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赞铁路(Tanzania-Zambia Railway,简称:TAZARA)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是东非交通动脉,是中国援外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
坦赞铁路全长1860.5公里,自
坦桑尼亚首都
达累斯萨拉姆起,经姆林巴、马孔巴科、
姆贝亚、通杜马,进入
赞比亚境内的纳孔德,再经卡沙玛、姆皮卡、塞伦杰、姆库希,在卡皮里姆波希与赞比亚既有铁路接轨,其中坦桑尼亚境内长约976公里,赞比亚境内长约844公里。全线建桥梁320座,隧道22座,兴建车站93个,建设房屋37.6万平方米。
1970年10月26日正式开工,1975年6月7日全线铺通,同年10月23日全面建成并试运营。1976年7月14日正式移交给
坦桑尼亚、赞比亚两国政府。
截止2021年07月26 ,近50年来,这条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美誉的铁路累计运送货物3000多万吨,运送旅客4000多万人次,为非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沿革
最早设想
19世纪末,
英国殖民者
塞西尔·罗兹提出了修筑一条贯通非洲南北的“2C”铁路计划,这就是坦赞铁路的最早设想。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等原因,“2C”铁路计划沉寂了近50年。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开始重新关注坦赞铁路,由英国殖民办公室牵头,英美两国共同出资,于1952年进行了最初勘测。勘测报告指出:从工程建造角度看,这一工程没有任何明显困难,是肯定能够修通的。但是“除非对铁路沿线地区进行必要的开发,否则铁路就没有修建价值”。此时,
英国出于对各殖民地的分割控制、巩固原有统治秩序的动机,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
四处求援遭拒
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坦桑尼亚和
赞比亚分别于1961年和1964年独立。两国独立后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立成果、打击
殖民主义残余势力等历史重任,修筑铁路的计划被再次提上日程。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对这条铁路寄予厚望,认为铁路建成后不仅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能获益,整个非洲也将会获益。作为内陆国家的赞比亚,
铜矿是其支柱产业,控制了铜矿的出海通道,就控制了赞比亚。赞比亚总统
肯尼思·卡翁达在独立前就设想要在罗得西亚铁路之外,另寻一条通向
印度洋的铁路,这条铁路始自赞比亚北部,经过新独立的
坦桑尼亚,最终到达印度洋。
为解决发展难题,坦、赞两国纷纷向西方求援。世界银行最早参与这一项目,但其结果却令两国失望。世界银行认为,修筑这条铁路不经济,
赞比亚可以开发其他通道,拒绝了他们修筑铁路的贷款要求。与此同时,
联合国派出的六人赴赞比亚勘测组,也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除此之外,坦、赞两国还向美、英等国寻求援助。除了西方国家,尼雷尔还曾向
苏联求援。屡屡求助无果之后,尼雷尔将希望转向中国。
中国援建
与尼雷尔接触,确定坦方援建意向
1965年2月10日,
坦桑尼亚商业部长巴布同中国驻坦大使何英会谈。这次会谈主要是为尼雷尔首次访华做准备,当何英询问尼雷尔访华目的时,巴布专门提出:“总统非常希望修建坦赞铁路,可能会提出要求中国帮助修建。”并强调,“如果提出援建坦赞铁路时,希望中国领导人不要立即做出否定的答复,可一般性地表示有兴趣,研究一下”。
1965年2月17日,尼雷尔对中国进行了首次国事访问。2月18日,刘少奇、周恩来同尼雷尔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当刘少奇询问尼雷尔还有什么需要时,尼雷尔的助手拉了拉他的衣服,建议尼雷尔提一下坦赞铁路的设想试试。尼雷尔随即提出请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想法。
消除赞比亚疑虑
1967年6月24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了
肯尼思·卡翁达。会谈中,毛泽东鼓励卡翁达:“要下决心干,开始干就好了。”“这条铁路只有一千七百公里,投资也只有一亿
英镑,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先独立的国家有义务帮助后独立的国家”。毛泽东的一番话,打消了卡翁达的疑虑。从此,三方原则性接触告一段落,坦赞铁路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勘测与签订协议
初次勘测
中国中铁二院自1965年起,派出勘察设计团队前往坦赞两国开展全线踏勘,于1969年12月完成了详实的踏勘报告,并将报告递交尼雷尔总统。据勘测报告统计,坦赞铁路约需耗资人民币7.14亿元,所需设备材料运输量约为83万吨。
签订协议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
再次勘测
根据《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中国要派出勘测人员对铁路沿线进行考察,为保证铁路建设,打消赞比亚的疑虑,周恩来要求铁道部军管会领导尽快派出勘察组,不久,铁三院和
