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永刚
郦永刚
郦永刚,中国籍,1968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曾在多个机构担任职务,包括地质部、国家重点项目627工程海洋地球物理部门、海洋地质调查局。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担任教授,并在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担任资深研究员。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郦永刚于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职业生涯
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地质部、国家重点项目627工程海洋地球物理部门以及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1978年至1981年,他在海洋地质调查局任职。之后,他的职业生涯转向国际学术领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成为教授,并在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担任资深研究员。此外,他还兼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球科学工程研究所Adjunct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郦永刚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担任国务院侨办海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加州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南加州校友会会长等职。
科学贡献
郦永刚在地震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和他的团队经过长达10年的定点观察,首次发现了地震对邻近断裂带的影响,这个被称为"愈合"的过程。这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郦永刚等人选择了位于Landers附近的Johnson谷断层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断层进行了超过10年的观察研究。他们在1992年Landers发生7.4级地震后不久就赶到了现场,利用人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波来研究断层的深部构造。随后,他们每年或隔几年在同一地点进行人工爆破,记录地震波的变化。郦永刚发现,通过监测"导波"(Guide Wave)穿过地层时的速度变化,可以精确地了解断层的构造,其精度达到了数十米,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波形所能提供的精度。在研究Johnson谷断层的过程中,郦永刚继续使用导波作为主要的观测手段,观察地表下断层带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他提出,地震的发生是因为断层承受的压力长时间累积,超过了摩擦力,导致剧烈的位移。活跃的断层会在几十年至数千年内周期性地发生地震。如果能够理解断层带的地震循环机制,就有望更准确地预测地震,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1998年,郦永刚等人发现,通过Johnson谷断层的导波速度逐年加快,这表明岩石层重新硬化,含水量增加,断层正在逐渐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状态。在此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地震断层存在着"地震-愈合-再地震"的循环,但一直没有实证支持。郦永刚等人的研究结果首次提供了断层"愈合"的直接证据,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自1999年起,郦永刚与其同事、洛杉矶加大的地球物理学教授约翰·维达尔(John Vidale)意外地发现Johnson谷断层的愈合过程出现了中断,甚至逆转。通过对周边地区的地质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他们发现距离该断层以东约25公里的赫克托矿(Hector Mine)在1999年发生了7.1级地震。这些新的发现使郦永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邻近地区的地震会影响断层的愈合过程。他认为,这一发现对于改进地震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当一个断层带愈合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会再次发生地震。但如果邻近地区发生地震,则可能导致该断层带的愈合过程中断或延迟,从而使再次发生地震的时间推后。考虑到这种影响,地震预测的准确性有望得到提升。
参考资料
教育部春晖计划美国华裔教授协会专家团来访我校.教育部春晖计划美国华裔教授协会专家团来访我校.2024-11-18
美国南加州大学郦永刚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美国南加州大学郦永刚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2024-11-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职业生涯
科学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