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鹤,明代诗文家、武将、武学理论家。字羽卿,
淮安区人(今
江苏省淮安市)人。武进士。初任海州西海所掌印千户,迁指挥,守备襄。以抚定军变功,明万历十四年(1586)人都试为天下将才第一,迁
甘肃省参将,又以军功升副总兵。明嘉靖晚期,倭寇猖,屡犯沿海,沿江。
万历二十五年驻通州狼山备倭。此时,倭寇以财货买通一些边境流民为寇,相互勾结,里应外合。为了消灭倭寇的内应,王鸣鹤加强侦察,在摸清流民为虎作伥的事实后,捕杀内奸头目陈忠、吴锐等盗贼多股共计100余人,令倭寇为之胆寒。由于他们得不到内应,倭寇侵犯也渐渐减少。明万历27年底(公元1599年),因明廷调兵至
贵州省播州会剿叛乱土司
杨应龙,王鸣鹤遂奉诏离开战斗了三年之久的狼山,前往贵州参加讨播。晋
都督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兵、
广东省总兵,平海南黎族部落叛乱归途中染瘴疾卒。守边境三十余年,历大小数十战,每战必胜。喜吟咏,有文才。著有《平黎纪事》、《东粤私忧》、《帷间问答》、《
登坛必究》、《火攻答》、《路鸢集》、《西征集》、《百粤草》、《绶带吟》等。
王鸣鹤平素熟读兵书战策,他作战勇敢机智,富有经验,曾与他有过交往的
晋江市黄克缵说,郧阳制府“卒伍纷哗,以兵劫制府,谋作乱,会羽卿见,至郧中道闻变,辄奋身入军中,仗剑誓死,开辟祸福,众乃释甲听命。羽卿由此名重天下。眸刘之变,曾督兵固静,虏不得阑入内地,又曾以反间诸计谋上督府,督府阴用之,拔其城,尽诛反者”(黄克《淮阴王羽卿兵法序》)。
王鸣鹤对他所处的时代十分忧虑。那时,由于
朱厚熜不理政事,而致朝政腐败,国势衰弱,到了
朱翊钧皇帝时,已趋于没落,尤其是一生致力于改革的内阁首辅
张居正死后,明之政治风气日坏,党派倾轧。
俞大猷、
戚继光均熏业彪炳,国之干城,受党派之害,被谗去职,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空前激化,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城市居民斗争时有发生,军队“兵变”频频出现。不仅内乱加剧,而且外患迭至,倭寇入侵,
葡萄牙、
荷兰、
西班牙等殖民者也纷至沓来。特别是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军事实力的削弱,为“
后金”努尔哈赤向明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
面对这种严竣的社会危机,王鸣鹤忧心忡仲,他说:“而今何时也,败匮力竭,忧在萧墙。天下之势,几乎垂卵”(《登坛必究·经武》),并指出:“好生恶死,人情之恒也,为人上者独奈何暴且忧耶?方今东北破创,海内汹汹,而或有不测之忧起于萧墙之内,又何支焉!噫!可惧哉(《登坛必究·强盗》)!对于朝廷不注意军情民情,不关心军民疾苦,作了无情揭露,他说:“兴亡之道,昭昭史册,问其本原在元气,元气之盛衰在斯民,古今殊时而民情则一。为人上者奈不思所调息而培养之哉1我国家屯政不修,兵无土著,北边日耗于攻伐而疲于征调,……然则保其无异域之悲,离旷饥寒之怨否也。杞人忧者,为众所嗤,今有睹秦隋之已事,怀杞人之忧者,有识之士其将嗤之耶!抑亦深维远虏而预为善后之图耶!”(《登坛必究·军情》)。
王鸣鹤不仅对
明朝“国境多事”担忧,而且凭自己二十余年军旅生涯,深知明军中世袭军官不学无术的实际,对此也同样忧虑。他说:“尝观世胄子弟、伛偻一官,目不识一丁,举笔如扛鼎,语以忠君爱国之道,审机达变之权,则梦乎无知,嗟哉乎!若而人也,而使之当一面,其不至败乃公事几希矣……”(《
登坛必究》自序)面对这些状况,王鸣鹤以天下为己任,尤其是作为军官的他,深感军中上下学习兵法的重要,从而萌发了为此著书的欲望。
王鹤鸣著有《登坛必究》一书,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古代军事巨著,辑录了自周秦到
明朝中叶有关军事的多项重要资料,并加整理和解说,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写军事,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全书40卷,图634幅,文100万字左右,分72类,各类均大体以时代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