中铁二院组成了九人小组,铁三院和铁二院组成了九人小组,于12月30日抵达赞比亚。1969年7月,实地考察结束,12月,完成了勘测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铁路的价值,认为:“本线建成后,对坦赞两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定铁路轨距为
赞比亚所使用的“米轨”。
正式启动
1970年7月6日,中、坦、赞三国在北京举行第四轮会谈,这是铁路开工前的最后一次三方会谈,主要内容是确定施工和贷款偿还方案。7月12日,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代表中国签署了会谈通过的三项文件(即《坦赞铁路勘测设计报告》《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贷款金额和偿还办法的议定书》《关于坦赞铁路施工间题的会谈纪要》),工程由此进入了实际建设阶段。1967年的9月5日,中国、
坦桑尼亚、
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10月26日和28日在起止点各举行一次开工典礼,这也标志着坦赞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施工指导
坦赞铁路横亘非洲,东西全长1859多公里,采取何种施工顺序是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为此,周恩来提出了“由东向西,先坦后赞”的原则。一般来说,为了加快速度应采取多段同时修筑的方法,但因赞比亚险恶的地缘政治局势,加之中国有限的经济实力和运输能力,中方只能采取此种施工顺序,这不仅可以减少陆地运输成本,而且还可利用坦赞铁路自身进行运输。
1969年1月,在审阅铁道部《关于援建坦赞铁路若干问题的报告》时,周恩来提出“施工机械增加,施工人员必须大大减少”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施工机械要“力争本国生产,转口机械尽量减少”。为了提升铁路修筑的机械化水平,1970年6月铁路开工前夕,周恩来批准了方毅的申请,将刚刚从
日本订购的推土机直接运至
坦桑尼亚。在1971年“502工程”指自达累斯萨拉姆至姆林巴段的铁路修建工程,全长502公里,故得此名。施工的关键阶段,由于国产机械马力太小,他又批准了工作组直接从国外购置大马力机械设备的请求。这批设备运抵后,加快了修筑速度,保证了工期。
挑战与复杂性
坦赞铁路是中国成套援外大型工程之一,需要的工程机械设备数量非常大。中国为坦赞铁路工程人员配备了齐全的办公设备,仅给坦赞铁路局配给的办公家具就接近1万件。设计图纸装满了整整两节火车行李车厢,有几吨重。坦赞铁路标准与国内标准不一样,援建的
机车等设施和装备得重新设计、试制、试用、修改和投产,一切从零开始。
此外,坦赞铁路横穿东非大裂谷,地形地貌极其复杂,高低落差极大。全线共架设桥梁320座,开凿隧道和明洞26处,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沿线许多地方荒无人烟,施工条件十分艰苦。其中,工程量最集中、难度最大、工期最长的控制工程段当属姆马段。当时勘测队确定了东西150公里、南北60公里共9000平方公里的选线范围,就这150公里线路共做了20个方案,然后一个一个进行比较,确定了6个方案,在这6个方案基础上再选出2个,最终选定现行方案。
人力物力
为建设坦赞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6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投入物资机械83万吨,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8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
技术支持
铁路建成后,交由坦赞两国组成的铁路局共管,中国继续提供无息贷款,予以技术合作援助,并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截止2007年底,累计派出专家3000多人次。
竣工通车
1975年6月完成全线的铺轨任务。1976年7月14日,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从勘探到竣工花了近10个年头。1976年7月14日,中、坦、赞三国政府在
赞比亚新
卡皮里姆波希举行坦赞铁路交接仪式。
建设与规划
相关单位
为援建坦赞铁路,
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六局、电气化局、建工集团、工业、二院以及原铁三院等承担了坦赞铁路全部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
技术条件
正线数目单线;
轨距1.067米;最大坡度
达累斯萨拉姆至姆林巴、求仔至卡比里姆博希为10%,姆林巴至求仔为20%;最小曲线半200米;到发线有效长600米;牵引种类干线机车采用二千匹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调车作业采用一千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牵引定数 1300 吨;机车交路姆贝亚设机务段,姆林巴、求仔、新卡比里姆博希设机务折返段,扬博、姆比卡设机车运用段;闭塞方式继电半自动;桥梁载重等级钢梁中-8级,工中-20级;输送能力通车时432万吨,远期704万吨。
工程数量
铺轨总长2044.7公里;土石方8887万立方米;路基挡墙、防护与加固工程549处61204延长米;桥梁320座16520延长米,涵洞2225座42727延长米;立交明洞4座191延长米;隧道22 座 8898 延长米;房屋建筑面积376398平方米;车站93个(坦境51个,赞境42个)。
