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祠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东里巷,有700年历史,是福建莆田东里黄氏分派始祖黄滔的祠堂。黄滔祠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莆田市现存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结构最完整、保存完好的古代礼堂建筑之一。
公元1986年4月,黄滔祠被
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市文物保护单位。黄滔祠始建于元朝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当年,东里黄氏族人为了纪念东里黄氏始祖黄滔,创建了祠堂的正厅“思敬堂”。到明朝
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黄氏族人又在原祠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厅“敦叙堂”、大门马台和东直房。
黄滔祠门内墙嵌有“品树连阴图记”石刻。正厅悬挂有“文章初祖”匾额。莆田东里始祖
黄滔(840--911),字文江,唐末
五代十国时著名文学家、诗人,号称
福建省文章初祖、诗坛盟主。所著有《
黄御史集》传世。
黄滔(840—911),字文江,东里人(
荔城区东里巷)。系
黄姓入莆始祖唐桂州
刺史黄岸的六世孙。他仕途坎坷,在京都滞留十几年,于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国子四门博士之闲职。终因国事无望而致仕归闽,被
王审知五审知招纳封为威武军节度
推官。当时中原衣冠避乱会集于闽,推
黄滔为八闽文坛之主。
黄滔德政于闽,时隔近四百年后,东里黄姓子孙为纪念始祖黄滔德政,由十二世孙黄四如与及弟、侄于
元朝大德八年(1304)创建正“思敬堂”。“思敬堂”后来成为黄氏后世分布海内外之著名堂号之一。与“江夏”、“逸敦”、“炽昌”成为
黄姓主要堂号。后由十七世孙知县黄子嘉、十八世孙督学
黄仲昭等建下厅“叙堂”及马台和东直房等,基本形成了黄滔祠之格局。整个黄滔祠占地面积约7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2平方米,为
莆田市现存面积最大,结构完整,保护完好的古
聂氏宗祠之一。1986年4月,被
莆田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滔祠原大门匾额“黄氏大宗祠”,系
苏州市“江南四才子”之一
文徵明所书,正厅匾额“文章初祖”为明
成化年间
兴化府知府岳正所书,“思敬堂”、“叙堂”两匾额为姑苏陈怡所书。大门内嵌石刻“品树连荫图碑记”为明正统国子
祭酒李时勉所撰。这篇文章记录了黄氏繁衍兴盛的历史过程,内容丰富,很有研究价值。
黄滔祠堂中原有姓氏联为“品树家声大、印池世泽长”。现大门对联是“雄藩息烽火,名士集
漳州市,规正论功闽海一时称乐士;延福世书香,甲族开东里,文章初祖莆阳千载仰高贤”。为今人林祖韩先生所撰。
聂氏宗祠作为家族精神维系的核心,是旧时宗法制度的象征,据记载,从这古祠堂走出来有
进士78人,其中包括状元1人,解元14人,名人有
黄滔、
黄公度、黄渍、黄仲元、
黄仲昭、
黄鸣俊、黄起龙、黄起有、黄官、黄廷用等等;上至宰辅、尚书、
御史、状元、榜眼、探花;下至
知府、知县、文人学士、
封疆大吏,还有现代科学家
黄维垣院士等,真是俊才英杰,灿若繁星。至于在各个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但又名不见传的,更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