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涛19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德语。2004年在德国波恩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回到中国,主要从事汉学史的研究。2017年起担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2017年到2018年担任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2023年12月李雪涛当选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
李雪涛主要从事
德国汉学、德国哲学以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2009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1965年,李雪涛出生于
江苏省徐州市。19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
德语。后在
波恩大学师从汉学家
沃尔夫冈·顾彬,200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学成回到中国,主要从事汉学史的研究。
2008年,李雪涛的专著《日耳曼学术谱系中的汉学——德国汉学之研究》由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9年,李雪涛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2014年,
新星出版社出版了李雪涛的《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家的中国记忆》,在书中提出了“汉学学术史”的观点,并为汉学研究提供了诠释学的哲学基础。2017年起担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2017年到2018年担任东亚文化交涉学会会长。2018年参与编辑德文版《欧洲、日本与中国的知识迁移与现代化进程》。2020年9月30日在《亚洲与世界》发表论文《德国当代哲学与唐诗的互释》。2022年1月15日发表论文《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沙锅屯石穴遗址的发现》。
2023年,李雪涛在
德国出版专著
DIALOG des Missverständnisses. Die hermeneutische Relevanz der deutschen Sinologie für die chinesische Wissenschaft(《误解的对话——德国汉学对中国学术的诠释学意义》),以德国汉学史为例,赋予了国际汉学以哲学诠释学的基础;同年4月6日,李雪涛在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第3期“
洪家楼天主教堂译坛”中,作了主题为“
德国作家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中文翻译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同年12月李雪涛当选
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
截至2023年12月,李雪涛在包括Monumenta Serica, Acta Historica Leopoldina, Journal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Kölner Domblatt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发表相关领域论文15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2022年11月28日李雪涛教授参加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大学“东方大文学”系列讲座第十三讲。李雪涛教授指出
近代留学生在近代中学与西学的互动以及近代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介角色。李雪涛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留学史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即(1)对晚清到民国期间的10万留学生群体关注严重不足;(2)既往研究对于关键的知识迁移史部分也就是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经过多有忽视;(3)没有将中国的留学史放在
全球史的背景下考察。李雪涛教授指出,要加强留学史中知识迁移史的研究,首先必须重视对国外大学档案馆所存中国留学生相关档案的搜索、挖掘、释读与研究。
2023年4月6日参加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第3期“
洪家楼天主教堂译坛”。讲座中,李雪涛教授从阐释学角度说明了作品重译的必要性。阐释具有历史性,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面对同一文本,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理解和解释。他引用了
德国著名学者
沃尔夫冈·顾彬的观点,我们需要不同的解释和译本,因为我们一直在经历着变化,因此我们反思的对象随我们在变化着。同时,通过整理分析先后发行的译本,比较不同语种的译本,可以更好地捕捉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间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解,语言表达也各具特点。
2023年4月7日李雪涛教授应邀参加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学术讲座。李雪涛教授从重译、翻译与“跨文化性”、“去脉络化”与“再脉络化”,以及译者的功夫四个角度向师生进行了介绍。李教授强调,作为译者,在自身知识素养以及思想境界方面要尽可能接近原作者,并要求译者不能仅限于对理论的研究,更要加以实践的训练。
李雪涛教授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当选该院院士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与众多
诺贝尔奖得主同仰一脉。他的当选,不仅标志着他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国际影响力,也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和全球认可度。其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中德学术交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 评)
李雪涛走上学术道路时,正是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在这激荡、热燥的转型时期,他的求学问知道路,烙下了鲜明的这个时代亲历者大多具有的属性。李雪涛以其佛学研究的功底,诠释了一名当代“佛系学者”应该有的样子,除了学会放弃、获得自由的参悟之外,一定是饱含着浮士德式的精神:在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领域不停地劳作。(《
文汇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