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
陕西长安县历史政区
斗门区是陕西省长安区(今长安区)曾经的一个县辖区。1949年6月置,1952年8月至1955年5月期间改称第九区,1958年撤销,1984年5月复置,1996年撤销,后不复置。
建置沿革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仓、制为区,下辖乡、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实行乡、保、甲制。
长安县解放后,1949年6月,改为区、乡制,长安县人民政府设32个区,设置斗门区。区公署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履行县政府赋予的管辖乡镇的权力。是年9月底,全县改设为25个区,仍置斗门区。
1950年4月,全县撤销8个区,改设为17个区,仍置斗门区。
1952年8月,各区按序号排列,斗门区为第九区。
1954年9月,第九区公署改称第九区公所。
1955年5月,恢复地名称谓,第九区改称斗门区。
1957年6月至1958年7月,撤销斗门区。
1961年4月,在县、社之间设立区级建制。
1984年5月,复置斗门区。
1996年,撤销斗门区,后不复置。
行政区划
沿革变迁
1956年2月,斗门区辖太平乡、斗门乡、中隆乡、灵沼街道、西乡、高桥乡。
1958年7月,斗门区撤销后,所辖6个乡划为县直属乡。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实行政社合一,原乡级建制撤销。1958年9月,成立斗门人民公社,下辖管理区、大队(核算单位)、生产小队。
1961年4月,在县、社之间设立区级建制,并设置丰镐遗址、纪杨、灵沼、高桥人民公社。
1984年,改人民公社建制为乡镇建制,复设斗门乡、纪杨乡、镐京乡、灵沼乡、高桥乡。
政区划分
1989年底,斗门区辖马王街道、斗门乡、镐京乡、纪杨乡、灵沼街道高桥乡。斗门区公所驻斗门乡。
马王镇辖马王村、客省庄、大原村、张海坡、曹家寨、新庄、新旺村、黄桥、小泥河、大泥河、石桥、联庄、河头、沙河村14个村,镇政府驻马王村。
斗门乡辖斗门北街、斗门南街、常白庄、花园村、普渡村、堰下张村、齐家曹村、落水村、上泉村、下泉村、牛角村、官庄、冯三村、张旺渠、中丰店、马营寨、新庄、沣滨18个村,乡政府驻斗门北街。
高桥乡辖曹坊、马务村、西马坊、庄摆樊、东马坊、屯铺、韩麻村、计家村、南江渡、西江渡、曹家庄、五席坊、韩家庄南村、严家渠、严家渠小堡、阴水坊16个村,乡政府驻曹坊。
镐京乡辖梦白店、新常庄、先锋村、八一村、北沣镐村、镐京村、南沣镐村、五星村、太平村9个村,乡政府驻太平村。
纪杨乡辖纪杨寨、王寺村、大古城、狮寨、小古城、黄堆潭、七渠村、细柳营、跃进村、周吴村、中隆寨、大苏村、西苏村、北陶庄、庙店、五一村、和平村、冯党村、南陶庄、东杨旗寨、西杨旗寨12个村,乡政府驻和平村。
灵沼街道辖阿底村、南正庄、东正庄、海子村、苗驾村、里兆渠、吴家村、邱家庄、小丰村、上南丰、下南丰、官道、西南村、回鹤庄、柳林庄、鲁坡头、东石榴村、南石榴村、西石榴村、冯村20个村,乡政府驻里兆渠。
政区概况
马王街道位于县西部,是西周都城丰邑所在地,西与鄠邑区毗邻,东滨沣河,是西安市总体规划卫星城镇。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92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18人。耕地30431亩,主产小麦、玉米。沙石资源丰富。西(安)余(下)铁路和西(安)宝(鸡)公路穿镇而过。辖区内有西周都城丰京遗址和陕西龙山文化的代表——客省庄遗址
斗门乡地处县西沣河之滨。全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822人。耕地33672亩,主产小麦、玉米。西(安)余(下)铁路、西(安)户(县)公路和韦(曲)斗(门)公路穿乡而过。境内有镐京遗址昆明池遗址。
镐京乡因姬发曾在该地建都而名。距西安市14公里。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人口18042人。耕地24600亩,主产小麦、玉米。境内有汉昆明池遗址。
纪杨乡地处县西北。全乡辖2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6485人。耕地9890亩,主产小麦、玉米。
灵沼街道地处沣河以西,西、南均与鄠邑区相邻。全乡辖20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5613人。耕地29722亩,主产小麦、玉米等。周文王时期的灵台遗址在阿底村南。
高桥乡位于县西北角,与咸阳市、户县为邻。全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25458人。耕地33921亩,主产小麦、玉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沿革变迁
政区划分
政区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