗透,人作为灵与肉,精神与欲望的双重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互为依存,互为制约的。他从中剥离、并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美与丑、悲与喜错综复杂的图画。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欲望”的双重性,它一方面是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的驱动力,另一方面“欲壑难填”又造成无可估量的破坏;它既是人性的一部分,又是导致人性堕落的罪因。不仅《欲》《网中》这一类篇章让我们领悟到作家的深哲思和良苦用心,在《那树》《青纱帐》中,也同样能看到这一思想在不同侧面上的延伸和阐发。前者写象征物质文明进步的城市的扩展,人和事却事与愿违地破坏践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后者虽然写抗日战争年代的故事,但它的核心基础,仍然是欲望的善恶二重性,但在艺术揭示中,则戒拒了任何一种政治的或道德的说教,也有效地规避了以往思维中那种二值判断的习惯,而于复杂中求真、求善、求美。
贡献二
其二,从美感思维的形态上看,王鼎钧对传统中单向度的“乐感文化”,持重新评估与自觉批判的态度。他笔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情愫抒发,无不具有一种拂逆传统欣赏心理的悲剧美,带有双重苦难的性质(时代苦难和承袭传统文化心理堕力而带来的苦难)。美不是苦难和因袭的重担,而是在这种重压下被扭曲却不能被摧毁、被泯灭的人性。他笔下的悲剧,终是与惩罚和毁灭的主题,美丑为邻的主题相结。但这种惩罚毁灭的主宰者不是西方文学里至高无上的神。他也不曾从邪恶和废墟中去发掘令人战栗的美。王鼎钧说:由于“时代把我折叠了很久,我挣扎着打开”,因此他要从历史“沉积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的惊涛拍岸”,就“用异乡的眼,故乡的心”来审视和表现一切。“用异乡的眼”来审视“故乡的心”,对于作为“故乡的心”的民族文化性格,对于中原地区现代散文“内文本”的迁徙、变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贡献三
其三,举凡散文这一包孕极广的体裁的各类体式,杂文、小品、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诗,王鼎钧无一不能,都有开创性的建树。在文体上,结构与文调大开大阖,快速、锐利、错落,时而空灵,时而平实,时而拙朴古雅,时而诙谐俚俗,融悲怆和幽默,繁华与恬淡为一炉。他将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结构引进叙事散文中来;用音乐家谱写“交响诗”和“四重奏”结构乐章的办法组织长篇抒情散文;为了扩大散文以小见大的容量,他将一般的寓意象征,改造和廓大成世界本体的象征,换句话说,他笔下的意象和象征,每每有一种哲学上本体论的味道。在想像的方式上,他还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输入以前,就不时采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抒情中常常错杂进奇警的幻觉错觉,其寓言体小品中,局部和细部是写意的,整体和全局上又每每是写实的。这种写意和写实的交融,是他开发了潜意识深度世界奇幻宝藏的一大收获。
参考资料
小学作文讲话 (豆瓣).豆瓣读书网.2022-01-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写作经历
个人作品
散文
小说
回忆录
论着
创作特点
散文风格
主要成就
散文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