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商末孤竹国君长子
伯夷(生卒年不详),是后世称呼孤竹国国王墨胎初的儿子墨胎允的,因其谥号为“夷”,且排名老大,所以称“伯夷”,子姓,名允,商末孤竹国人,弟亚凭、叔齐,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期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后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伯夷叔齐墓位于新郑市孟庄镇寺西村,墓地东侧不远处有座不高的土丘便是当地人口中的首阳山,在山上还有一座秋稷寺,该寺目前仍供奉有伯夷和叔齐。2005年新郑文物局出版的《新郑文物志》第四章古墓葬第二节名人墓就把此收录其中。
人物经历
3000年前,冀东大地唐秦区域恰是孤竹国中央辖区。孤竹开国很早,历经了夏商和西周三个朝代。据考古材料注解,孤竹国文化兴旺,经济繁荣,畜生豢养和农副产品生意业务日趋忙碌。酿酒、渔猎、煮盐、冶炼手工业较为兴旺。从竹本意来看,以誊写的文具反应了这个国度曾经有比较高的文化。
孤竹国事商朝在北部地区的一个宗族国,其国君墨氏。墨氏在文献中或作墨夷氏、目夷氏。据《史乘、殷本纪》:“契为子姓,厥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也就是说,孤竹国君为竖立商王朝的商部落鼻祖契的子孙后代。据此,有史家推想,孤竹国能竖立于夏朝,入商为商朝的同姓诸侯国。从契到唐灭夏桀竖立商朝,共传十四代。在如许一个冗长的历史时期内,商部落的不断扩大,孤竹国作为其宗族国,为商族南下和终究竖立商朝王权,起到了物质和职员运送的计谋支持。
到了商朝后期,孤竹国涌现了夷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佳话。
轶事典故
夷齐让国
孤竹国君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允字公信,即后来谥号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达,即后来谥号为叔齐。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齐为嗣子,继承他的事业。后来孤竹国君,按当时社会常礼,长子应该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亲生前的遗愿让位与叔齐。”于是他放弃自己继承王位的权利,逃到孤竹国外。大家又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若继承王位,既破坏了礼制,又于兄弟不恭。”也逃到孤竹国外,和他的长兄巧遇在赶往西岐的考察途中。国人立中子继承了王位。
叩马谏伐
两人走到孟津,正赶武王伐纣。兄弟二人不畏强暴,上前拉住武王马缰说:“你父亲死了不在家守孝,还大动干戈,这能称得上孝道吗?你作为商朝的臣民,前去弑杀自己的君主,这能算得上仁义吗?”姬发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姜子牙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
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武王伐商功成,隐居求志,不与武周为伍,谢绝周武王的封赏和高官厚禄。至此,夷齐兄弟”采薇而食“,直至饿死首阳山。
史籍记载
《史记·伯夷列传》
后世纪念
古之贤者多善操琴,是一位古琴大师,创作的古琴曲《伯夷操》流传至今。生前主要生活在燕山南路唐山地区。燕山一带历来多隐逸之士,他们多善弹古琴,伯夷遗韵也因此传之不绝。于是,渐渐的在这一带形成了一个古琴流派,称为燕山琴派。燕山琴派弟子们代代相传,世世相因,琴风所致,云开雾散,天清气朗,为伯夷精神又增添了一大传奇。
世人皆知伯夷贤,谁闻伯夷琴声远。燕山走来王燕喜,一曲“孤竹”天下传。
人物评价
姜子牙:“此义人也。”
管子:“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
孔子:“古之贤人也。”
孟子:“圣之清者也。”
毛泽东: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伯夷颂》
《采薇歌》
参考资料
伯夷叔齐的﹃仁义礼孝﹄.今日头条.2024-03-28
【成语故事 · 商】不食周粟.西部网触屏版.2024-03-28
毛泽东向韩愈学古文.dangshi.people.com.cn.2020-04-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轶事典故
夷齐让国
叩马谏伐
史籍记载
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