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病毒科是一种感染
哺乳纲和鸟类的病毒,最早于1975年在人类
腹泻爆发后被电子显微镜发现。星状病毒科包括人星状病毒、猫星状病毒、猪星状病毒、
绵羊星状病毒、貂星状病毒、
火鸡星状病毒和鸟
肾炎病毒等。星状病毒科的基因体为不分节的正股
核糖核酸,没有套膜,蛋白壳体为正20面体,直径为28-35纳米,具有五或六个尖角的星形表面结构。星状病毒科主要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可引起腹泻、
下腹痛等症状。在动物中,星状病毒科也会感染胃肠道,但也可能导致
脑炎(人类
和牛类)、
肝炎(
鸟纲)和肾炎(禽类)。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星状病毒已被证明是幼儿胃肠炎的重要原因。
人星状病毒于1975年从
腹泻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球形,直径28-35nm,无包膜,电镜下表面结构呈星形,有5~6个角。
核酸为单正链
核糖核酸,7.0kb,两端为非编码区,中间有三个重叠的开放读码框架。
该病毒呈世界性分布,粪-口传播,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
病毒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已日益受到重视,人类感染
腺病毒科主要症状是严重腹泻,伴随发热、恶心、呕吐。本病为自愈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症状2-3天时,症状会逐渐减轻,但也有极少数症状加重,造成脱水。
对患者的粪便进行电镜下观察(Electron microscop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免疫法(immunofluorescece)、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均可有效检测出病毒粒子,抗体等等。
星状病毒科(Astroviridae)分为两个属,
哺乳纲星状病毒属(Mamastrovirus)和禽星状病毒属(Avastrovirus)。
其中禽星状病毒属包括鸡星状病毒、鸭星状病毒、
火鸡星状病毒;哺乳动物星状病毒属包括牛星状病毒、狍星状病毒、猫星状病毒、人星状病毒、
绵羊星状病毒、貂星状病毒、猪星状病毒等等。
现有的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只是用来预防灭活鸡苗的星状病毒。人类星状病毒疾病的疫苗至今没有研制成功。但加强锻炼有利于抵抗该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