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叶藤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leucorrhizus var. fulvescens (Harms \u0026 Rehder) Nakai)是
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高2-4米,有时
蔓生状;枝无毛;刺细长。叶有小叶5,稀3-4;叶柄长5-10厘米或更长;小叶片边缘有锐利锯齿,稀重锯齿状,上面有糙毛,下面脉上有黄色短柔毛,小叶柄密生黄色短柔毛。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数个组成短圆锥花序,直径2-4厘米,有花多数。果实卵球形,有5稜,直径5-7毫米;宿存花柱短,长1-1.2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最北的分布地区为
甘肃省南部(
天水市、
西和县)和
陕西省(
太白山、
鄠邑区、
略阳县),
四川省、
云南省(
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贵州省、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江西省、安徽和
浙江省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0-3100米的森林或灌木林中。
干燥的茎皮可以入药,味辛、苦,温;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筋骨,活血止痛;适用于
腰膝酸软、四肢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阴囊湿疹。
形态特征
灌木,高2-4米,有时
蔓生状;枝无毛,节上有刺一至数个或无刺,稀节间散生多数倒刺;刺细长,基部不膨大,下向。叶有小叶5,稀3-4;叶柄长5-10厘米或更长,先端有时有小刺,无毛;小叶片边缘有锐利锯齿,稀重锯齿状,上面有糙毛,下面脉上有黄色短柔毛,小叶柄密生黄色短柔毛。
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数个组成短圆锥花序,直径2-4厘米,有花多数;总
花梗长2-8厘米,稀更长;花梗长1-2厘米;花绿黄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长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
雄蕊5,花丝长2毫米;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卵球形,有5稜,直径5-7毫米;宿存花柱短,长1-1.2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近种区别
该变种和
刺五加(
刺五加(Rupr. \u0026 Maxim.) Maxim.)近似,区别在于
茎刺较粗壮,小叶片边缘常为单锯齿,果实上宿存花柱较短(长在1.5毫米以下)。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最北的分布地区为
甘肃省南部(
天水市、
西和县)和
陕西省(
太白山、
鄠邑区、
略阳县),
四川省、
云南省(
德钦县、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贵州省、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江西省、安徽和
浙江省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000-3100米的森林或灌木林中。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插繁殖、分株繁殖、压条繁殖等多种方法,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
播种
糙叶藤五加在9-10月份果实成熟,但种胚并没有发育成熟,无论是当年秋播或翌年春播都需要经过一个夏季在温、湿度适合的情况下完成形态成熟和经过一个冬季(低温)完成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发。种子寿命3年,使用年限2年。收取果实,浸泡1天,搓去果皮,漂洗后收取种子,混拌2倍湿沙,装在花盆或木箱内,在20℃左右温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动1次,约经3个月,待种子有50%左右裂口时,放在3℃以下低温处贮藏,于第2年4月中旬播种,5月份出苗。也可采用与天然种子繁殖类似的方法,即将收取的种子立即播种或翌年6-7月播种,待第3年5月出苗。在整好的床面上浇透底水,按8厘米×8厘米等距播种,每穴播种2-3粒,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土上盖3-5厘米厚树叶等物。发现出苗时要去掉覆盖物,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幼苗期要设遮荫帘并保持床面无杂草,生长2年后移栽。种子空瘪的较多,加上有胚后熟休眠,用种子繁殖有一定难度,所以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扦插
在采挖糙叶藤五加根的时候,将茎枝或分蘖枝收取,剪成20厘米左右具2-5个芽的枝条,扦插于插床内,并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如在春季扦插要用薄膜覆盖,保持25℃左右的温度;夏季扦插要搭设遮荫棚,在天然林内扦插可在床面上盖上一层枯枝落叶。如秋季剪取茎枝可将剪取的枝条剪成约20厘米长,装在
塑料袋内放冰箱或冷窖内保存,待扦插时取出。利用半木质化嫩枝扦插效果很好。于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质化嫩枝,插条只留1个掌状复叶或将叶片剪去一半,将插条在1000ppm
吲哚-3-丁酸溶液中沾一下,促进插条生根。为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插床上应覆盖薄膜,生长1年后移栽。
分株
糙叶藤五加植株地下根发达,多在地面下10-20厘米左右的
土层内向四周延伸,顶端形成越冬芽,所以植株周围每年都可萌发出一些幼株,可在早春将这些分蘖株剪下,按2米×2米的株行距挖穴定植。这种方法成活率高,生长快。移栽时选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林边空地、荒地均可栽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而且最好要灌溉方便。选好地块后要深耕耙平,做成苗床,苗床高10厘米,宽120厘米,长2-3米。做床前,每公顷要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千克兑水7500千克喷洒土壤,进行灭菌。以在疏林下栽培为好。在林内栽培应进行带状整地,选择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在林中做成宽2-5米的林带,在林带内清除杂草及杂木,将土壤翻松,做成苗床,以便栽植幼苗。整地时,因地制宜,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用堆肥22500-37500千克、饼肥750-1125千克、钙镁磷肥300-450千克、
硫酸钾75-150千克。肥料施用过程中堆肥、饼肥要充分腐熟,基肥不能与苗木根系直接接触。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幼苗在春季移栽成活,待气温回升后,选晴天及时松土除草。松土宜浅不宜深,避免伤害苗木根系,将表土锄松让阳光照人,可提高地温,促进苗木根系生长。
清沟排水:幼苗既怕旱又怕涝,土壤过于粘湿易导致根系腐烂死亡,土壤过于干燥又易失水死亡。因此在冬季结合施肥培土进行清沟,通过中耕锄草,少量补肥,再加深田间沟系,做到排水畅通,大雨后田间不积水。遇到干旱要及时进行灌溉,防止苗木死亡,灌水以湿润土壤为宜。除草应掌握在土壤干燥时进行,平时应经常清沟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遮荫降温:采用稻草或遮阳网遮荫,对幼苗生长十分有利,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温,增加根、茎生长。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树种特性,合理选用肥料,一般氮肥、磷肥、钾肥比例为3:2:1。基肥最好在耕地前施用,追肥每年3-4次为宜,每次间隔3-4周为宜,主要以沟施和撤施方法为主。
轮作:在同一块圃地或林地上,通过轮换种植不同树种或其他农作物的方式来提高地力,从而提高苗木质量。
主要价值
干燥的茎皮可以入药,味辛、苦,温;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筋骨,活血止痛;适用于
腰膝酸软、四肢麻木、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阴囊湿疹。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