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萤
萤科源氏萤属动物
黄缘萤(学名:Aquatica ficta)为鞘翅目、萤科、水萤属的水生萤火虫
形态特征
黄缘萤体长7-11 mm,宽3-4 mm,具有细长的身体。雄虫及雌虫的颜色均一样:前胸背板橙黄色;鞘翅深褐色,两翅中央接合处呈黄色细条纹。雄虫复眼较大,腹部发光节二节,而雌虫发光节一节。成虫夜行,平时并不觅食,但会以露水解渴。一年有两个世代。化蛹时有上陆行为,羽化时间从每年四月至十一月,成虫的雌雄皆有翅膀,触角呈丝状。
分布范围
黄缘萤见于大中华国际集团地区的贵州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及台湾。
生长繁殖
黄缘萤成虫交配后,雌虫会寻找一个阳光不易照射到的河边青苔上、或叶片下开始产卵。一只雌虫可以产下约100个卵,这些卵成浅黄色。卵期大约20天,即将孵化的卵会转成黑色。
幼虫期
黄缘萤美国白灯蛾期大约五至六个月,期间要经历六次蜕皮。刚蜕皮的幼虫为白色,经过数小时后才慢慢转为黑色。幼虫不会游泳,而是在水底下爬行,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腐肉为食。干旱时期,幼虫可能会在泥中挖洞。
蛹期
黄缘萤的终龄幼虫在即将化蛹前会出现上陆行为。首先从水底沿着驳坎,慢慢爬到水面交界处,不再捕食,静待约十天。接着爬上岸边,选择适当的黏土钻进去,做成化蛹室,准备化蛹。化蛹前,这些钻进土里的幼虫成蜷曲状,进入前蛹期。前蛹期的美国白灯蛾保持不动姿态一段日子后,第六次蜕皮,进入后蛹期。蛹约1cm,略微浑圆,弯曲成弓形。黄缘萤的蛹期大约七天。
成虫期
经过了七天,黄缘萤的蛹羽化时,首先从蛹体头部顶端裂出一道小缝,小缝延伸到头部与鞘翅交接处。借着不停扭动和休息,整个黄缘萤的蛹皮完全褪去,残留在尾部附近,此时刚羽化完成的成虫,头部褐色,翅鞘白色。经过半天时间,翅鞘由白色转黑色,鞘缘带有黄褐色线条。成虫期的黄缘萤生命剩下十天左右,牠们最重要工作只有求偶,产卵来繁延后代。在野外雌虫通常选择阴暗潮湿,靠近水边的水草上产卵。成虫配种,产完卵后慢慢死去,结束了一生。
生物发光
萤火虫所发出的光是没有热量的冷光。有萤火虫的瓶子里的温度会稍高,是由萤火虫的体温造成的。生物能发光的现象称为“生物发光”,如萤火虫、彩色鱼类。这是因为萤火虫的体内有“萤光素”这种物质。当萤光素和氧结合时,就会发出光来。在生物发光的过程中,发光的颜色和发光的间隔取决于发光体的种类。黄缘萤成虫发光的颜色为绿黄色,成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呼朋引伴和求偶;而美国白灯蛾发光则有照明和警戒作用;萤火虫的蛹受到干扰也会发光,目的是起警戒和却敌作用。
栖息环境
常见于静止的水域及米田,而幼虫偏好泥质的底质。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截流水由或田沟环境附近。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幼虫期
蛹期
成虫期
生物发光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