沿途信息
途经站点
途经105个站点,详见下表所示:
途经城市
赞比亚境内:纳孔德、卡沙玛、
姆皮卡、塞伦杰、
姆库希、
卡皮里姆波希。
运营与服务
客货流量
1977年,即移交后的第二年,坦赞铁路曾完成了127万吨的年货运量。
1983年至1986年,坦赞铁路年均货运量还能保持在100万吨,年均客运约120万人次,当时的铁路还能盈利。1986年以后,坦赞铁路的运量逐年下降,最低到了仅37万吨/年。
1986年,在完成了四期技术合作后,中国专家人数逐渐减少,后来又从全面指导变成有限咨询。
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运输年度只完成了52.3万吨的运输任务。历史上,坦赞铁路曾经达到过年运输127.3万吨货物的最好成绩。可以说,坦赞铁路正在逐步失去运输市场。
从2009年起,由于坦赞铁路与
赞比亚国内铁路系统启动了一项铁路对接效率提升计划。到2020年,使得货物从赞比亚主要
铜矿集中地铜带省至
达累斯萨拉姆的运输时间由过去的平均15天减到4天,坦赞铁路的铜运输量也因此在2009年增加20%,达到7万吨。
2010-2011财年第一季度,坦赞铁路计划将货物运输能力提高30%。
2011年,中方以“基于目前坦赞铁路在经营中存在很多困难”及“中非间的传统友谊”,免除援建坦赞铁路50%的债务。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于当年1月19日晚在
赞比亚首都
卢萨卡代表中国政府与赞比亚、
坦桑尼亚政府代表签署此次免除债务的议定书。
截止2021年07月26 ,近50年来,这条享有“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美誉的铁路累计运送货物3000多万吨,运送旅客4000多万人次,为非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缺乏养护
2012年11月03日 ,据《 文摘报 》( 2012年11月03日 07 版)报道:坦赞铁路的货车按计划是每周两对,但经常一周都没有一列。客运方面,坦赞铁路每周开行两趟客车。由于车辆和线路保养较差,列车运行速度缓慢。按照时刻表,“快客”周二发车,全程45小时,平均时速约41公里;“普客”(即慢车)周五发车,全程48小时,平均时速约38公里。由于36年来缺乏对铁路的养护,安全事故频发,因此很多路段设置了限速,有的甚至限速到10公里/时。实际上,这样慢的时刻表,也很少遵守,晚点非常普遍而且严重。如果说中国国内火车晚点是以分钟计,坦赞铁路的晚点则以小时甚至以天计。有一次,笔者的车总共晚点了17个小时,算是不错了。
特色与价值
自由之路
坦赞铁路建成后,把坦赞两国紧密连结在一起,为
赞比亚出口铜提供了新的可靠出海通道,打破了当时
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封锁。30多年来,坦赞铁路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沿线涌现不少新兴城镇,成为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坦桑尼亚的尼雷尔总统高度评价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是“对非洲人民的伟大贡献”,“历史上外国人在非洲修建铁路,都是为掠夺非洲的财富,而中国人相反,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民族经济。”赞比亚总统
肯尼思·卡翁达赞扬说:“患难知真友,当我们面临最困难的时刻,是中国援助了我们。”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为“自由之路”、 “南南合作的典范”。
助力经济发展
坦赞铁路的建成,带来了坦桑尼亚和
赞比亚两国经济发展、交流往来、贸易增加。
一条友谊之路、发展之路
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了坦赞铁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穿越莽莽草原、崇山峻岭、河谷 盆地、丛林沼泽的铁路记录下了岁月的痕迹,仍在为沿线地区的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 展作出贡献。坦赞铁路犹如一条纽带,把中非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凝聚着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精神 也不断发扬光大,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赓续传承。
相关事件
2019年5月13日,坦赞铁路纪念园项目开工典礼在赞比亚卢萨卡省盛大举行。
2006年10月25日,
坦桑尼亚邮政总局局长鲁西安·本奈迪·敏德(右)与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文化参赞孙林有出席坦赞铁路运营30周年纪念邮票的首发式。纪念邮票由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赞助印制,25日开始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各发行4万套。纪念邮票由6枚组成,分别是铁路建设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起点终点车站以及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境内
铁路桥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